清朝皇子的名字
康熙的儿子开始,名字的第一个字是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好像在哪看到过时康熙写的一句诗里的,到底是哪句诗啊?具体点的都告诉我吧。...
康熙的儿子开始,名字的第一个字是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
好像在哪看到过时康熙写的一句诗里的,到底是哪句诗啊?具体点的都告诉我吧。 展开
好像在哪看到过时康熙写的一句诗里的,到底是哪句诗啊?具体点的都告诉我吧。 展开
展开全部
爱新觉罗家族,经四百余年的演变,逐步汉化。首先体现在名字的汉化上。清康熙朝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字均用满语。为了标明直系与远支的区别,康熙帝在给诸皇子命名时一律用"胤"字,给皇孙命名一律用"弘"字(个别幼亡者除外)。这是爱新觉罗氏行辈用字之始。不过,当时康熙帝未必想用汉字排列一个行辈顺序,因为他没有要求皇子皇孙以外的人也用这个字命名。但《玉牒》中载,康熙帝诸子名字除胤祯外都用"允"字,因此有的人以为"胤"字不对。其实,康熙帝诸佣际怯?胤"字命名的,胤祯继帝位后,为避圣讳才将其兄弟的"胤"字改为"允"字。乾隆帝弘历不讲忌讳,其兄弟之名都保留了"弘"字。
乾隆帝以"永"字给皇子们命名。有一次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献给祖母孝圣皇太后。乾隆帝在上面题了"永绵奕载奉慈娱"几个字,意思是让老太后为儿孙繁衍和成长而高兴。此后,永、绵、奕、载四个字就作为后代命名用字了。乾隆帝晚年将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永琰。为免众兄弟改名,而将永琰一人改为颙琰。此后道光帝绵宁继位,也将其名改为旻宁。咸丰以后,皇帝也不改名了。从这以后,皇帝与其兄弟都按辈份顺序命名了。道光时,上述六个字已不足用,故于丁亥年补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咸丰丁巳年又续"焘闿增祺"四字,前后共十四个字。民国以后,爱新觉罗氏已成平民。为恐后世不辨宗亲,难明辈次,乃于1938年由宗人发起重修谱书。这次修谱由光绪帝七弟载涛牵头,由本枝宗人金松乔、庆厚等人组成修谱委员会。书名改为《爱新觉罗宗谱》。逊帝溥仪又增补行辈用字十二个,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加上过去所定十四字共为二十六个字。从此,爱新觉罗氏按行辈用字命名的人才多起来。故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自己补充一下:胤字辈以礻为偏旁;弘字辈以日为偏旁;永字辈以王为偏旁;绵字辈以竖心旁为偏旁;奕字辈以言为偏旁;载字辈以氵为偏旁;溥字辈以亻为偏旁;毓字辈以山为偏旁 后面就不清楚了
乾隆帝以"永"字给皇子们命名。有一次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献给祖母孝圣皇太后。乾隆帝在上面题了"永绵奕载奉慈娱"几个字,意思是让老太后为儿孙繁衍和成长而高兴。此后,永、绵、奕、载四个字就作为后代命名用字了。乾隆帝晚年将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永琰。为免众兄弟改名,而将永琰一人改为颙琰。此后道光帝绵宁继位,也将其名改为旻宁。咸丰以后,皇帝也不改名了。从这以后,皇帝与其兄弟都按辈份顺序命名了。道光时,上述六个字已不足用,故于丁亥年补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咸丰丁巳年又续"焘闿增祺"四字,前后共十四个字。民国以后,爱新觉罗氏已成平民。为恐后世不辨宗亲,难明辈次,乃于1938年由宗人发起重修谱书。这次修谱由光绪帝七弟载涛牵头,由本枝宗人金松乔、庆厚等人组成修谱委员会。书名改为《爱新觉罗宗谱》。逊帝溥仪又增补行辈用字十二个,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加上过去所定十四字共为二十六个字。从此,爱新觉罗氏按行辈用字命名的人才多起来。故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自己补充一下:胤字辈以礻为偏旁;弘字辈以日为偏旁;永字辈以王为偏旁;绵字辈以竖心旁为偏旁;奕字辈以言为偏旁;载字辈以氵为偏旁;溥字辈以亻为偏旁;毓字辈以山为偏旁 后面就不清楚了
参考资料: http://www.sd-taishan.gov.cn/sites/liaocheng/chiping/articles/J00000/1/1720464.aspx
展开全部
康熙帝皇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爱新觉罗万黼(幼殇,未序齿)
爱新觉罗允禶(幼殇,未序齿)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祐,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䄉,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爱新觉罗万黼(幼殇,未序齿)
爱新觉罗允禶(幼殇,未序齿)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祐,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䄉,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
入关以后,康熙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采用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夭折的11子外,24个儿子一律使用“胤”字作辈分字,还规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1722年,按照避讳的规矩,雍正帝的那些兄弟,再用“胤”字作辈分字就不合适了,于是一律改为了“允”字。惟一的例外是,后来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帝说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所以,特地恢复他的名上的“胤”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颐、曼,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
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闾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
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入关以后,康熙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采用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夭折的11子外,24个儿子一律使用“胤”字作辈分字,还规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1722年,按照避讳的规矩,雍正帝的那些兄弟,再用“胤”字作辈分字就不合适了,于是一律改为了“允”字。惟一的例外是,后来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帝说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所以,特地恢复他的名上的“胤”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颐、曼,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
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闾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
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