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江东区什么样子
江东区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宁波市政府所在地,1951年11月7日设立,1956年1月16日废,1978年复置市辖区一级政权建制,2016年9月撤销,原江东区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宁波市鄞州区管辖。
江东区总面积37.66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下设77个社区,是宁波市重点建设的城市中心区和重点金融商业区,东临东方大港北仑港,西靠文化起源地海曙,北濒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接市高教园区。
沪杭甬高速公路和沿海大通道在区内交汇,是中心城区通往北仑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的主要通道是联结宁波空港和海港的枢纽。
江东区建制沿革
江东,历史上区划归属多变,早先属"鄞"。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居住和活动。
原始社会末期、夏朝初期,"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夏、商时代属于"东夷"地,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期属楚国。
秦始王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建郡县制,全国设36郡,以吴越地置会稽郡。秦二十五年(前222年),在今宁波、舟山区域,始建鄞县、鄮县、句(读gou)章三县,属会稽郡管辖。此后,历经两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均为三县并置,隶属会稽郡。其中,鄮县辖地为今鄞州区东境,包括今江东区及北仑地区。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鄞县、鄮县和余姚县三县并入句章县,县治设在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属吴州管辖。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建为前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又改称鄮县,隶属越州,州治复置小溪。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州辖鄮县一分为四,即建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鄮县四个县,州治和县治同设在小溪。此时江东隶属鄮县万龄乡。至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迁至鄮县所 东部新城图集在地的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的宁波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鄮县改为鄞县,属明州望海郡。
宋时,明州升为庆元府,元时改为庆元路,明朝为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明州府为宁波府,辖鄞县、慈溪、象山、定海、奉化五县。宋时,以中塘河为界,鄞县万龄乡一分为二,北面称万龄老界乡(管辖今江东区东北部),南面称万龄手界乡(管辖今江东区东南部)。
元、明朝时,江东为县东赤城里甬东隅,隶属万龄老界乡。
民国(1927年至1930年),划鄞县城厢及近郊六、七里地建立宁波市,分置五个区,其中江东为第四区,区公所设在后塘街太保庙,辖15里(村)。1931年撤市复入鄞县,江东为鄞县第四区,面积7.5平方公里,辖10镇,总人口43600多人。1935年,改名江东镇,办公地址太保庙,一直延续到解放。
建国初期(1949年11月),建立江东区公所,隶属宁波市。此时,江东区域面积为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47080人。次年6月撤区建制。1951年5月,成立江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地址为江东华严街3号。1956年2月又撤销区级机构,全市设16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江东设镇安、百丈、东胜三个街道办事处。1958年,合并为江东街道办事处,后改称江东人民公社,办公地址为江东大步街12号,下设三个分社。1963年,江东又成为宁波市四个区(海曙、镇明、江东、江北)之一。但仍为人民公社建制,办公地址为江东大河路黑风弄4号。
1970年1月,江东人民公社建制撤销,恢复江东区建制,并建立宁波市江东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江东升为宁波市辖区(县级)一级政权建制,自始,江东完成了区域建制定型的历史性蜕变。1980年10月,在江东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后,复名江东区人民政府。1984年2月,鄞县的福明乡、郊区的东郊乡、潘火乡的仇毕、矮柳村划归江东区。同年,从东胜街道划出东北区块另成立铁锚街道。1987年,从镇安街道划出东南区块新建白鹤街道。至1990年,江东区辖镇安、百丈、东胜、铁锚、白鹤5个街道办事处,东郊、福明2个乡,居民委员会74个,行政村28个,总人口158378人。区政府办公地址位于曙光路92号,1996年迁至江东彩虹北路58号。1997年,撤销镇安街道,以新河路为界一分为二,分别划给百丈街道和白鹤街道,新建东柳街道,铁锚街道改称明楼街道。
2002年,撤东郊和福明乡建制改为街道办事处。2004年,江东区29个行政村全部撤村建(并)为社区,自此,江东区成为全省首个没有行政村的城区。2007年,成立新明街道,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由江东区政府委托宁波国家高新区全面管理。至2008年末,江东区域面积为37.66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77个社区,户籍人口26.25万人。
2016年9月,江东区撤销,原江东区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宁波市鄞州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