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秦汉、隋唐、元明,为什么短命王朝后面总跟着一个盛世王朝?
秦朝15年,后面有持续210年的西汉王朝。
王莽新朝15年,东汉195年。
隋朝38年,唐朝289年。
五代53年,其中后周10年,大宋319年。
元朝97年,大明276年。
民国37年,本朝至今已68年,目前正在上升期,估计超过200年木有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持续时间很长的王朝之前为什么总有个短命王朝?
以秦朝、隋朝为例,所谓的短命王朝,其实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贡献巨大。
秦朝结束了持续500多年的春秋战国乱世,实现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建立起中央集权和皇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修建四通八达的驰道(秦朝版高速公路)。每一举措都足以青史留名。
隋朝结束了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近300年的乱世和南北割据,天下重新统一,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裁减地方机构,在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修建沟通南北经济的大运河,对后世同样贡献巨大。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开创性王朝却难以持久呢?
仍然以秦朝、隋朝为例:
一,新占领的地区太大,尚未进行有效统治。
秦朝、隋朝之前分裂太久了,使用武力新占领的地方虽然臣服,但旧势力尚在。“创业难,守业更难”,国家版图的扩张可以依靠武力征服,但接下来的文化教化和地方官的有效治理更重要,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果国家无事,地方势力自然也不敢轻易造反。但秦朝遇上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隋朝三征高丽造成天下大乱,给了地方势力造反的机会,最终导致王朝灭亡。
二,改革力度大,创新力度大,但推广过程中引起部分人的不满。
秦朝和隋朝结束乱世,皇帝雄心勃勃,要做千古一帝,开创了许多新制度、新措施。从长远来讲这些措施对国家来讲是好事。但秦朝的律法过于严厉苛刻,隋朝科举制必然引起部分世族门阀的不满意,只要天下有变,利益受损的这部分人就会蠢蠢欲动。这就造成新制度尚未过阵痛期,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三,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秦朝、隋朝的很多大工程都是辛劳一时,利在千秋的,比如秦朝的修长城,隋朝的大运河。但是秦始皇、隋炀帝偏偏太过着急,多项大工程(秦朝南征北战,隋朝征高丽也算)同时上马,这样就激起了民间的不满,一些大工程交给后代来完成也许更好。
四,继位皇帝经验不足,被对手抓住机会。
秦二世胡亥被赵高架空,谈不上治国能力。隋炀帝雄才大略,文采飞扬,但是治国经验稍显不足,性格太执拗,太要面子。隋炀帝如果不是执意三征高丽,肯定不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自古以来,天子之位,皇帝宝座就是竞争最激烈的工作岗位,天下人都盯着呢。不论地位多年稳固的皇帝,只要犯了错误,就有可能失去天下。很不幸的是,秦朝和隋朝的皇帝犯了大错,被对手抓住了机会,被干翻在地。
五,短命王朝的经验被别人学习,教训被别人吸取,用在建立下一个王朝上,导致新王朝的各种制度更加完善。那么这个王朝更加长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秦朝、隋朝是这样,其他短命王朝基本都是如此。当然,每个短命王朝肯定也有自己独有的一些不足,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意见。
(欢迎关注看一下我的其他百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