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队只认兵符不认人,是不是有了它就可以造反?
兵符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青铜虎的形状被用作地方官员或驻军领导人的传递凭证。兵符的反面刻有铭文。它被分成两半。右边的一半在皇帝手里,左边的一半送给军队总司令或地方长官。打仗时,两个半部分合二为一才能够配合调整军队,而皇帝对于另一半的虎符也会派专门人员掌管并在需要使用时候另派人在周围监督。
作为最高统治者,皇帝必须控制国家。而军事力量是皇帝用来稳定国家,操纵朝廷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因为从历史上的教训可以知道没有实权的皇帝是最可悲的。看看三国时期的汉献帝生活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从表面上看,兵符的标志是作为指挥部队转移的凭证而设立的。但从更深层次角度分析,兵符的意图是加强中央权力,瓦解地方将军的军事力量,阻止地方拥兵自重。避免地方官员产生过多的权力。
在皇帝将整个国家掌控后,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军队保护好国土,那么就必须分兵并留在不同地区。而许多士兵也很难见到皇帝。谁知道皇帝长什么样?很容易想到谁与士兵接触最多,也就是军中的将军,“山高皇帝远”。兵符的效果已经很大了。如果将军们造反,那么就必须要利用一个信物,也就是皇帝手中的另一半兵符。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军队从一开始就被灌输了服从兵符和皇帝的思想。又因为士兵大多数没有见过皇帝,所以如果有兵符为证,很多人会因此选择听从兵符的指挥,但是即便这样,也不能说可以轻易造反,因为即使这样做了,通常也会有不稳定的士气。由于皇帝代表的是正统,谋逆可是大罪。不难解释为什么在过去的历史中,叛军遭受了很多失败,却很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