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研究作为层序地层学的一个主要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成为了源于海相沉积研究发展起来的层序地层学发展史上的一大亮点。
陆相湖盆与海相盆地相比,存在诸多的差异:①湖盆具有物源多且近、沉降中心多且迁移性强、相带窄且变化快、水域面积小且变化大等特点(Shanley等,1994)。②除近海湖盆偶有“海泛”作用外,尚无资料表明湖盆中湖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有任何关系(薛良清,1990),因此,一般湖盆的湖平面变化基本上不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湖平面变化具有周期性和幕次性两种变化,其中湖平面的周期性变化与气候和季节的周期性变化有关,而幕式变化则主要由构造运动所致(解习农等,1996)。③湖盆规模小,内部构造分异大,沉积及沉降速率差别明显,增加了沉积层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④断陷湖盆层序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控于区域性构造事件或幕式构造旋回,复杂的构造格局和幕式构造作用导致层序样式的多样性和层序构成的复杂性(解习农等,1996)。
正因为二者存在这些差异,所以人们最初怀疑,从研究浅海相盆地发展起来的传统层序地层学理论,能适用于陆相盆地吗?
对此,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作过努力探索。1991年在美国举行的NUNA会议,对层序地层学在陆相地层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门探讨,认为经典的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概念能有效地应用于陆相地层研究中;只要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层序地层原始模式是一种综合性概念,层序地层是受多种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控制的叠加效应的产物,那么经典的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概念就可以应用于不同构造沉积背景的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勘探预测之中。许多学者也认为,由于湖平面的变化对湖盆沉积作用的基本控制与相对海平面变化对浅海地层的控制极为相似(Shanley等,1994),因此尽管湖相层序地层单元厚度比相应的海相单元薄,但源于浅海沉积发展起来的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容易地用于湖泊沉积研究(薛良清,1990);而且湖盆构造运动的阶段性与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在一定范围内的一致性也为层序的等时对比创造了可能,只不过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形成、发展、演化更多地受到构造、气候的影响(Miall,1986;Shanley等,1994;Aitken et al.,1995)。
目前,国内外均已大规模地运用传统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开展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同时,成因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沉积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外已经初步建立了冲积地层(Wright和Marriott,1993)、风成沉积(Haln和Kocurek,1991)及湖相沉积(Johnson等,1985;Xue和Galloway,1993)等不同沉积类型的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科研与应用成果。
我国在近20年中的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很大,先后引进并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经典层序地层学、成因层序地层学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出版了大量的科学著作和论文———《应用层序地层学》(Sangree等,1990)、《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应用》(刘宝珺等,1994)、“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及实用技术”(Cross,1994)等;分别提出了断陷湖盆(魏魁生,徐怀大,1993;顾家裕,1995;纪友亮等,1996;姜在兴等,1996;邓宏文等,1997;王洪亮等,1997)、坳陷盆地(顾家裕,1995)等多种类型陆相盆地(郑荣才等,1997,2000)的层序地层模式。实践中,大庆、胜利等油田应用层序地层学,并综合三维地震及储层评价等技术,在低位体系域砂体中发现了一大批隐蔽油气圈闭。这些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为其深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概而言之,国内外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应用的蓬勃发展表明,陆相层序地层学已经显现出其极强的科学性和有效的实践性,它为传统地层划分对比方法(放射性年代学法、生物地层学法、磁性地层学法、气候地层学法及岩性法等)长期面临的地层对比不等时、精度低等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为盆地分析、地层和沉积相空间展布预测、盆地模拟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为复杂陆相沉积盆地地层、岩性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开拓了新的思路,为相变频繁的陆相沉积砂体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指明了方向。
2024-08-26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