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助听器没效果,还需要佩戴吗?
需要佩戴
1、为什么会听不清?
一:听力测试结果是否准确
在选配助听器前,每个人都要先进行听力测试;听力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助听器的数据增益,从而让助听效果有好有坏;当听力结果准确时,助听效果有保证。
普通的大小孩,成人与老人,常规要进行主观听力测试:纯音测听;这项测试过程需要被测试者与听力师高度配合,才能得到准确的听力数据;
小小孩或特殊的人群,常规进行客观的听力测试:ABR,ASSR等;客观的听力数据只是一种参考,最终要与主观的行为测听等相互验证其准确性。
听力测试结果不准确
如果听力测试结果不准确,戴上助听器后无论怎么调试,仍会听不清楚。解决方法:重新测 听,重新调试!这就要求被测试者在客观测试中更放松或睡沉一点;在主观测试中与听力师配合好;听力师在测试过程中防止假阳性假阴性或伪聋的出现,必要时再次解释配合的方法与重要性。
二:助听器的性能是否适用于常用环境
大品牌助听器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高新技术最高的助听器,价格是最贵的,其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环境。
实际上助听器的价格有高有低,所拥有的功能随价格增加而越齐全,适用的环境越复杂;反之,价格便宜的助听器高端功能没有或比较少,适用的环境相对简单。
助听器不适用于常用环境呢?
如果常用的环境比较复杂,而只选配低端的便宜助听器,听不清楚是正常的。解决方法:重新验配性能适用于比较复杂环境的助听器,价格贵一点也是物有所值。
三:听力损失的类型
不同的听力损失类型,对助听器的要求不一样,助听效果也有所区别。
常见的三种听力损失类型:如传导性听力损失,助听效果是好的,对助听器的性能要求不高;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助听效果不好,对助听器性能要求高;混合性听力损失,助听效果与对助听器性能,处于前二者之间。
不常见的听力损失类型,如中枢性聋,即使是最高端的助听器,助听效果非常差。
听力损失类型没有确诊
各种听力测试与耳科检查,才能确诊听力损失的类型与病变部位,从而对症处理。万一听损类型没确诊,解决方法:换一家机构,重新检测,重新调试。
四:适应期是否正常通过
第一次佩戴助听器的人,需要有一到三个月的适应期;适应期的长短与使用者的听力损失长短有关,听力损失年限长的人,适应期更长;
适应期使用的环境与时间,有规律可循:从安静的地方慢慢过渡到吵杂环境;佩戴的时间从每天短时间使用慢慢过渡到长时间使用。
没有按适应期要求做呢?
如果多年听力损失后才选配助听器,却在第二天就戴着它们去复杂的环境,除了觉得吵,还听不清,是正常的。解决方法:认真遵守适应期的规则,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有问题及时向听力师反馈,解决。
2、为什么要继续带?
坚持佩戴助听器,不仅有助于保护残余听力,还可以及时发现听力的变化或是某些聆听问题,这时把情况反馈给验配师尽早调试或解决,才可能发挥助听器的最佳效果。
而间断性佩戴会影响听觉神经的适应能力。若是只在有听力需要时如看电视、与人交流、外出等情况下才佩戴助听器,其他时间就取下来,不但残余听力得不到保护,听觉功能还有可能退化,助听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会有不坚持佩戴的患者来抱怨“戴上助听器也听不清”,而拒绝佩戴。
3、如何能听清声音?
除了我们上述的坚持佩戴助听器、及时调试,坚持听觉康复适应性训练对于听清声音同样重要。
助听器配好后,患者需要在验配师指导下,慢慢适应并进行听觉康复适应性训练。比如在开始训练的第一个阶段,每天戴上1~2个小时来重新熟悉和分辨各种声音,如先听熟悉的声音,再听陌生的声音等。
例如:厨房做饭声、家里的闹钟声、家人的交谈声等。这一阶段的重点是重拾声音,去细细感 受戴上助听器后听到的各种声音,分辨声音之间的不同,最后能记住每个声音。
此外,患者及家人都要保持耐心和信心。对于听不清容易混淆的语句要反复练习,家人在此时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掌握谈话的技巧。佩戴助听器不是患者一个人的事,需要家人和验配师的共同协助,这样患者才可能顺利度过适应期。
温馨提醒:
1.听力损失程度与类型,是选择助听器的重要参考,需认真对待;
2.助听器选择对了,通过适应期后,可以听清楚的;
3.适应期需要家人与朋友配合与支持,才能更顺利地通过;更换助听器也有适应期;
4.期望值:助听器无论多高端也代替不了真耳,助听的效果多好,总会比真耳听的效果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