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小卖部承包3年拍出320万,如何看待学校的天价小卖部?
记得我们小时候学校的小卖部是服务于师生的,当学生缺少了练习本、文具等可以及时通过学校的小卖部购买,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小卖部很方便。更是给许许多多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持续提高,学校里面的小卖部成了“香饽饽”。
一、利益高于服务
我们先不评价学校的行为是否对错,单从拍出320万元的天价就值得我们深思。一些经商者更是看中了学校这块“风水宝地”借此发财,那么是什么动力能让他们敢于下如此重金呢?我想这取决于学生的购买力以及更深层的问题,现代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更是付给自己孩子的生活费一月高达上千元,这是真切的关心还是变相的溺爱?一旦学生手握如此多的金钱就会不受控制,那只有不停的消费,一个孩子如此购买能力,那么上千个孩子购买力是多么庞大的基数?
二、卖就卖最真
利用小卖部赚钱这无可厚非,但是东西质量一定要过关、切忌一些五花八门的东西。更禁止售卖烟酒等违禁物品,小卖部卖出的不仅是东西,更是要卖出的是情怀。对于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优惠、降价的方式进行关怀,对于消费大手大脚的学生我们要及时予以告诫不能乱消费,要合理消费、科学消费,不能盲目选择东西。
三、服务要贴心
小卖部的功能不止局限于卖东西,还应该方便学生、方便老师。比如免费供应热水、免费收取快递等,一些贴心利民的举措才能让小卖部发挥出重要的意义,不能单方面的只看到经济效益而忽视便民效益。更要提高服务质量,把好质量关。
对于处在弱势一方的学生来说,面对校园内商家的独家经营,往往表现得无可奈何,如果是正常或者良心经营还好,但若遇到无良商家,学生的权益保障就很难说了,因为校区封闭教学,学生就只有单一消费,例如成本很低的矿泉水、方便面、文具之类的商品,属于学生的必需品,可往往就是这样的固定消费模式,会让学生没有选择。
假设一桶方便面在商家进货前批发价格是2.5—3元,但是在校园小卖部里,大多数会卖4元或者4.5元,当然,价格不全部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商家的利润大约就有四五成,而如果遇到涨价的情况,学生虽然会质疑这样的商品价格是在“坐地起价”,但是也不得不在这里购买,于是就给了校园内的商家底气,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是在“垄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