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能被成功改编成科幻电影的科幻小说通常具有什么特质?
比较成功的科幻小说改编电影,很多都是因为小说设计了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庞大的世界观,给了电影以巨大的发挥空间,成为电影的灵感来源。
小说中读者脑补不出的场景,影视片能够具现出来。比如迈克尔·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同学借给我这本小说时,我确实被其中的精彩完全吸引住,不吃不睡的看完了,可是侏罗纪究竟是怎么样的,恐龙到底长什么样,还是会有一些模糊,相信很多看过小说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所以当93年电影版一放映,那些史前的地球霸主活生生的出现在眼前时,真的被震撼了,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在全球会迅速掀起一股恐龙热潮的原因。
科幻经典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对未来的畅想,更是对人类文明的哲学性思考。以目前好莱坞特效水平来看,拍出星际大战、外星文明和时空穿越这些常见科幻元素并不难,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地诠释科幻作者在小说中传达的哲学理念和文明境界,突出前瞻性的启示意义,而不至于沦为披着科幻皮的动作片。而对于中国科幻电影来说,今年春节档只是一个起点。在类型电影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影像之下,能体现人类命运同体的、独具匠心的理念思路才能冲破桎梏,成为下一部硬核科幻片。
科幻文学需要有丰富的、准确的、有普及性的专业元素“美国科幻电影改编最成功的是菲利普·迪克,但迪克的作品初一看,并不适合改编电影,它画面感不强。而且那种行文方式不那么易读。但他的作品改编电影就是相当成功,像《全面回忆》、《银翼杀手》,每一部都相当成功。”他介绍说,目前受疫情影响,大部分科幻电影项目处于停滞状态,“目前有实质进展的是《流浪地球》第二部。还有其他一些(改编作品),尚处于初步阶段。
发表了足够长时间,受起码数量读者追棒,有评论者给出过较充分的分析述评而改编为电影的作品,据历史经验,要想获得成功,通常必须不是名著。名著已先入为主,文字本身有最大的思考回旋余地,所以,改编自名著的电影通常吃力不讨好。接受美学认为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心目中的哈姆雷特,众口难调。所以,每隔一定时期,必然不断翻拍,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经得起历史检验,耐得住不同人等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