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到底应该怎么做?
良好的用眼习惯是保护视力的基础,青少年可以参考几个注意点:
1. 控制用眼时间: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过长,每40分钟左右应休息10分钟,可远眺或做眼保健操。
2. 保持正确姿势:读书写字时,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正确姿势,避免弯腰驼背或趴在桌子上看书。
3. 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4. 避免用手揉眼:眼睛不适时,避免用手揉眼,以免眼睛受伤。
最后,青少年在认真学习和享受欢乐的同时,记得关注自己的眼部健康。通过坚持做眼部操、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均衡膳食、调节情绪以及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视力。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守护明亮的双眼,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是中央政府、群众和社会关注的“一个亮点工程”。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光明行动工作计划(2021-2025年)》、《2021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重点工作》和《学前、小学、中学近视防治指南》。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现状如何?光明行动提出了哪些目标和责任?对政府、学校、家庭有什么要求?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教育部联合国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开展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率为53.6%;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率为50.2%,比2018年下降3.4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率将较2019年略有上升。
从数据来看,2019年,29个省的近视率较2018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6个省实现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实施方案》规定的每年降低近视率0.5或1个百分点的目标。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长期在家学习,花更多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花更少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导致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率上升。
光明行动的工作计划强调,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到2025年每年不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效提高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水平。
王登峰介绍,光明行动的核心是“一增一减一保”。“增加”是增加学生的体育课,尤其是户外活动的时间;“减负”是减少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和校外辅导负担;“保证”包括照明环境的改善、近视矫正和技术指导,以及系统设计和具体行动中“一增一减”的保证。
具体而言,光明行动工作计划确定了八项特别行动:
——引导学生通过喜欢的眼神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眼睛。这些包括教育学生掌握科学护眼等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认真规范眼保健操,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熬夜,少吃甜食,有意识地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包括加强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缩短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晚自习时间,义务教育期间严格控制学校统一考试次数,引导家庭与学校合作有效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
——加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包括加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努力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课余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
-电子产品的科学和标准化使用。包括保证手机限量带入校园,不允许带入课堂,教学和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的教学时间原则上不超过总教学时间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实施视力健康监测。包括建立少年儿童视力健康监测数据库,每年对少年儿童视力进行动态监测,努力实现县(区)少年儿童近视监测全覆盖。
——改善学生视觉环境。包括指导各地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落实教室、宿舍和图书馆(阅览室)的照明和采光要求,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
——提高专业指导和纠错质量。包括开展近视防治的科学研究,加强近视防治科研成果和技术的应用。
——加强视力健康教育。包括发布不同班级近视防控指南,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专家深度讲座等。
值得注意的是,光明行动以“综合防治”为基本原则,强调“团结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多管齐下,分工负责,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
工作计划很明确。每年对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考核评估,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整体近视率和身体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家庭是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不可或缺的力量。王登峰表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加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电子产品使用等诸多举措,都对家庭提出了相关要求,如“指导家庭与学校合作,有效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不盲目参与课外培训,跟风”、“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家长应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合理使用手机”。
2024-11-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