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后留守儿童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哪些不同?
辰辰刚上五年级,才开学2个星期,辰辰的妈妈就被新班主任单独叫到了学校。班主任向辰辰妈妈反映,有好几个同学投诉辰辰喜欢打人,因为同桌的书越过了界限占据了他书桌的一点位置,他竟然把同桌推倒在地,辰辰平日不爱说话,也不怎么跟同学玩,平日很孤僻,建议辰辰妈妈回家多跟孩子沟通。
听了老师反映的情况后,一直对孩子在校情况不太了解的辰辰妈妈有点吃惊,待孩子回家后,没想到她先是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顿,随后禁止孩子吃晚饭,告诫孩子不能再打人,不要让老师再把她找上门,随后就追她的电视剧去了,扔下辰辰一人独自掉眼泪。
不能不说,辰辰妈妈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同时还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孩子之所以养成了打人的坏习惯,孤僻不爱与人接触,跟父母的失职不无关系,最大的原因莫过于父母平日没有陪伴孩子,缺少与孩子有效沟通,达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据了解,辰辰从小由妈妈带大,只是爸爸妈妈之间感情不太和睦,爸爸除了上班以外,平日基本在外跟别人喝酒玩乐,很少回家吃饭,对辰辰也甚少过问和陪伴。而妈妈呢,除了搞定辰辰平常生活的吃喝拉撒睡以外,平日就是玩手机追电视剧,把孩子丢一边让孩子自己玩去,对孩子也较少关注。孩子一哭闹发脾气就直接把孩子丢给丈夫,让丈夫去解决。然而,这个平日不怎么管孩子的爸爸用的却是暴力解决,只要孩子一哭闹就是一顿揍打,而妈妈就在一旁袖手旁观,继续玩手机。
一个从小被忽略、家暴,不被关心的孩子,长大后能不孤僻,能没暴力倾向吗?
不少人以为孩子吃好喝好睡好就完事了,孩子能自个儿长大,自个儿懂事,当孩子出现问题了就只会责骂和体罚,殊不知最后让孩子长成了有性格缺陷的人。
多少人现在还没有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觉得陪伴孩子是件无趣,浪费时间的事情,或者认为那是母亲才做的事情。其实,亲子教育始于陪伴,想把孩子教育好,最先也离不开陪伴。陪伴也不光是母亲一人的事,因为孩子是父母双方的。
而且,陪伴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唯一方式。
像文章开头说的辰辰,就是由于从小在缺乏父母陪伴的环境下成长,所以感知不到父母的爱和关心,没有学会与最亲的人建立信任依赖的关系,渐渐地便形成了扭曲不健康的人格,如果长此以往,这种情况父母再不去解决,孩子很容易会形成反社会型人格,这将给社会和他人埋下了隐患,随时可能给我们的社会造成患难。
反观辰辰班上的一个男同学,父母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成长,从小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外出游玩,孩子偶尔发脾气有不良情绪,父母会认真听完孩子说出的话,会开导孩子,每天都会花上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跟孩子交流。
同是同龄的孩子,这个男同学明显比辰辰阳光很多,性格也活泼开朗,与人交往热情友好,整个人看上去散发着一种自信满满的活力。
陪伴与不陪伴孩子,差别真的很大!而且这种差别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越发明显,10年,20年后甚至会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形成不同的人生轨迹。
那陪伴与不陪伴孩子,究竟会有哪些差别呢?
1、得到足够陪伴的孩子性格塑造得更加健全得到足够陪伴的孩子亲子关系更和谐,拥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孩子更有感知爱的能力,从而性格发展也会比较健全,有同理心,能理解他人,与人为善。反观从小没有得到父母陪伴的孩子,会更容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甚至是人格扭曲。
得到父母足够的陪伴的孩子通常都能比较容易肯定自己,敢于表达和表现自己,与人相处会更加顺畅,因而更自信,处处展现着自己的与众不同。相反,从小被忽略的孩子因为得不到关爱和肯定,所以更容易陷入自卑,不敢表现自己。
人的大脑有很多的神经突触,神经突触会通过接受刺激而获得信息,在人6岁之前,尤其是头3年,大脑被刺激得越多,就越聪明。从小被父母陪伴的孩子由于接收到的语言、思维信息更多,因为就更聪明。但从小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由于接收到的多样信息较少,因而没有得到更多陪伴的孩子聪明。
所以,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陪伴是关键。给孩子多点陪伴,孩子地成长乃至整个人生都会发展得更加健康,更容易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