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金灭辽”的想法很好,为何最后这个计划却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很简单,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总结:“唇亡齿寒,自不量力”。北宋的这个决定,其实是在自取灭亡!
“联金灭辽”计划,是指北宋末年时期与金国约定一起消灭辽国。原本有辽国隔在金国与北宋中间,三方基本形成一个稳定的和平局面。但这个盟约践行之后,辽国灭亡,金国与北宋之间从海上联通变为了陆地直接交壤。两年之后,北宋也被金国灭亡。那么,为什么北宋朝廷要采纳“联金灭辽”这样一个计划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燕云十六州。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送给了辽国。自此,中原王朝失去了对付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天然屏障,同时燕云十六州也代表着中原王朝的尊严,所以收复失土成为后来历代中原皇帝的梦想。
到了北宋末期、辽国开始衰落,宋徽宗采纳赵良嗣的计划,设法绕道渤海、与金国取得了联系。并于1120年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北宋和金国合击辽国,灭辽后燕云地区归还北宋,北宋纳贡于金国。
没想到在联金灭辽中,金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横扫辽国,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便攻陷了其都城上京在内的辽国半数国土。而北宋由童贯率领的20余万禁军却在辽国残军面前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灭。最终还是由金军出面,才勉强收回六座空城。金国与北宋之间的军队实力可见一斑。
当然,在这里,我们也要为赵良嗣正名一下。从表面上分析,确实是赵良嗣提出的“联宋灭辽”,导致了北宋的最后灭亡,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联金灭辽”,北宋的结局会是怎样?依照当时金国的野心,不外乎也是金国独自消灭掉辽国,最后再试探北宋,最终将北宋灭亡。“联金灭辽”计划,不过是加速了北宋灭亡的结局罢了。
而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重文轻武。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因为是武将出身,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所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有效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同时,却也导致了武官的积极性受到致命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
另外,自从“澶渊之盟”开始,北宋每年向辽纳贡,宋朝与辽国开始友好交往、近百年再未发生大规模战争,维持了一个基本和平的局面。同时,北宋军备废弛,禁军的战斗力逐渐下降。
因为这两点,使得童贯的20万大军被辽人的残兵败将轻易打败。而也正是因为这个结果,使得金人觉得北宋像极了一只待宰的羔羊,最终于公元1125年,金国毫不犹豫地撕毁和约,大举南下进攻北宋。而在接战中,大宋一触即溃,不到两年,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