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年龄段

 我来答
容尚离7960
2022-06-01 · TA获得超过130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1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81.6万
展开全部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感到非常无奈,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父母教育孩子年龄段,希望对你有帮助

  各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重点

  小学阶段:不要剥夺他们的乐趣

  孩子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对“学习”最初的印象也是在这个阶段形成,当我们长大时,也许我们不会记得具体的事件,但那些感受会一直伴随我们,影响我们面对考试和工作的压力是坦然面对还是逃避退缩。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要给孩子营造出好玩、轻松的感觉,不论结果怎么样孩子们都愿意去尝试,去看一看。

  初中阶段:不要剥夺他们的成就感

  进入到初中阶段,孩子不会仅仅满足于好玩了,他们需要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控制感”。但是,很多家长还是喜欢像小学那样管着孩子,告诉孩子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了。比如,有些孩子反映说,其实我心里已经想好了我8点去写作业,可是,7:40的时候,我妈就开始催我让我去写作业,我一下子就很烦躁,我感觉我的计划被打乱了,就特别不想去了。所以我妈越让我干嘛我就越不干嘛!

  亲爱的家长们,当你的孩子处在初中阶段的时候,请不要剥夺他们的成就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高中阶段:不要剥夺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

  经过小学初中学习能力的积累,孩子们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很想去实践。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为他们做主了,他们就会很郁闷。他们自己也不一定能说清这是为什么,就是会觉得生活没意思,然后和父母乱发脾气。

  这个阶段,请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不懂,要跟孩子做主,这样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尤其是面对高三填志愿的时候,如果家长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孩子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高三的彤彤本来计划自己要考传媒大学,但是父母想让她考医学,因为父母可以帮他们安排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本来特别有冲劲的彤彤突然没有了方向和目标,觉得学习没有意义,高考也没有意义了,她给老师说,老师,你知道吗,我也在努力,只是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冲劲了,我看不到希望。

  各个年龄段父母该“爱”孩子方法

  有人说: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那什么是最好的爱呢?应该是这样的: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爱。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什么样的“爱”。各个年龄段的父母又该怎么去“爱”孩子?

  (一)0~6 岁,爱等于陪伴

  ◆ 1. 智力塑造:

  0~6 岁是智力发育最快的时期,50% 的智力在 4 岁前形成,孩子是否聪明不是看脑细胞有多少,而是脑细胞间的连接有多少。在哪方面刺激多、脑神经元较粗,在哪方面的智力就发达。

  ◆ 2. 情感培养:

  左脑发达,逻辑思维强;右脑发达,创造性思维强。想象力培育,以及完整的情感培养才会有完整的人格表现。这个时间段,不要对孩子约束太多,要陪他玩,让他赢,培育他的温暖感。

  ◆ 3. 性格塑造:

  有句话说到:习惯于有求必应,必致骄横无礼;习惯于有求无应,必致自卑消极。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最重要,在这一点上家长要提起重视。

  (二)6~12 岁,爱等于教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群体社会,他会感受到群体的力量,表扬或批评都能起到暗示教育的作用。

  在语言和行为上要传递爱的信息。

  正面暗示的力量非常重要。你怎样评价孩子,孩子就会变成怎样,所以,你希望孩子变成怎样,你就要怎样评价孩子。始终传递正思维、正语言、正能量。

  ◆ 1. 自信养成: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做任何事都不是为了让他成名。我们要多用拇指教育,而不是食指教育。

  赞美一定要及时,当面批评要在宽松中严肃,这里可以引用三明治教育:缺点夹在优点中讲,批评夹在希望中讲(肯定——但是——相信)。做错了,错在哪里?改掉一次错,就会越来越好了。

  ◆ 2. 习惯养成:

  重视细节,所有收获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对自己诚实。

  ◆ 3. 奖励和惩罚:

  关注他的喜好,该奖励的时候就要奖励。

  不当众训斥,保护好他的自尊。

  孩子即使做错事,让你生气,也要把事情和爱分开,他犯错,应批评和惩罚,但惩罚不是为了发泄不满,而是为了教育,为了爱。每一次的教育都要与爱连接在一起。

  ◆ 4. 责任养成:

  独立或依赖都是培养出来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做完整。家长可以代替他做,却无法代替一生;但若教会他做,他可受用一生。

  ◆ 5. 玩与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好玩,才能好好学。

  (三)12~18 岁,爱等于尊重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心理上都日趋成熟,所以,你跟朋友怎么说话,就跟孩子怎么说话。

  ◆ 1. 家长和老师:

  别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让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让孩子喜欢老师。

  ◆ 2. 学业和成绩:

  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一时的成绩,不能代表一生的成败,不断地成长,才能造就一生的成就。千万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让孩子产生歉疚感、负罪感。

  ◆ 3. 给思想:

  家长要引导孩子成为正直、善良的人,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成为别人尊重的人。

  ◆ 4. 给平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