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
四川师范大学代码为10636。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日战争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学校。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学校。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介绍
四川师范大学,简称“川师大”,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创计划、四川2011计划,是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实施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员,拥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师资力量
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1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0人,“天府万人计划”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28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师德标兵等共39人次,特聘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20余位高层次人才。
科研机构
学校建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四川省高水平社科研究团队2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别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个,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
科研成果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重点项目)项目108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高级别论文发表数量477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实施科研成果转化项目300余项。
2009-2014年,学校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40余项,省部级项目27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0余项,出版专著或教材560余部,发表论文7000余篇。
在“十三五”期间,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与长足进步,科研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获批国家级项目共计279项,其中国家人文社科类项目共计立项155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24项;获批省部级项目341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学成果奖86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批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5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5项。获授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登记256项,保持了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初,学校辖26个二级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哲学、英语、城乡规划、法学、体育旅游专业。
学科建设
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
一级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
二级省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材料学、美学、教育学原理、汉语言文字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中国哲学、理论物理、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12月初,学校有2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4个国家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7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9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省级双语教学课程,17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58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英语、地理科学、工商管理、化学、教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
省级特色专业:电子商务、心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体育教育、音乐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经济学、教育技术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美术学、地理科学、历史学、英语、工商管理、化学、教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
合作交流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截至2015年3月,学校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此外该校经国家汉办批准,分别与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建立有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中法文化交流中心、以及与韩国延世大学合办的“成都世宗学堂”。
推荐于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