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
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通俗的讲,所谓小康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敝、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我整理了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内容
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社会的含义
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
小康社会的翻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小康社会的含义
20 世纪70 年代末,“小康”这个概念由于邓小平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型的时代内容。1979年,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并明确说明中国社会 到 20 世纪末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
从此,“小康”“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等,就成了中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概念。在《邓小平文选》第二、第三卷中,一共 40 次使用了“小康”概念。1982 年 9 月,十二大正式提出到 20 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87 年 10 月,十三大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其第二步的目标就是进入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
1什么是小康
人的生活状态一般分为贫穷、温饱、小康、富裕四种。我们所说的“小康”还不是富裕,不是想象中的“家家有别墅,户户有轿车”,也不是家家达小康,人人达小康,而是以县为单位达到整体小康水平,是解决温饱之后的一种生活状态。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通俗的讲,所谓小康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敝、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
2为什么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为那时我国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城镇也还有一批人口生活在最低保证线以下。所以,我们要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社会。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建成一个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全面小康社会。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不能代替”
1.不能以省的总体小康代替县建成小康,坚持多数城乡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标准;
2.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坚持多数老百姓认可的小康实际成果;
3.不能以简单指标数代替直观感受。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不能少”
一个县不能少;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乡镇不能少。
6同步小康创建达标评估标准
1.“三个核心指标“达标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1400元;
(2)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200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7000元;
(3)环境质量指数。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8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城镇污水处理率≥85%、城乡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50%。
2.“三个前置指标“达标
(1)农村贫困发生率。农村贫困发生率须小于3%;
(2)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幅度ΔEI。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幅度ΔEI须大于或等于-5;
(3)县级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县级环保部门能力建设达到西部地区三级站标准。
3.以县为单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或超过90%以上。
7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人人参与建小康,建好小康为人人”。因此,广大干部群众要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小康建设。
(1)党员带头。全县党员同志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时刻做好群众的表率,带头发展、带领群众发展带头增收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我们就一定能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示范带动。全县广大致富能手也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持续增收致富的道路。
(3)全民参与。古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只要我们点燃心中的激情,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积极为小康创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力量拧成一股绳,就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小康创建目标。比如一要大力发展生产;二要遵纪守法;三要邻里和睦相处;四要讲究环境卫生;五要重视 文化 教育 ;六要保护环境;七要知恩图报;八要积极参与小康创建。
相关 文章 :
1. 2020小康社会定义标准是什么
2. 小康社会是什么
3. 2020小康社会的标准
4.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
5. 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