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注意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注意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准备状态,所以它经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注意力不集中是导致小学生粗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家长不要焦虑,因为注意力的好坏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来提高。经过培养训练,注意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注意品质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减少粗心的现象,克服掉粗心的毛病。下面我们结合影响注意力的原因分析,介绍几种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的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一、听故事,答问题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引起注意。但是如果孩子只是觉得新鲜、有趣才去听故事,可能并不会完全地集中注意力。如果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听完后让他回答问题,并试着复述故事内容,这样他们听故事更有目的性,有利于使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故事上来,克服粗心的毛病。
许多家长都会认为讲故事是很容易的事情,其实不然,家长在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故事内容要新奇有趣,情节不要过于复杂,篇幅不要太长。因为太复杂和太长都会使孩子觉得很疲惫,小学生注意保持的时间有限,因此故事的难易程度和篇幅都要考虑孩子的耐受力。其次,故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爱好,选择那些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主题,如有的孩子喜欢童话故事,有的喜欢科幻故事,而有的却是衷情于民间故事。另外,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故事的选择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再次,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有感情,生动形象,抑扬顿挫,适当地配合一些表情和肢体语言,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这样才会使孩子感觉到逼真,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其中。讲故事不是念故事,要带着感情,否则再有趣的故事,也会让人感觉到平淡乏味,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力。
那么怎样针对故事提出问题呢?我们拿“龟兔赛跑”做一个例子,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兔子和乌龟赛跑,而兔子过分自信,在途中睡觉,最后输给了乌龟。讲故事前,家长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如“故事的结局如何?谁赢了?”“乌龟跑得慢,兔子跑得快,可是为什么这次比赛乌龟反而赢了呢?”针对不同的故事,家长事先要准备好问题,问题要紧扣故事的主题。如果故事情节很简单,可以试着让孩子复述其主要内容。如果孩子不能准确回答或者完整复述,家长也不要责备孩子,要鼓励他们说:“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下次继续努力。”这样会大大增强他们的信心,心情愉悦,做起事来也会更有效率。
二、大声朗读,训练注意力
朗读就是要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在大声的朗读过程中,儿童的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活动,紧密协作,是一个复合的感知过程。在朗读中要连续读一段或一篇文章,并努力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添字漏字,不断读、不串行,这需要聚精会神,全部精力都要指向和集中于朗读内容。对于容易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来说,大声朗读可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朗读也能够使孩子的大脑神经细胞处于高强度的活动状态,大脑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减少由于粗心而造成的错误。
具体的方法是家长可以每天安排一段时间,20分钟左右,让孩子为家人朗读一些文章。文章可由家长也可由孩子自己选择,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文章中的生字、生词不能过多,难度适中。家长要注意指导孩子朗读的技巧,要做到吐字清晰,合理断句,带着感情去朗读,选择合适的语速、语调,掌握好朗读的节奏。同时要声音洪亮,这样更容易从听觉上引起注意。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朗读活动中,并保持欣赏的态度而不是在监督他们的行为,这样孩子才能放松身心,从家长那里获得支持,增强自信,从中体验到快乐,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发挥最好的水平;否则,他们会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认为这是一项枯燥的任务,有的孩子会过分紧张,有的孩子会敷衍了事、三心二意,都达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这种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随着注意力的不断提高,粗心的现象也会减少。
三、劳逸结合,学习游戏两不误
我们在第二章已经分析过,身体不适是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孩子睡眠不足、过度劳累会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出现粗心的错误。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的耐受性很差,所以在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后,需要适当休息,保持大脑清醒,消除大脑疲劳,下一阶段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这样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避免粗心行为的出现。
小学生在学习和做事时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意志力又不强,经常玩起来就忘乎所以,忘记了写作业等学习任务,有时甚至忘记睡觉休息,造成身体劳累,睡眠不足。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时间,制定好计划。首先,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计划表,保证正常的休息,使他们精力充沛。我们在本章第五节详细介绍时间表的制定,在此不再赘述。
我们帮助孩子安排好了作息时间以保证劳逸结合,还要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与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分阶段完成任务。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能保持紧张状态,才有动力。学习一段时间或完成一定任务后,就给予一定的奖励,也就是正强化。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及其他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任务计划,并结合孩子的喜好安排游戏内容和时间。同时,要注意到孩子的学习任务不仅要规定数量,还要保证质量,避免孩子急于去游戏而敷衍了事,对孩子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要予以监督,要让孩子明确只有认真完成作业才可以去玩耍。
四、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潜力也会充分发挥,兴致勃勃、心情愉快。有不少小学生上课走神,看书瞌睡,讨厌学习,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这时他就会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我要学”,而不是老师、父母“逼我学”。让孩子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技能,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就不会粗心了。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要培养孩子对某一学科的兴趣,首先要加强对本学科意义的了解和认识。美国近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要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家长应该给孩子讲学习某门学科的重要性,让他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如学习数学,不简单是为了计算,其他学科的学习也离不开它,数学是物理、化学、计算机、建筑等学科的基础。另外,现实生活中也离不开数学,小到商品交易,大到做生意、开公司,都需要和数学打交道。
家长们还要鼓励孩子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孩子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也加深了对知识价值的认识。鼓励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去工厂、农场参观,让新鲜事物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将其迁移到学习上去。有的孩子很贪玩,喜欢飞机模型,家长就教导他自己动手做飞机模型。在做飞机模型过程中,家长有意识让他去测量、计算、画图,这样就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家长也可以经常为孩子举一些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与孩子共同探讨知识的用处,会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另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让孩子知道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还很少,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明白“学海无涯”的道理,这会引起孩子内在的不平衡状态,转化为对知识的需要。心理学上认为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有了这种动力,自然会增强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要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就是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还有就是要他们了解知识的用途,懂得一门学科的实际意义,明确学习的价值。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集中注意力,远离粗心的毛病。
五、排解困扰,快乐成长
在第二章我们分析过,情绪困扰也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注意力不集中,又导致了孩子粗心。因此要克服粗心,家长要帮助孩子解除情绪困扰。生活中尽管我们努力为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尽量使孩子无忧无虑。然而事实上,孩子和成人一样面对快速发展、瞬息变化的社会,接受着成长和学习的挑战,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他们心智还未成熟,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远不及成人,因此在情绪上常常受到困扰。
家长要尽量避免使孩子产生焦虑。许多孩子的情绪困扰来自家长的压力与责备。孩子害怕考试,担心成绩不好家长训斥,为此经常心猿意马,甚至胡思乱想,不能集中注意力。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们自然就无法专心学习。考试时,担惊受怕,怯场晕场,思维随之僵化,效率也就降低,更是容易出错。
因此,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点与进步,而不要总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和不足。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应该祝贺他,更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人孩子的长处。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孩子取得一点儿小的进步,就可以说:“你真棒,真是个乖孩子。”要拥抱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当孩子犯了小的错误或考试成绩分数不高,也不要过分指责孩子,只要指明他们存在的问题,让他们下次小心注意就可以了。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避免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另外,孩子白天基本都在学校,总会在学校受到各种刺激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因而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心理安慰师,注意适时排除孩子内心的忧虑。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不良,就要与孩子谈心、聊天,了解情绪反常的因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家长们要安慰、鼓励他们,让他们明白“不可能做什么都一帆风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讲述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陷于困境后,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我,最终摆脱困境而成就一番事业的典型事例,鼓励他们以此为榜样,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六、体验艰辛,磨练意志
意志对注意力有着重要影响,意志力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过程的维持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学海无涯苦作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意志比较薄弱,要为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活动,通过活动进行锻炼,挑战自我,培养意志品质,从而提高注意力,改掉粗心的毛病。
家长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要善于把他们置于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面前。当他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使他经过努力克服困难,通过实践活动磨炼出坚强的意志。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带着孩子去登山,与孩子进行登山比赛。登山比赛是一项需要意志力的体育运动,没有足够的毅力,就难以达到顶峰。在与爸爸妈妈的竞争中,孩子会努力克服困难,争取第一。这样,他们不仅磨炼了意志,同时也体会到登上顶峰的成功与喜悦。经过类似的多次训练,孩子就学会控制自我,增强自控能力,在学习中,就会减少分心的现象。
除了多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有挑战的实践活动,也要鼓励孩子去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比如夏令营,让孩子自己背起背包,体验艰辛。还有参加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动手做的同时,培养孩子细心、耐心和坚持到底的决心,知道只有坚持才有胜利,既培养了意志,也训练了手眼的协调能力。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竞赛,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棋类比赛及运动会等,使孩子从中领悟到坚韧的意志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必要品质,是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
当然,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意志力训练的活动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过于艰难,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活动的安全,避免受到严重的身体伤害。
一、听故事,答问题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引起注意。但是如果孩子只是觉得新鲜、有趣才去听故事,可能并不会完全地集中注意力。如果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听完后让他回答问题,并试着复述故事内容,这样他们听故事更有目的性,有利于使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故事上来,克服粗心的毛病。
许多家长都会认为讲故事是很容易的事情,其实不然,家长在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故事内容要新奇有趣,情节不要过于复杂,篇幅不要太长。因为太复杂和太长都会使孩子觉得很疲惫,小学生注意保持的时间有限,因此故事的难易程度和篇幅都要考虑孩子的耐受力。其次,故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爱好,选择那些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主题,如有的孩子喜欢童话故事,有的喜欢科幻故事,而有的却是衷情于民间故事。另外,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故事的选择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再次,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有感情,生动形象,抑扬顿挫,适当地配合一些表情和肢体语言,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这样才会使孩子感觉到逼真,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其中。讲故事不是念故事,要带着感情,否则再有趣的故事,也会让人感觉到平淡乏味,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力。
那么怎样针对故事提出问题呢?我们拿“龟兔赛跑”做一个例子,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兔子和乌龟赛跑,而兔子过分自信,在途中睡觉,最后输给了乌龟。讲故事前,家长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如“故事的结局如何?谁赢了?”“乌龟跑得慢,兔子跑得快,可是为什么这次比赛乌龟反而赢了呢?”针对不同的故事,家长事先要准备好问题,问题要紧扣故事的主题。如果故事情节很简单,可以试着让孩子复述其主要内容。如果孩子不能准确回答或者完整复述,家长也不要责备孩子,要鼓励他们说:“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下次继续努力。”这样会大大增强他们的信心,心情愉悦,做起事来也会更有效率。
二、大声朗读,训练注意力
朗读就是要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在大声的朗读过程中,儿童的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活动,紧密协作,是一个复合的感知过程。在朗读中要连续读一段或一篇文章,并努力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添字漏字,不断读、不串行,这需要聚精会神,全部精力都要指向和集中于朗读内容。对于容易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来说,大声朗读可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朗读也能够使孩子的大脑神经细胞处于高强度的活动状态,大脑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减少由于粗心而造成的错误。
具体的方法是家长可以每天安排一段时间,20分钟左右,让孩子为家人朗读一些文章。文章可由家长也可由孩子自己选择,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文章中的生字、生词不能过多,难度适中。家长要注意指导孩子朗读的技巧,要做到吐字清晰,合理断句,带着感情去朗读,选择合适的语速、语调,掌握好朗读的节奏。同时要声音洪亮,这样更容易从听觉上引起注意。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朗读活动中,并保持欣赏的态度而不是在监督他们的行为,这样孩子才能放松身心,从家长那里获得支持,增强自信,从中体验到快乐,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发挥最好的水平;否则,他们会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认为这是一项枯燥的任务,有的孩子会过分紧张,有的孩子会敷衍了事、三心二意,都达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这种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随着注意力的不断提高,粗心的现象也会减少。
三、劳逸结合,学习游戏两不误
我们在第二章已经分析过,身体不适是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孩子睡眠不足、过度劳累会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出现粗心的错误。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的耐受性很差,所以在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后,需要适当休息,保持大脑清醒,消除大脑疲劳,下一阶段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这样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避免粗心行为的出现。
小学生在学习和做事时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意志力又不强,经常玩起来就忘乎所以,忘记了写作业等学习任务,有时甚至忘记睡觉休息,造成身体劳累,睡眠不足。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时间,制定好计划。首先,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计划表,保证正常的休息,使他们精力充沛。我们在本章第五节详细介绍时间表的制定,在此不再赘述。
我们帮助孩子安排好了作息时间以保证劳逸结合,还要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与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分阶段完成任务。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能保持紧张状态,才有动力。学习一段时间或完成一定任务后,就给予一定的奖励,也就是正强化。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及其他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任务计划,并结合孩子的喜好安排游戏内容和时间。同时,要注意到孩子的学习任务不仅要规定数量,还要保证质量,避免孩子急于去游戏而敷衍了事,对孩子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要予以监督,要让孩子明确只有认真完成作业才可以去玩耍。
四、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潜力也会充分发挥,兴致勃勃、心情愉快。有不少小学生上课走神,看书瞌睡,讨厌学习,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这时他就会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我要学”,而不是老师、父母“逼我学”。让孩子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技能,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就不会粗心了。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要培养孩子对某一学科的兴趣,首先要加强对本学科意义的了解和认识。美国近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要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家长应该给孩子讲学习某门学科的重要性,让他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如学习数学,不简单是为了计算,其他学科的学习也离不开它,数学是物理、化学、计算机、建筑等学科的基础。另外,现实生活中也离不开数学,小到商品交易,大到做生意、开公司,都需要和数学打交道。
家长们还要鼓励孩子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孩子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也加深了对知识价值的认识。鼓励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去工厂、农场参观,让新鲜事物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将其迁移到学习上去。有的孩子很贪玩,喜欢飞机模型,家长就教导他自己动手做飞机模型。在做飞机模型过程中,家长有意识让他去测量、计算、画图,这样就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家长也可以经常为孩子举一些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与孩子共同探讨知识的用处,会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另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让孩子知道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还很少,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明白“学海无涯”的道理,这会引起孩子内在的不平衡状态,转化为对知识的需要。心理学上认为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有了这种动力,自然会增强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要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就是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还有就是要他们了解知识的用途,懂得一门学科的实际意义,明确学习的价值。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集中注意力,远离粗心的毛病。
五、排解困扰,快乐成长
在第二章我们分析过,情绪困扰也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注意力不集中,又导致了孩子粗心。因此要克服粗心,家长要帮助孩子解除情绪困扰。生活中尽管我们努力为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尽量使孩子无忧无虑。然而事实上,孩子和成人一样面对快速发展、瞬息变化的社会,接受着成长和学习的挑战,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他们心智还未成熟,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远不及成人,因此在情绪上常常受到困扰。
家长要尽量避免使孩子产生焦虑。许多孩子的情绪困扰来自家长的压力与责备。孩子害怕考试,担心成绩不好家长训斥,为此经常心猿意马,甚至胡思乱想,不能集中注意力。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们自然就无法专心学习。考试时,担惊受怕,怯场晕场,思维随之僵化,效率也就降低,更是容易出错。
因此,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点与进步,而不要总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和不足。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应该祝贺他,更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人孩子的长处。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孩子取得一点儿小的进步,就可以说:“你真棒,真是个乖孩子。”要拥抱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当孩子犯了小的错误或考试成绩分数不高,也不要过分指责孩子,只要指明他们存在的问题,让他们下次小心注意就可以了。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避免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另外,孩子白天基本都在学校,总会在学校受到各种刺激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因而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心理安慰师,注意适时排除孩子内心的忧虑。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不良,就要与孩子谈心、聊天,了解情绪反常的因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家长们要安慰、鼓励他们,让他们明白“不可能做什么都一帆风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讲述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陷于困境后,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我,最终摆脱困境而成就一番事业的典型事例,鼓励他们以此为榜样,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六、体验艰辛,磨练意志
意志对注意力有着重要影响,意志力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过程的维持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学海无涯苦作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意志比较薄弱,要为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活动,通过活动进行锻炼,挑战自我,培养意志品质,从而提高注意力,改掉粗心的毛病。
家长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要善于把他们置于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面前。当他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使他经过努力克服困难,通过实践活动磨炼出坚强的意志。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带着孩子去登山,与孩子进行登山比赛。登山比赛是一项需要意志力的体育运动,没有足够的毅力,就难以达到顶峰。在与爸爸妈妈的竞争中,孩子会努力克服困难,争取第一。这样,他们不仅磨炼了意志,同时也体会到登上顶峰的成功与喜悦。经过类似的多次训练,孩子就学会控制自我,增强自控能力,在学习中,就会减少分心的现象。
除了多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有挑战的实践活动,也要鼓励孩子去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比如夏令营,让孩子自己背起背包,体验艰辛。还有参加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动手做的同时,培养孩子细心、耐心和坚持到底的决心,知道只有坚持才有胜利,既培养了意志,也训练了手眼的协调能力。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竞赛,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棋类比赛及运动会等,使孩子从中领悟到坚韧的意志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必要品质,是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
当然,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意志力训练的活动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过于艰难,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活动的安全,避免受到严重的身体伤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