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对刘禅多有教导,为何到最后也无法感化他?
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让人们看到了他对汉室的忠诚,尤其是他对刘禅的教育之情更是让观众感动。但是刘禅的表现并不让人满意。即使是由诸葛亮亲自教导,刘禅仍然没有很大的作为。这是因为刘禅的性格导致。下面小编简单给大家分析一下,各位读者可以提前有一个了解。
首先,是因为刘禅本人过于贪图享乐,并没有太多的抱负。从乐不思蜀这一成语中就可以看出刘禅本人心中没有很大的理想,对待朝堂上的决策也并不关心。因此,即使诸葛亮想要光复汉室,但是根本力不从心。因为君主并没有这样的想法,所以诸葛亮做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费。而且刘禅对兴兵打仗也不感兴趣,因此把这一切全部推给手下的大臣来解决。这让诸葛亮的一片赤诚之心,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哪怕诸葛亮做的再优秀,也无法感化刘禅的表现。
其次,是因为诸葛亮本人对汉室过于用心,这让刘禅及其信任,因此才会把一切的政务都交给诸葛亮打理。手下的大臣过于优秀,会导致君王毫无上进心。而且诸葛亮与旁人不同,他一心一意为汉室服务,并没有想要谋反的心思,这使得刘禅能够安稳的坐在皇位上,享受众人的拥护。而且刘禅年纪尚轻,对诸葛亮太过于依赖,因此才会养成过于懒惰的毛病,辜负诸葛亮的期待。
此外,是因为刘禅在政治上的想法与诸葛亮不同。因为刘禅本人过于温和,他崇尚文学,而诸葛亮想要驰骋沙场,这让刘禅感到非常的血腥。而且刘禅思考的方式与诸葛亮也不同,想法与诸葛亮的相悖。所以很难听取诸葛亮的建议。而且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很少有时间教导刘禅如何做人,所以刘禅才会养成这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