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简评
展开全部
《人类简史》是70后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作品,全书洋洋洒洒30多万字,用一种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智人从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人属动物进化到当今地球的主宰者的过程。
这7万年的历史跨度,作者将其分为了三个革命。首先是认知革命,这使得智人可以熟练掌握工具、学会了火耕并能漂洋过海征服其他的大陆,从而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了农业革命,使智人从采集社会转变到了农耕社会,能够养活的人口大大增加;而最近500年科学革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是由于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不是总认为有一套理论可以解释一切,这比先前的知识体系更有活力和弹性。
不得不说刚刚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视角十分独特,一般的历史书无不是从人类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的发展进程,本书更接近的是一种上帝视角,似乎是从太空俯视着这颗星球的沧桑变幻:智人并不是唯一出现过的人属动物,还有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近亲。智人获得智慧的过程虽然我们能够了解,但原因至今没人能够用无神论的理论解释明白。很有可能,智人成为地球主宰是一系列偶然因素的结果。书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论调,例如想象构成了人类文明:很多群居动物都能有一些简单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模式,但它们都是建立在实体感受的基础上,只有人类拥有独立无二的相信想象中的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人类的社群突破了150人的自然界限,开始拥有大规模合作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国家、宗教信仰这些概念更是能让数亿计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还有诸如,人类驯化小麦其实也是小麦驯化人类,人类兴起于人创造神或许也会灭亡于人成为神等发人深思的观点。最后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作者的文笔简练优美,论据引用详实,我读的中文版有非常多中国历史的事例,据说赫拉利针对不同语种的译本加入了不同的文本,足见他的功力之深。
当然看完全书后,总觉得这本书还缺了点什么。毕竟,这只是一本大众化的科普读物,不出意外,查了下这本书在主流历史学界的评价也不甚高。它很火,所以也有那些媒体热炒的畅销书的通病。首先是有点一味追求观点的标新立异而陷入前后矛盾的境地。我能看出的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全文中心观点的混乱,前半部分提出评价一个物种的成功与否,个体的平均幸福感是比物种繁衍数量更为重要的指标。嗯,有点小确幸的感觉。然而后面在讲到现在科技能通过电刺激人为制造幸福感后,又感觉作者在否认幸福的意义甚至人类主观感受的意义,是不是有点机械决定论的意思?然后,作者的涉猎很广,众多不同族群文化典故信手拈来让我很佩服,但也难免流于表面。有些观点其实是很多前人理论的结合,只不过尽量换了一个新颖的表述,例如,作者似乎认为原始采集社会人们的生活比起农耕社会更加幸福,采集社会人人生活富足,一天只用3个小时去搜集事物就能填饱肚子,农耕社会人口急剧增长,反而导致人们为了生存更加劳累,传染病和斗争也增多。且不论这个结论正确与否,这个观点在中国倒是并不新鲜,老子的“小国寡民”,杨朱的“一毛不拔”都是主张社会退到更小族群从而使人人获得相对的幸福感。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还是相当好的。这是一本偏向哲学思考的历史科普书,提供了一个客观审视人类发展过程的角度,而像一些进化心理学、生物社会学的观点也是我初次涉猎。一本畅销书能给我们提供这些收获就已经很成功了,对于里面的众多观点,当然不宜照单全收,奉为圭臬,或许读的过程中批判思考是更好的选择。
这7万年的历史跨度,作者将其分为了三个革命。首先是认知革命,这使得智人可以熟练掌握工具、学会了火耕并能漂洋过海征服其他的大陆,从而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了农业革命,使智人从采集社会转变到了农耕社会,能够养活的人口大大增加;而最近500年科学革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是由于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不是总认为有一套理论可以解释一切,这比先前的知识体系更有活力和弹性。
不得不说刚刚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视角十分独特,一般的历史书无不是从人类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的发展进程,本书更接近的是一种上帝视角,似乎是从太空俯视着这颗星球的沧桑变幻:智人并不是唯一出现过的人属动物,还有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近亲。智人获得智慧的过程虽然我们能够了解,但原因至今没人能够用无神论的理论解释明白。很有可能,智人成为地球主宰是一系列偶然因素的结果。书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论调,例如想象构成了人类文明:很多群居动物都能有一些简单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模式,但它们都是建立在实体感受的基础上,只有人类拥有独立无二的相信想象中的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人类的社群突破了150人的自然界限,开始拥有大规模合作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国家、宗教信仰这些概念更是能让数亿计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还有诸如,人类驯化小麦其实也是小麦驯化人类,人类兴起于人创造神或许也会灭亡于人成为神等发人深思的观点。最后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作者的文笔简练优美,论据引用详实,我读的中文版有非常多中国历史的事例,据说赫拉利针对不同语种的译本加入了不同的文本,足见他的功力之深。
当然看完全书后,总觉得这本书还缺了点什么。毕竟,这只是一本大众化的科普读物,不出意外,查了下这本书在主流历史学界的评价也不甚高。它很火,所以也有那些媒体热炒的畅销书的通病。首先是有点一味追求观点的标新立异而陷入前后矛盾的境地。我能看出的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全文中心观点的混乱,前半部分提出评价一个物种的成功与否,个体的平均幸福感是比物种繁衍数量更为重要的指标。嗯,有点小确幸的感觉。然而后面在讲到现在科技能通过电刺激人为制造幸福感后,又感觉作者在否认幸福的意义甚至人类主观感受的意义,是不是有点机械决定论的意思?然后,作者的涉猎很广,众多不同族群文化典故信手拈来让我很佩服,但也难免流于表面。有些观点其实是很多前人理论的结合,只不过尽量换了一个新颖的表述,例如,作者似乎认为原始采集社会人们的生活比起农耕社会更加幸福,采集社会人人生活富足,一天只用3个小时去搜集事物就能填饱肚子,农耕社会人口急剧增长,反而导致人们为了生存更加劳累,传染病和斗争也增多。且不论这个结论正确与否,这个观点在中国倒是并不新鲜,老子的“小国寡民”,杨朱的“一毛不拔”都是主张社会退到更小族群从而使人人获得相对的幸福感。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还是相当好的。这是一本偏向哲学思考的历史科普书,提供了一个客观审视人类发展过程的角度,而像一些进化心理学、生物社会学的观点也是我初次涉猎。一本畅销书能给我们提供这些收获就已经很成功了,对于里面的众多观点,当然不宜照单全收,奉为圭臬,或许读的过程中批判思考是更好的选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