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 我来答
科创17
2022-07-17 · TA获得超过57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4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8万
展开全部
花了两个星期终于看完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佩服!于是总结一下这本书的一些结构上的知识,可以让大家对其有个初始的了解。

首先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奴隶制的合理性,定义了“公民”是一种“有闲阶级”。之后讨论了三个较大的议题,分别是“何为政治”、“不同的政体”、“人制与法制”。

首先看亚里士多德对于奴隶制合理性的论证。他认为:有的人生而善于思考,智慧而有远见;有的人生来见识短浅,体力发达。于是人便自然分为了奴隶和奴隶主,那些只是乐意听从别人安排,不善思考的人,自然沦落为奴隶。奴隶与奴隶主是绑定的,没有奴隶,奴隶主便无法闲暇,进行更高级的思考,所以奴隶主对于奴隶并不是赤裸裸的剥削,他们也会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共同前进。

关于他对奴隶制很合理,我表示不认同,但考虑到他们那个时期科技发展不行,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机械生产,我原谅了他。但是,看到他逻辑出现漏洞,我很欣慰,毕竟这么大的伟人都有错误嘛,所以我在这里信口开河,大家也别见怪哦!在他看来,奴隶是天生的,因为他们不善思考就沦为奴隶,所以有奴隶主的地方必然得有奴隶为之相配。照此说来,世界上有很多“强奸犯”,难不成所有的“被强奸者”生来就为了与强奸犯配对吗?造成这种身份的不是什么“天生”,而是奴隶主有奴隶别人的想法,才导致这种结果的。亚里士多德还是没能走出自己阶级的束缚哦!从此我更加深刻地知道一个道理:圣人都犯错,你算老几,赶紧犯错。

先看第一个——何为政体。亚里士多德将政体描述为两个形式:第一是统治阶级的管理城邦的方式,第二个是公民的生活状态。关于这两个,其实方分别是集体和城邦层面,一个个公民集合最后成为的城邦在理念上有着相似的地方,那就是追求善德。好的政体使得每个公民都能在其中得到最优良的发展。所以“为善养德”成为亚里士多德心中的理想国,也是他认为人生在世追求的目标。所以于个人还是国家,为善养德都是一致的,如此方可得到幸福。再次过程中,城邦想要人民幸福,要做的就是“公平”,而绝对的公平可认为是:每个人凭其能力和贡献得到相应的部分。但实际过程中,因为不同的阶级对于公平的误解导致了不同政体的产生。

之后就进入这本书的另一个正题——政体。当然公元前三世纪的政体当然没有今天款式多样了。但是你懂得,就像耐克永远有经典一样,几乎所有的其他政体都发迹于这几个原始政体。另外就是政体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是,我变明白了之前的一个疑惑:民主真的好吗?专治真的不好吗?

先看一个表:

僭主-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共和制-平民制-僭主 (僭越的jiàn)

  I           I             I             I            I            I           I

独裁--贤能---贤能---财富—-混合---贫穷—独裁

上边的几个整体相邻的关系是表示其演化的关系。

君主制和贵族制就是分别由一个或一群“贤能之人”进行管理,而所谓贤能就是指这个人内心能做到绝对公正,既不让穷人吃亏,但也不能让富人吃亏。作为情感机器的人类,做到这点的几乎只有炎黄两帝和上帝吧!所以真正的君主和贵族制维持的并不长久。这两个政体是为公民的利益考虑的,他们统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利益。

寡头制就是一堆富人觉得自己很优秀,很有钱,所以剩下的人根本不配拥有和自己一样的权力,自然会演变成一种“因为我有钱这一项比其他人突出,所以其他任何项我都应该比别人占优势”的畸形理念。因此他们会想办法压榨平民阶级,将本来应该平等的权利也压榨到不平等。他们追求的公正并不是绝对的公正,而是倾向于过头阶级的,是一种狭义的自私的公平。

平民制则与寡头制相反,“因为我们都生而为人,因为这一项我们一样,所以在其他任何项我们都应该一样”同样畸形的理念。他们的公平也同样狭义自私。

由此可见平民政治和寡头政治都是狭义主观的公正。而共和制则希望能调和两者的狭义公平,向绝对公平进步。它是调和寡头和平民的一种中庸制度,其重要的地方就是保证两边的平衡,不能太偏离向某方,所以是很需要 Balance 的能力。这也是亚里士多德推崇的整体,这个的原理就是利用大量的中产阶级使得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没办法造作,安逸有求稳的中产阶级简直就是救世主啊!

最后僭主就是独裁,著名的希特勒就不多说了,你知道这种整体下是很惨。要是不知道,好的,那我告诉你:很惨!它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是不会为民众考虑的。

(但是你惊叹:奇了怪了,平民制怎么变成僭主的?这个先不在这片文章细讲,回头再单独讨论民主真的好吗?)

还有一个议题是——人制与法制。法制在各个整体中都是不一样的。当全国的人民不是人人都有管理国家的时间的状况下,大家都要为了生活而忙碌,无法成为“有闲阶级”,因此大家都退其次寄托法律来保证公平,而法律作为没有感情的判决,大家对此感到合理。但实际上总是有法律无法企及的事情,于是当遇到法律无法处理的事情,这个时候贤能的人就应该出现给予协调。另外我们又不能完全寄托于人制,因为不论什么人,随之时间的变化,总会出现思维上的固话,从而没法而安全依赖。所以人制和法制是相互协同,才能维护公正。

大致的结构框架如此,书中还有各种议题,诸如:教育、幸福、婚姻、等等,都值得深入讨论,待我和朋友们讨论以后,再写出来和大家交流吧!

敲黑板:这可不是我说的,是亚里士多德说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