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亮的诗句?
展开全部
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是比较多的,举例如下:
1、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2、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5、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月亮的象征意义也是比较多的:
1、月亮代表相思,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月亮代表边人的悲愁,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月亮代表时空的永恒,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4、月亮代表团圆,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月亮代表美丽,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
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谢庄《月赋》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北宋词人张先在《青门引》中写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翩跹的身影,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张先《木兰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无影”画面中。这些诗,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层模糊不清的“朦胧色”,也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戚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着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形象。”
1、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2、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5、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月亮的象征意义也是比较多的:
1、月亮代表相思,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月亮代表边人的悲愁,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月亮代表时空的永恒,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4、月亮代表团圆,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月亮代表美丽,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
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谢庄《月赋》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北宋词人张先在《青门引》中写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翩跹的身影,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张先《木兰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无影”画面中。这些诗,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层模糊不清的“朦胧色”,也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戚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着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形象。”
展开全部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只留下了一首《春江花月夜》,但是确能够做到“孤篇压全唐”,闻一多赞美道“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描写的是晚春夜月,将春色、江色、花色、月色、夜色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诗的语言不仅华丽优雅,而且充满了哲学意味,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表达了整个人类的悲哀;诗歌的境界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把人类放在整个宇宙中去思考,会觉得人类多么渺小,人类的一生不过是沧海一粟、白驹过隙。
诗歌的下半段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人间,描写在如此美好的月夜,人们的思念。
实际上,我认为下片的部分拉低了诗歌的格局,这将这首诗的主题带向了闺怨。从主题上来说,诗歌的上下段似乎是两首主题不同的诗,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被当成了一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只留下了一首《春江花月夜》,但是确能够做到“孤篇压全唐”,闻一多赞美道“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描写的是晚春夜月,将春色、江色、花色、月色、夜色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诗的语言不仅华丽优雅,而且充满了哲学意味,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表达了整个人类的悲哀;诗歌的境界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把人类放在整个宇宙中去思考,会觉得人类多么渺小,人类的一生不过是沧海一粟、白驹过隙。
诗歌的下半段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人间,描写在如此美好的月夜,人们的思念。
实际上,我认为下片的部分拉低了诗歌的格局,这将这首诗的主题带向了闺怨。从主题上来说,诗歌的上下段似乎是两首主题不同的诗,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被当成了一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4、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
5、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8、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9、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0、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4、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6、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7、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8、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0、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4、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
5、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8、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9、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0、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4、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6、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7、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8、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0、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古代,中秋是一个全民皆欢的节日。此时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高楼临轩赏月。或登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恣以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圞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更有浙江放红灯十万,浮满水面,烂若繁星。
而说起中秋诗词,大家耳熟能详莫过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但其实在这两首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中秋诗词,譬如我最喜欢的中秋诗句之一便是唐朝殷文圭的“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民俗学家们常说,中秋节直到明朝才具备“团圆”的节日内涵,但从殷文圭的诗句来看,虽然唐朝时中秋还未正式成为一个节日,但“中秋”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已然有了团圆的象征。
殷文圭这首诗全文如下: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八月十五夜》
第一句为神来之笔,有空灵之境,写景兼有兴发。中秋之夜,万里青天无片云,一穹青镜笼九州,又到了一年中最团圆的节日。第二句写景,用“冰彩”、“水光”来形容月光,衬托出月色之纯净、明亮、轻柔;第三句也是写景,却驰骋想象,描写高山之寒影似乎倒影杯中, 海潮白浪之壮观。全诗文辞华美,感情明朗,意境开阔。
唐人性情豪放,具有浪漫气质,兼之才气纵横,写中秋月多为清辞丽句,意境华美空灵。而且不似后世诗歌中充斥着离情别绪,更多是对明月时令的真心赞美。唐代中秋诗,一片神行,意境清澈明净。如权德舆《酬裴端公八月十五夜对月见怀》:
“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动摇随积水,皓洁满晴天。”
此诗写雨后清秋明月的皎洁,给人以明朗阔大、安详宁静之感。
亦如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此诗把中秋皓月映照下夜空的洁白清净写得格外传神。
曹松《中秋对月》诗云:“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月色普照寰宇, 非一人所独享,人们钟爱中秋月的明亮,更赞叹它的广博无私。
当然,唐人中秋诗中,自然也有触景生情, 对月思乡怀人之感。王建有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张祜《中秋月》亦诗云: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这两首诗均因感慨中秋亲人、友人却不得相聚而作。
白居易诗云: “三五夜中新月色, 二千里外故人心。”(《八月十五日夜禁中 独直对月忆元九》) 月圆之时,友人却远在千里之外,惟有对月遥寄思念。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更是道出了在经历战乱之后,亲人离散而不得相见的感伤。
当然,写中秋,自然少不了关于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如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 更待银河彻底清。
于写景中化 用神话传说,既有对月色的描写,又包含着对天上仙界的想象和向往。
而李商隐《嫦娥》则设身处地,以己推人,以人间推知天上: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想象月上寂寥,广寒凄清,嫦娥必定后悔窃药升天,以致终生孤独无依。
此外,唐人中秋诗也有一部分是包蕴诗人对自然界的理性思考的。
如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相比初盛唐,中唐政治和社会环境读发生了重大变化,朋党林立,党争不断,这使得当时诗人的心理因素也产生了变化,反映到诗歌中,自然呈现出与前人不同风貌。盛唐中秋诗意境阔大,深具自然明朗之美,而中唐诗人却由欣赏、陶醉于自然物象、咏叹亲情友情转为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怀。
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而说起中秋诗词,大家耳熟能详莫过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但其实在这两首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中秋诗词,譬如我最喜欢的中秋诗句之一便是唐朝殷文圭的“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民俗学家们常说,中秋节直到明朝才具备“团圆”的节日内涵,但从殷文圭的诗句来看,虽然唐朝时中秋还未正式成为一个节日,但“中秋”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已然有了团圆的象征。
殷文圭这首诗全文如下: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八月十五夜》
第一句为神来之笔,有空灵之境,写景兼有兴发。中秋之夜,万里青天无片云,一穹青镜笼九州,又到了一年中最团圆的节日。第二句写景,用“冰彩”、“水光”来形容月光,衬托出月色之纯净、明亮、轻柔;第三句也是写景,却驰骋想象,描写高山之寒影似乎倒影杯中, 海潮白浪之壮观。全诗文辞华美,感情明朗,意境开阔。
唐人性情豪放,具有浪漫气质,兼之才气纵横,写中秋月多为清辞丽句,意境华美空灵。而且不似后世诗歌中充斥着离情别绪,更多是对明月时令的真心赞美。唐代中秋诗,一片神行,意境清澈明净。如权德舆《酬裴端公八月十五夜对月见怀》:
“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动摇随积水,皓洁满晴天。”
此诗写雨后清秋明月的皎洁,给人以明朗阔大、安详宁静之感。
亦如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此诗把中秋皓月映照下夜空的洁白清净写得格外传神。
曹松《中秋对月》诗云:“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月色普照寰宇, 非一人所独享,人们钟爱中秋月的明亮,更赞叹它的广博无私。
当然,唐人中秋诗中,自然也有触景生情, 对月思乡怀人之感。王建有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张祜《中秋月》亦诗云: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这两首诗均因感慨中秋亲人、友人却不得相聚而作。
白居易诗云: “三五夜中新月色, 二千里外故人心。”(《八月十五日夜禁中 独直对月忆元九》) 月圆之时,友人却远在千里之外,惟有对月遥寄思念。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更是道出了在经历战乱之后,亲人离散而不得相见的感伤。
当然,写中秋,自然少不了关于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如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 更待银河彻底清。
于写景中化 用神话传说,既有对月色的描写,又包含着对天上仙界的想象和向往。
而李商隐《嫦娥》则设身处地,以己推人,以人间推知天上: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想象月上寂寥,广寒凄清,嫦娥必定后悔窃药升天,以致终生孤独无依。
此外,唐人中秋诗也有一部分是包蕴诗人对自然界的理性思考的。
如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相比初盛唐,中唐政治和社会环境读发生了重大变化,朋党林立,党争不断,这使得当时诗人的心理因素也产生了变化,反映到诗歌中,自然呈现出与前人不同风貌。盛唐中秋诗意境阔大,深具自然明朗之美,而中唐诗人却由欣赏、陶醉于自然物象、咏叹亲情友情转为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怀。
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有许多,列举部分相关诗句如下。
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7、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8、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0、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11、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12、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4、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15、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16、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7、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8、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0、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11、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12、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4、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15、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16、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