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的称谓30岁40岁50岁60岁是什么?
而立:指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命:五十岁。花甲:六十岁。
孔老夫子对于人生阶段的论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指孔子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其他基本固定的年龄阶段
1.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2. 初度:周岁。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3. 生小:幼年。出自《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4. 总角:指儿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5.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出自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6. 始龀: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8.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9. 舞勺:男子13岁。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10. 豆蔻:女子13~14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诗《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