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

150-200字之间~~~~回答要好~~~~好的加分~~垃圾的滚~~~一定要小时候的!~Mr.小潴~... 150-200字之间~~~~回答要好~~~~好的加分~~垃圾的滚~~~一定要小时候的!~Mr.小潴~ 展开
一定要干大事cX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402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8万
展开全部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这是当时一个非常闭塞的县城。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超级花花
2012-12-23 · TA获得超过46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4万
展开全部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这是当时一个非常闭塞的县城。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65298577Edward
2013-02-18 · TA获得超过1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华罗庚小时候和小朋友一样,有一个幸福的家。他经常做一些大人们料想不到的"傻事",被大家称作"呆头呆脑"的孩子。
有一年元宵节,大街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彩灯。华罗庚看看这个,瞧瞧那个,看着看着,他着了迷,别的孩子都回家了,只有他还在自己喜欢的彩灯前恋恋不舍地看来看去。

夜已深了,妈妈在家非常着急这:"孩子,真是呆头呆脑的,这时候了,还不回来?"

"妈妈,他会不会走丢呢?"姐姐在一旁关心地说。

妈妈一听,更着急了,急忙出门去找。找了大半夜,发现他坐在一块木墩上"发呆"呢。妈妈看着他呆呆的样子,无可奈何地说:"孩子,你在想什么呢?"

华罗庚轻轻地说:"妈妈,我在想,美丽的莲花灯为什么会一闪一闪呢?"

还有一次,家乡赶庙会,非常热闹,"菩萨"骑着高头大马,可威风啦。大人们一见"菩萨"就磕头,有的求药,有的算命,把"菩萨"围得严严实实,华罗庚心想:"菩萨有哪么大的神通吗?菩萨是人还是神呢?"

为了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他不顾一切地跟了七八里路,鞋子被踩丢了,脚也蹭破了皮,"蓓萨"终于脱下了衣服,呀,他原来是人装的,不是神。

后来,由于他勤于思考,善于钻研,这位"呆头呆脑"的孩子成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幻月流星雨
2012-08-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06
展开全部
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卖棉花的铺子)。

为了一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我国数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教授。

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中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梅朵朵00
2020-03-04 · TA获得超过25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19
展开全部
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的一天,江苏省金坛县一所中学的初二正在上数学课。老师讲了课本上的内容后说:“现在,我出一道有趣的题给大家做。”

同学们新奇地看着老师。

“这是道难题,大家仔细听好了!”老师道,“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谁知老师的话才讲完,一个学生就站起来回答:“是23。”

“啊!”老师十分惊讶,“解开这道难题,需要用到‘孙子定理’,你学过这个定理吗?”

学生说:“我没学过这个定理。我是这样算的:一个数,3除余2,7除也余2,那必定是21加2。21加2等于23,不刚好是5除余3吗?”

这个在数学方面表现出异常天赋的学生,就是以后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华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一般。进入初中后,他在数学老师王维克的鼓励和帮助下,开始自学数学,一有空便钻到数学书里,自学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普通中学的范围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