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都不会选择“合群”

 我来答
休究绍B
2022-07-09 · TA获得超过631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5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2万
展开全部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余华

《论语·子路篇》里写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聪明的人可以和周围的人保持和谐相处的氛围,但是不会被同化,始终有独立的思想;愚昧的人才总是附和别人的观点,慢慢弄丢自我,但实际上也不能和别人和谐相处。

记得我小时候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父母担心我在学校里孤单受欺负,所以会经常嘱咐我:你要多交朋友多说话,尽快融入集体,别总一个人缩在角落。

只可惜我天生一副喜静不喜动的内向性子,即使闲暇时间,我也很少和同学们嬉笑玩闹,喜欢拿一本课外书到冷静地方独自去看,所以每一年通知书上,班主任都会在评语上写道:性格内向,有点不合群,希望改进。

尽管父母再三叮嘱,但我还是本性难移,从小到大,我都很难融入别人的圈子。可在步入 社会 之后,我却发现那些一直很合群的人,多半在 社会 上碌碌无为,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反而成为了各行各业中的精英。

不合群的人,做人做事更加专注,不会为取悦别人而浪费时间。

历史 上,据说有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一说:“见识。”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的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此时,苏轼正与红得发紫的王安石对着干,在朝廷上也不会捡皇上喜欢的话说,私下里还写些暗嘲隐喻之诗,这实在是太不合时宜了。

不合时宜,就是俗话说得“不合群”。

不合群的苏轼其实活出了清醒,他每做一件事,都遵从初心,活出自己的精彩。如果苏轼“一肚子合时宜”了,他哪能“拣尽寒枝不悲栖”,恐也无“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不合时宜”,对宋朝来说,少了一个政治家,对于中国甚至世界来说,就多了一个文学家、思想家,一个人见人爱的生活乐天派、真性情的好老头儿。

不合群,是孤僻,也是孤独。学者周国平说:“心灵的孤独与性格的孤僻是两回事。孤僻属于弱者,孤独属于强者。”

周国平就是一个孤独的人,“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他不懂得去迎合这个世界,独来独往,很少在意外界的看法,却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一只再会学舌的鸟只能是鹦鹉,不可能翱翔云端;一个真正能成就大事的人,务必要独立思考甚至特立独行。独立,总与自由相生。

真正活明白的人,会选择自我孤立,精良自己的人际圈子,而不是扎堆瞎聊。有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一般人群爱社交,而高智商者却爱独处。

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并非他喜欢孤独,而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同类。”

的确,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是啊,当没有办法与周围的人达成共识时,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在独处中完成深刻的自我成长。

优秀的人,通常具备这样一种能力。

当周围的人都在做与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观不符的事情时,优秀的人敢于与众不同,敢于不合群体,心怀目标,默默耕耘,提升自我。

1845年,28岁的哈佛毕业生梭罗远离文明 社会 的喧嚣,一个人走到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木,盖起了一间小木屋。

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

两年的独居时光,看似无衣无食、孤苦清冷,却被他过得有滋有味,瓦尔登湖的荒野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两年多隐居生活,他将所见所思所悟付诸文字,写下了《瓦尔登湖》这一超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智慧的书,它是诗人海子去世时带在身边的四本书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价它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本书之一。”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本来是陈寅恪纪念王国维的话,但其实形容他自己同样确切。

最重要的是,陈寅恪讲课,从不拾别人牙慧。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今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他自己固然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三不讲”的底气,然而“三不讲”的内核,其实是强调富有个人色彩的传道授业方式。

因而,陈寅恪上课的教室,总是坐得满满的,一半是学生,一半是慕名而来的老师,就连朱自清、冯友兰、吴宓那样的名教授也一堂不漏地听他上课,人称他是“教授中的教授”。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南下广州邀请陈寅恪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陈寅恪不仅拒绝了美差,还亲自口授了一封复信,说道:“我认为研究学术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

甘于寂寞是考验一个人是否优秀的试金石,你的毅力就体现于你能否寂寞地从事你的领域,一次次的失败都不会放弃,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样,经历了六千多次的实验,最终发明了电灯。

真正优秀的人,大多不合群,他们藏身于万千普通市民当中,享受着独处带来的宁静,甘于寂寞,冷静思考,难以被人理解。或许正是他们这种不合群的性格,使得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之人。

正如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的自由。

沈石溪在《狼王》中写道,“孤独实际上是出众的标志,是一种高贵的品性。”

小说里,强大的狼王一向不合群,没有什么玩闹的朋友,因为其他狼对它只有嫉恨,害怕和敬畏。

对此,作者解释道:“不合群是因为超群,它天生应该是占据高位的狼王。”可见,不合群的人身上,一定有超乎常人的优秀品质。

猛兽都是独行,牛羊才会成群。不合群,不合的是庸俗、狭隘和小人之心。那些看似不合群的人,他们却能合着自己的内心,合着慈悲、善意、责任和人间大我。

而在《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罗永浩也说,有思想的人在哪儿都不合群,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努力逼自己合群的人没思想,是个傻子。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孤僻,逼自己改变,融入到群体中去,最终虽然融入了群体,但却也葬送了自己,辜负了自己。而有些热闹,不过是在从众,不追也罢。

你明明是一只雄鹰,却走进了一个鸡窝。为了和这个群体打成一片,你每天和它们一样在一亩三分地里转悠。

有证据表明,现在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两天产生的信息量相当于人类进入文明 社会 到2003年为止的信息量总和。试问,当我们被庞大信息淹没的时候,如何才能寻得一份安宁和自我呢?

唯有思考,我们才能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人,我们可以甄别,甚至可以选择不看,而让自己留有一些时间来做自己的事。

真正优秀的人,喜欢静静沉思,走在路上时不会东张西望,更不会如轰炸机一般扫射哪里出现了美女和帅哥。他一定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默默思考着自己在意的事情。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匆匆忙忙就过了几十年,时间很贵,真的不要浪费。你要明白,最大的贵人是自己,最懂你的人还是自己。余生最高级的活法:不合群、很沉默。“不合群”的人,都把时间留给了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