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题的写作手法
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出题意。
点题一般有明点和暗点两种形式。所谓“明点”,即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如《捕蛇者说》一文,在结尾处的一句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就是在比较“赋敛”与“蛇毒”之中揭示出文题的含义,说明了作者之所以要立“说”的意旨。
篇末点题是常见的点题方法,在文章的主题经过充分而翔实的论述后,在篇末点题,既可在结构上归拢全文,又可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蒲松龄的《狼》,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作结,入木三分地揭示了故事的寓意。
篇首点题,即我们通称的“开门见山”。培根的《论人生》中许多篇都是在篇首下定义,开宗明义,引出下文的。这样写可使文章主题鲜明、清晰、明确,全篇基调统一。
篇中点题也不少见。在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深意,可以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文中点题要求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如杨朔的《海市》,在文中叙述了渔岛见闻后,以一句感叹:“你们的生活真象神仙啊,富足得很”,点出了文题所包含的“真实的美丽的海市就在新中国的土地上”这一含义。
点题是为了更加鲜明突出地表达文章主题,文章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内容的展开自然表现的,因此点题必须恰到好处,切忌重复、多余,更不可牵强附会。好的点题如画龙点睛,多余的则象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