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中周亚夫出军营门时,为什么"群臣皆惊"?
西汉司马迁的《周亚夫军细柳》全文翻译: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的侵入汉朝的边境。于是,朝廷派遣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守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守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守在细柳,以防备胡人的侵扰。
皇上亲自到军营去慰劳将士。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皇帝的车马长驱直入,没有人阻拦。将军及将士们都骑着马来迎送。不久到了细柳的军营,就看到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
皇帝的先行人员到了军营前,不让他们进去。先行的人说:“皇上马上到了。”镇守在军营的将领说:“将军有命令:‘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之中。
于是皇上就派去使者拿着皇上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军营去慰劳将士。”周亚夫这才命令打开军营大门。守营门的官兵对跟随皇上的武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允许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的行走。
皇帝到了军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然后说:“穿戴盔甲的将士不能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被此举动感动,马上神情严肃的俯身到在车前横木,派来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的礼仪完毕之后离去。
皇帝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很多的大臣都感到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般,那里的军营完全会被偷袭和被敌人俘虏的,至于周亚夫,难道能有人敢偷袭侵犯吗?”文帝称赞了周亚夫许久。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扩展资料:
1、《周亚夫军细柳》赏析:
《周亚夫军细柳》中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 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2、《周亚夫军细柳》创作背景: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
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3、《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
作者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