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主要矿产
东南亚的主要矿产有石油和锡矿。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石油和锡在东南亚的矿业中占据突出地位。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出产石油较多的还有马来西亚和文莱。东南亚出产的锡矿砂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第1位。
东南亚石油工业的生产和布局特点
(1)原油生产高度集中。东南亚油气田分布很广,至1986年越南的白虎海上油田投产,全区已有7个国家生产石油,但其总储量和总产量的95%都集中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在产量独占全区2/3的印度尼西亚,过去生产长期高度集中于苏门答腊,这里集中了米纳斯、杜里等几个东南亚最大的油田。
近十余年因油田渐趋衰老,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迄今仍达1/2以上。加里曼丹东部和爪哇北部是近十余年印度尼西亚海洋石油开发的重点,产量上升很快,占全国的比重升至1/4和1/5。马来西亚和文莱则集中于加里曼丹的北部和西北部海域。
(2)炼油工业主要配置在消费区和出口港。在东南亚原油产量增长的同时,炼油工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1991年全区原油加工能力已达12200万吨,比1965年增长2.8倍,其中新加坡更猛增了22倍,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炼油工业基地之一。
但从东南亚炼油工业的地理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消费区和出口港,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的炼油工业全属于这一类型,它们均依赖进口原油。相反,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三国原油产量占东南亚95%,炼油能力仅占44%,而且它们的炼油厂也有很大一部分建于消费区。由于上述特点,几个大产油国均以出口原油占绝对优势,炼油产品出口较少。
(3)天然气生产发展很快,液化气出口居世界首位。东南亚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折合标准燃料比石油多1.1倍,但过去开发甚少,油田伴生气遭到严重浪费。
自7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大发展,以及日本对液化天然气这一“干净”燃料表现出浓厚兴趣,东南亚天然气的产量和消费量都有迅速增长,1966~1989年间,实际消费量从大约34亿立方米增至220亿立方米,增幅达5.5倍,而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量则由零起步,达到393亿立方米,跃居世界首位。
期内先后在文莱的卢穆特,印度尼西亚的巴达克(加里曼丹)和阿伦(苏门答腊),以及马来西亚的民都鲁(沙捞越)建成4座大型液化气厂,三国相继对日本出口,天然气一跃而成为东南亚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出口商品。但在此领域内还有着不小的发展余地,印度尼西亚即准备在纳土纳岛及其他地方增建新的液化厂,产量可望有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