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是什么意思?
三十而立:三十岁,知道规矩,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
四十不惑: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五十知天命:是指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六十耳顺:是指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出处】
《论语》,《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全句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简介
出自孔子的论语十二章,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或者相对觉解的意识,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觉醒。
人过四十,应不再会被外界轻易诱惑。若仍惑于外物,请告诉自己,不惑之年,应稳重、重根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五十岁的人生,应彻底了解自己了,做一个“放过自己”、也不再怨天尤人、而是从容自得地活在当下的人。
六十而耳顺,多少人可以做到,多少人又可以从难听的话中听出道理。耳顺,是一层更高的境界。
七十岁懂得了随心而为之,却也不会违反社会规则,因已感悟法、律、道、德,并非是约束,而是对你自己的保护。
四十不惑: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五十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知道自己做什么的不可为,自然就知道自己做什么为,不会雄心勃勃,乱作为。
六十耳顺:是指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