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从中西方艺术和宗教的发展历史来看,艺术是用来表达宗教信仰的,宗教信仰用艺术来传播教义,表达拯救世人的愿望,二者紧密关联。
但同时,艺术在创作过程当中还带有修心养性或者修行的性质,这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宗教比较特殊的方面。
“宗教”一词来源于西方,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就融入了中华文化,成为一种集体智慧,这是非常难得的。
它既有对形而上的关注,也有对形而下微观世界的观察和分析,并且不仅仅是一种推理,还有自己的实证和体验,所以不能把佛教等同为神学,它更是一种文化。
藏语里有一个词叫“娘木吉儿”,“娘木”就是各种表现,“吉尔”就是心里的起心动念。
因为起心动念,就会产生很多艺术,因此在他眼里,一切无不可称作艺术。
但真正的艺术不是模仿,而是对真善美毫无造作的表达。
从宗教和艺术的关系能够看到中华文化传承中古老且精华的部分。
在中华文化中,事物并不是独立割裂的,而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因缘变化了,事物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中华文化里,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是生生不息的。
艺术和宗教的本质都是为了自我超越,这个超越就是超越滚滚红尘的种种欲望和烦恼。
扩展资料:
宗教艺术品收藏渐热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带来佛教艺术品的发展。
早在西晋时期的谷仓、罐和碗钵等器物上就出现了佛造像的装饰画。
在我国,陶瓷文化与宗教关系十分密切。
千百年来,制瓷匠们巧妙地将带有宗教文化色彩的佛像与传统四神、仙人、乐舞百戏等其他图案巧妙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佛教艺术几乎渗透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木器玉雕、石刻铜器、字画古籍,到处都记录着宗教文化的发展踪迹。
“岁平楼”店主张先生告诉笔者,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伴随着历朝历代的兴衰迭起,佛教在中国大地上逐渐生根。
那些历尽沧桑的寺庙、石刻壁画,甚至是反映宗教文化的各种材质器物上都是古人留下的艺术瑰宝,深入至中国文化意识的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