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英简介
冯德英,1935 年生于牟平县小于家村(此村后划归乳山)。他的一家几乎都投身革命,并为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受家庭的影响,冯德英自幼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年仅14 岁就参加了革命军队。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历程时,冯德英曾经说:“我多次目睹父亲手拿阵亡通知书在院子里徘徊;我偎在母亲腿旁看着她在小油灯下,一面流泪一面给伤员补缀带血的军装。
我看见乡邻们将自己的丈夫、儿子一批又一批地送上战场,我还看见为了省出粒粒口粮给前方战土的老人儿童,饿昏在公粮袋子上??”童年的记忆情节与革命战争成为其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成为其创作的重要情感动力和文学基础,其最初的创作也必然地与胶东半岛的革命传统融为一体。
冯德英名世的主要作品都是长篇小说,1958 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处女作《苦菜花》,紧接着1959 年就出版了《迎春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为“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代表。
而《山菊花》上集尽管写于1963 年,但直到1979 年才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山菊花》下集出版于1982 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三部小说无论是在题材上,都重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胶东革命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与敌人进行的严酷斗争。
还是现实主义风格上都很相近,因此常被称为“三花”。在80 年代后,作者还陆续出版了《染血的土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晴朗的天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 年版)等长篇小说。
直至1997 年才出版了一本《冯德英中短篇小说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中篇和短篇小说的结集,小说更多取材于胶东半岛复杂的现实日常生活。
置身其中来思考历史、生活和复杂的人性,这包括没落的女英雄“洋枪队长”,日据时期的阴险狡诈“伪保长”,以及解放后他的儿子、孙子,涵盖了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直道世纪末的历史变迁和人生变化。
艺术形式上也有些变化,加重了从《苦菜花》中就有的幽默感喜剧色彩,甚至在《诱惑》和《幸福得不治之症》中充满了黑色幽默。
扩展资料
相关成就
《山菊花》获解放军文艺奖,《染血的土地》获山东省泰山文艺一等奖。曾当选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荣立一等功。
2011年,著名作家冯德英又一力作——大型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雾锁寒冬》面世。
作品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胶东人民浴血奋战、英勇不屈的历史故事。剧中人物多有生活原型,胶东的革命先驱张连珠、理琪甚至用了真名。
作品由冯德英策划,阿真执笔,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于11月出版。
50年来,冯德英作品多次再版发行,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改编成多种文艺形式广为流传。冯德英作品题材广泛,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特写、评论等见诸报刊。2007年12月,冯德英荣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