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10-25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9万
展开全部

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是以系统理论作指导,对教学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学生的状况与教师自身的条件等,在此基础上拟订教学方案,以达到教学的优化组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及其作用

所谓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在学完某一教学单元(或一课)后能做什么的具体而明确的表述。

教学目标表明了在特定的教学中期望学生达成的行为或表现。

教学目标是行为科学在教育科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阐明教学目标已成为教学实践中的普遍要求,同时也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在这里需引起注意的是,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一般说来,教学目的比较抽象,是教学的普遍性、统一性、终极性的宗旨或要求。

而教学目标则具体得多,是教学活动特殊的、阶段性的要求。

教学目的的最终实现有赖于一系列具体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目的的内涵贯穿于各个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中。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列出了总目标,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总目标高度概括地提出了本门课程的教育任务,或者说是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三方面的要求是对总目标的进一步说明,是总目标具体化和细化性的规定;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总目标归纳为这三方面的要求。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若是对某一单元进行教学设计,那么需明确该单元的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是对某一堂课进行教学设计,那么就要明确该课的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依据教学目标,师生之间、学生相互间可以明确地交流自己所教、所学的东西;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评价人员有了统一的评价教学的依据。

第二,教学目标清楚地向学生阐述了所要学习、掌握的基本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堂课、一个单元,甚至整门课程和要求,使学生心知肚明。

第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选编合适的教学资料,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从而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第四,教学目标代表着大多数学生应该获得的最低水平的行为表现。

因此,大多数学生如果专心学习,并得到适当的指导,那么他们都能达到目标,从而促使学生满怀信心地学习。

制定、明确教学目标的作用需充分肯定。

但也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教学的情况,如教学过程丧失弹性;目标的设定面向大多数而不能顾及个别差异;尤其是一些学习活动的结果不能完全通过行为外显出来,像一些较高层次的思维、较深层次的价值观因素。

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在确立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弹性。

在拟定的教学目标中除了有外显行为部分,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因素也需考虑在内,以便全面落实各方面的任务。

2.教学(教育)目标分类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目标之中涵盖着教学目标。

为了方便,在不存在分歧的前提下,这里对两者不予区别。

教育目标的分类学说可以上溯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博比特在课程编制领域掀起的追求效率的活动。

以教育目标具体化、标准化为特征的这场课程科学化运动,在实践中遇到一个实际问题:当时的教育目标通常是由州教育厅确定的,教师只有做出选择的机会。

因此,当时的课程编制被人们看成是“肤浅的、轻率的”。

后来有“行为目标之父”之称的美国教育家泰勒明确指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但泰勒对“行为”的理解与众不同,既包括外显行为,又包括“思维”“情感”等内隐行为。

泰勒的学生布卢姆1948年研究教育目标分类,对之归纳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在1956年、1964年和1972年与他人合作相继出版了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使教育目标明确化、系统化、具体化,是美国教育研究的重大成果,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1986年布卢姆应邀在我国进行了一系列讲座,他的学说对我国教育界影响很大。

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加涅致力于学习分类的研究工作。

1965年他出版了《学习的条件》一书,并在1970年、1977年和1985年三次修订,是对学习进行分类研究的经典著作。

原先,加涅把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八类,在修订中加涅提出五种学习结果的划分。

第一,言语信息,指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

第二,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第三,认知策略,指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

第四,动作技能,指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

第五,态度,指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这五种学习又分为三个领域: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第四种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学习结果属于情感领域。

把人类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几乎成了一切学习和教育心理学家的共识。

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分类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由于学校教学目标也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因此这一学习结果对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把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两个分类的大框架是完全一致的。

也就是说,加涅和布卢姆等都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3.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拟定

拟定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

历史与社会课教育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每节课的积累。

拟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使之既明确具体,又在实际教学中努力达到之,这是完成总目标、落实总任务的基础与保证。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和准绳。

因此,是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

怎样拟定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呢?首先,明确拟定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

一节课是相对独立的整体,同时又是整个课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从大处着想,从具体实际出发,是拟定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之一。

从大处着想,就是要有整体观、全局观,把一节课置于一个单元、一册课本,甚至全部课程之中来考察。

从具体实际出发,即从一节课的地位作用出发,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出发。

拟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状况。

拟定一节课教学目标,要认真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一节课要注意教学目标、教育任务的全面落实与完成。

因此,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拟定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另一基本原则。

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不能光顾知识教学而不及其余,也不能因突出能力培养而忽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

应该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和其特点来考虑各项任务的落实。

其次,确定拟定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

第一,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并对学生现有实际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第二,对本节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清事物、现象、事件、人物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提出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

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考虑或提出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三,用准确、具体、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表达出来。

能否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是对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能否真正把握的一个标志。

并且教学目标是为了指导教学、检查评价教学效果而拟就的,表述不符合要求就会失去作用。

再次,检查拟定一节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目标是否有偏差。

教学目标的拟定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若干种情况:过于笼统,流于一般化,因而不具有可操作性;过于繁复,以教材分析作为教学目标,统得过死;要求或高或低,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尚有差距;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要求相分离。

在这里需强调指出,在拟定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从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加涅与布卢姆提出的目标分类学说。

加涅与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是关于学校整个教育的,带有普遍性;又是首创性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制订《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时,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部分。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注重的是知识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重的是爱国的情感、崇尚科学的态度、终身学习的愿望,以及作为一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民主与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等。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值得注意之处有三:

其一,关于知识与技能,把“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作为一项最基本的要求提了出来。

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需高度重视学生掌握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把这一能力视作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本能力。

其二,关于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其中包括学科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更为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三,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前这一方面的要求我们往往是以思想教育来表述的。

现在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从学生人格发展的视角提出来的,而不是从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不仅仅关注学习的结果。

因此,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替代思想教育,更切合历史与社会课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课程改革总体要求。

总而言之,表述明晰、精当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目标,应是关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力求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并可作为评价的依据;应全面反映学习的结果,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而不能局限于知识的掌握。

我们更应注意课程改革的动向与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在强调学习结果的同时更为关注学习的过程。

(二)了解、分析学习者(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取得成功。

了解、分析学生,其目的是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思想状况,以便对学生基本状况有所了解。

初中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历史与社会课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

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是学生进行新的学习的基础。

教学设计中具体方案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相适应。

若难度过大,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若太简单了,学生学起来会提不起兴趣。

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握好“难与易”这个“度”。

由于历史与社会是综合性课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知识面甚广,因此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状况,是学习本课程的一个关键性前提条件。

历史与社会课教师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处,寻找其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在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时,既要了解大多数学生,也要了解程度较好的与较差的学生。

所制定的教学方案,需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但也要兼顾两头。

最后,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得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方式,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针对其薄弱环节,加强学习指导,加强学习方法的训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