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皇贵妃,清朝和明朝有啥不同?一个位同副后,一个只是大贵妃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11-16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3万
展开全部
「 ”皇贵妃”这个封号是明清两朝后宫妃嫔等级中的一阶,而且是仅次于皇后的位份最为尊贵的后宫品阶。但明清皇贵妃在各个方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应该说,清朝的后宫制度中,对「 ”皇贵妃”这个品阶的界定更为成熟完备。皇贵妃在清朝的地位也更尊崇和特殊。 明代宗景泰帝初创皇贵妃制度 现在各种网文中说明宣宗为宠妃孙氏初创「 ”皇贵妃”位份,这主要是受明朝笔记《万历野获编》的误导。宣德皇帝因为偏爱孙贵妃,所以在她的册封礼上为她提升了规格。当时明朝制度,只有皇后才有金册金宝(印),贵妃有册无宝。不过宣德却特意赐给了孙贵妃金宝,所以从她开始,明朝贵妃受册后都册宝俱全了,但孙氏并非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 宣德去世后,儿子明英宗即位。但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所以他的弟弟景泰帝登上皇位。景泰帝非常宠爱一个后宫唐氏,大概觉得「 ”贵妃”也不足以表达对她的喜欢,于是景泰帝别出心裁,在「 ”贵妃”位份上加上代表皇室威严的「 ”皇”字,以示恩宠。可惜的是,唐皇贵妃仅仅风光数月,明英宗就夺门复辟,景泰帝崩后唐氏被迫殉葬。不过「 ”皇贵妃”这个位份却被明朝皇帝们继承下去了。 明朝皇贵妃只是一种尊崇的荣誉位份,礼秩和待遇方面并没给皇后造成威胁 明朝皇贵妃在后宫中属于妃嫔之中地位最高最尊崇的位份,但明朝后宫制度严格恪守嫡庶之分,皇贵妃虽然尊贵,但仍然属于庶妾地位。皇贵妃的礼秩和物质待遇等各方面与皇后有嫡庶之别,而且皇贵妃没有与皇帝合葬的资格,甚至连葬入皇陵天寿山也要皇帝格外开恩。 像明宪宗宠爱的万皇贵妃,她虽然在明宪宗心中远胜皇后的地位,她才是宪宗最爱的女人。但万皇贵妃死后,虽然宪宗想给她皇后级的葬礼,想让她穿上明黄礼服,包括想和她合葬,但都被朝廷拒绝。最后宪宗也只能在天寿山单独为万贵妃修了一座坟园。 明朝皇帝后来也封了不少皇贵妃,总的来说她们都无法形成对皇后地位的威胁,始终处于「 ”庶妾”的位置。 清朝的皇贵妃位同副后,皇帝一般不会在皇后生前封皇贵妃,以免给皇后形成压迫感。 而到了清朝之后,皇贵妃的地位却越发尊贵和提高了,这可能和清朝初年顺治帝宠妃董鄂氏由皇贵妃之位得宠以及受满清早期多妻制度影响的因素有关。董鄂妃是清朝第一个皇贵妃,当初顺治帝由于不满母亲孝庄太后强塞的两个蒙古皇后,因此对自己中意的皇贵妃董鄂妃格外宠爱。 由于孝惠皇后在孝庄太后生病期间没有侍疾问安,暴怒的顺治虽废后不成,但是把皇后的权力剥夺了,并转移给了皇贵妃董鄂氏。因此清朝的皇贵妃自此有了位同副后的特殊意义,她们从礼秩和各种待遇方面和妃嫔们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反而更接近皇后,像清朝的皇贵妃是有资格和皇帝合葬的,乾隆皇帝就带了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和淑嘉皇贵妃三人合葬地宫,皇贵妃地位的提升由此也给皇后无形之中制造了压力。 因此清朝皇帝为了后宫安定,首先限制了皇贵妃人数,清朝后宫制度规定,后宫中只能有一个皇贵妃;其次,清朝皇帝一般不会在皇后活着时生封皇贵妃,以免让皇后不安。而清朝皇帝如果从妃嫔中提拔皇后,往往会先封皇贵妃以备储后。 清朝皇贵妃地位更尊贵但数量却比明朝更多的原因 清朝皇贵妃地位这么高,按说应该比较珍稀才是,但清朝后宫女性却不少都拥有皇贵妃头衔,原因如下: 首先有个特殊因素,乾隆皇帝活得很长,他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实际掌权时间长达六十多年。而他宠爱的几个妃子都由他亲自追封或者直接封了皇贵妃,比如慧贤皇贵妃高氏、纯惠皇贵妃苏氏等。 其二就是清朝皇帝有加封父祖后宫的传统。清朝绝大部分皇贵妃都是妃子们靠长寿和健康的身体,历经数朝累封熬到的荣誉资历,对后宫没啥实际影响了。比如康熙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康熙年间她位份为贵妃,雍正时她被加封为皇考皇贵妃,乾隆年间又被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可谓是步步高升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