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训练的三步骤:合唱指挥手势

 我来答
娱乐一二事2333
2023-02-08 · TA获得超过38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2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55.2万
展开全部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生活也日益提高,各项文艺活动举办使合唱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校园里每逢“五四”、“国庆”等,也经常举办合唱比赛。  但是,纵观合唱比赛,我发现,问题颇多。比如:
  (1)所谓的合唱,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很多都是一些同声部的齐唱,在他们的概念中,多人一起唱就叫做合唱。
  (2)所谓的指挥,只是千篇一律都是只把节拍打出来,2/4和4/4拍子都是用二拍子来指挥,3/4拍子就是用划三角形来指挥,有的从头至尾都反拍子了。至于多声部的演唱及音乐的处理就没有了。
  鉴于这种现象,我认为社会对合唱指挥的需求是越来越大,训练将来能够基本承担合唱歌咏活动的指挥人员也是迫在眉睫。而这个担子也就压在了我们作为基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身上了。
  现阶段,《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部开设六个模块,其中《歌唱》模块就是突出了以合唱为主,独唱与重唱的学习融于合唱之中,我在这一模块中,进行了合唱指挥教学的尝试。我觉得合唱指挥训练应分三步骤。
  【第一步】朗诵歌词:捕捉体味作品情感
  作曲家创作旋律都不是凭空想象的,旋律的起伏是根据歌词的抑扬顿挫来进行谱写的。因此,首先也就要捕捉与体味作品的潜隐的情感,让学生能在指挥中充满激情而准确的演绎情感。就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再根据朗诵的语调来处理强弱。
  例如:“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朗诵中,突出了“风、马、咆哮、咆哮”,演唱这几个字词时要强烈、铿锵有力些。“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是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及对丰收的喜悦,因此要唱出欢快喜悦的心情,用轻快跳跃的方法轻声演唱。“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展现了无数的抗战英雄们在广阔的丛林和青纱帐里神出鬼没地进行游击战的情景。演唱“万山”和“轻纱”时要体现开阔、广阔的情景,可以用连贯的演唱方法。这两句的其余部分可用铿锵有力的的方法轻声演唱来体现。“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朗诵中突出了“洋枪、长矛”,旋律中的表情术语也有特强音记号,因此这两处要用短促跳跃的方法加大音量演唱。“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朗诵时情绪是逐层推进的,音乐旋律也是逐层提高,所以演唱时也要逐句渐强,到“保卫全中国”推到最大音量,把整首歌曲的情绪推到最高潮结束。
  【第二步】三“点”训练:体验感悟指挥技巧
  第一点: 2/4拍子的指挥练习
  在实际指挥练习时,我把《黄河大合唱》中二拍子的“保卫黄河”引进课堂,并把指挥分为指挥线、拍点和反射线(以右手为例,左手为相反,往外为往身体的外侧)的结合。如图:
  指挥图式
  自上往下往外打,把胸腹间横膈膜高度作一个假设平面,手掌打下至假设平面的运动轨迹为指挥线,手碰到假设平面形成的点为拍点,打到此平面手往上往外反弹至眉眼高度,手反弹的运动轨迹为指挥的反射线,到此完成了2拍子中第一拍;第二拍按照第一拍的线路返回,但是第一拍的反射线为第二拍的指挥线,第一拍的指挥线为第二拍的反射线。注意练习时手的松紧结合,指挥线稍用力速度也稍慢点,而反射线放松让手臂形成自然的反弹,让手有放松的机会,而不至于疲劳。
  第二点:起拍练习
  起拍练习,我认为应包含预备、吸气、开始三部分。
  预备:预备即做好指挥歌唱的准备,即做好指挥的准备动作。
  吸气:吸气的位置是在反射线上。这部分的指挥非常关键,因为反射线的长短决定了吸气的多寡,反射的速度决定吸气以及整个音乐的速度。所以指挥时手形与面部表情要给人以肯定明确的提示,切记指挥要与合唱队员同时吸气。
  开始:即发音点在拍点上,要求拍点非常准确、果断、清楚。拍点的高度可以调动音乐情绪的变化。
  第三点:收拍练习
  收拍也可称为收煞拍,我把它分为两个部分,即预备和收点。
  预备:在收拍的前一拍的反射线上做好收拍的准备,即双手反射动作加快、幅度延长,向上提高到一个明显的足以引起队员的注意的位置。
  收点:由里向外做一个(绕圈、抓拳点)动作明确指出点的位置,在《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指挥中,因为作品音乐富于激情,具有战斗号角,所以收拍动作宜快速、干净。
  这几个步骤,我在教学过程中用《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中几个相应的乐句边讲解边让学生练习,并及时给予评价。
  【第三步】声部训练:循序渐进探索指挥规律
  在《黄河大合唱》 “保卫黄河”练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就是从一个声部的齐唱开始,再进入简单的二部轮唱训练,以此为依据,让学生对三部轮唱自主探究、自我探索。
  (1)齐唱指挥练习
  第一步是起拍,练习预备、吸气及歌曲第一句的起唱。特别是要练习吸气时的动作幅度、速度和抓准起唱时的发音点(即拍点)
  第二步是不同情绪指挥手势的练习。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在演唱中突出了“风、马、咆哮、咆哮”,在指挥时,也要突出这几个地方要强烈一些,这时要把这几个地方的拍点调高以调动感情;“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是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及对丰收的喜悦,是用轻快跳跃的方法轻声演唱,指挥时把拍点调整到与胸同高,运用手腕有弹性地小幅度运动;“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展现了无数的抗战英雄们在广阔的丛林和青纱帐里的神出鬼没地进行游击战的情景,演唱“万山”和“轻纱”时体现开阔、广阔的情景,用连贯的演唱方法,指挥时幅度可大一点,这两句的其余部分还是用手腕小幅度有弹性地指挥;“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突出了“洋枪、长矛”,所以指挥“洋枪、长矛”时调高拍点;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情绪是逐层推进的,音乐旋律也是逐层提高,所以指挥时也要逐句提高拍点,把情绪调动起来,到“保卫全中国”把整首歌曲的情绪推到最高潮结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