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人均寿命短?
古代人的寿命的确不长,根据资料统计,夏、商时期约为18岁,汉代约22岁,直到宋代才突破了30岁,民国时期则为35岁。
实际上,这个数据是平均数据,如果自然老死的话,活到五十岁并不稀奇,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拉低了平均寿命。
一、落后的医药卫生古代没有完整的医学体系,也没有现代化的求助手段,尤其是缺乏科学的生育知识,导致婴幼儿的夭折率一直非常高,甚至了刚出生就夭折了。能够活到十岁以后的小孩,简直是万幸了!
不仅仅是小孩,成年人感染疾病也很容易导致死亡,古代没有先进的诊疗手段,许多疾病对人类来讲都是致命的疾病。
同时,古代人对传染病缺乏正确的处理手段和隔离知识,古代一旦发生瘟疫,往往造成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直到近代,诸如新冠肺炎这样传染病依然是严重的威胁,更不用说古人了。
二、频繁的战乱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战乱就频频发生,从最早的部落之间的争战,到夏、商、周时期诸国争霸,再到春秋战国,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代表着成千上万人在战争中丧生。
从历史上来看,没有战乱的朝代极其稀少,边关战争从来没有信息过,每隔百年必定有较大规模的战乱,更不用说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了。
战争消耗了大量人口,导致人口锐减,而且战争消耗的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又导致了田地大量抛荒,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造成了严重的饥荒,进一步导致了人口的减少,更拉低了人均寿命。
三、不断发生的饥荒古代是农耕社会,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更没有化肥、农药和育种,纯粹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粮食一直是制约古代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在漫长的封建王朝统治过程中,饥荒几乎是年年发生的,而席卷一地一省的饥荒,平均十年至少有一次,席卷数省、全国的饥荒,亦是有据可查。
首先是由于气候原因,暴雨、旱灾、蝗灾、洪灾等时常发生,古代人类缺乏先进的机械和技术,由此导致庄稼歉收,粮食大规模减产。
表面上看,饥荒没有战乱那么血腥,但它对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影响,比战争更具有摧毁性,一旦形成大规模的流民,对于一个王朝来说绝对是灾难。
大灾过后有大疫,大灾过后有民乱,几乎是封建王朝无法摆脱的魔咒,长达数千年的王朝,老百姓真正能够吃饱饭的日子屈指可数。
结语:古代人类的寿命低,还有一个原因是近亲结婚,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君不见欧洲许多君主都是亲戚?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利益于医药卫生的进步、相对较长的和平时期、农业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