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育的概念 15

 我来答
淦秀颖QA
推荐于2018-03-21 · TA获得超过3.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49万
展开全部
一,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一)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可能性)
◆劳动使思维的器官——脑得到发展
◆劳动产生了交际工具——语言
2.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进行需要教育(必要性)
教育最初具有两种社会职能:转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这种转递,社会才能延续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1.教育具有社会性,动物活动以本能为依据
◆教育是为了社会的延续和个体的生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不能通过遗传获得,而动物的活动在种族演化的过程中已获得,与生理需求有关.
2.教育转递的是社会积累的经验,而动物不能将经验类化
◆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没有语言,不能将经验积累起来转递,因此,动物的活动始终停留在同一水平上.人类则有第二信号系统,将经验类化,使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3.动物的转递只是消极地适应环境,人类则可以改造环境改造社会 .
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有目的地培养人
社会活动非常复杂,要揭示教育的本质特征,还必须找出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地方.对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分析,就会发现,教育活动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可见,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培养人.简言之,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这一特殊性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活动是以人为对象;二是教育活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无为国学哲学
2022-03-20 · 聚古今之智,集中西之长振兴国学,光大哲学
无为国学哲学
采纳数:318 获赞数:37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论教育》 

如果有人问起:读了十几年的书,有什么收获?那么,我的确不知作何回答,脑海里如雾缭绕,一片茫然。

以前的课本,几乎都作废纸卖了;以前的知识,也几乎都还给老师了。

所以,回首前路,雾霭消散后,仅可见一些熟悉的身影:其中,只有极少数,是目前还保持着联系的恩师和好友;余下的,则渐行渐远,慢慢地成为似曾相识的陌生人。

——从“多读书,以后用得上”,到“读书多,如今记不起”,我也不知该作何感想。尤其是那些顶尖名校毕业,却不能养家糊口,而被大众视为笑柄的“聪明人”,常常引我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教育,顾名思义,即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方式;育人,是目的。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学习,来提升个人的道德与才能(道德为主,才能为次)。诚如古人所云:“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

而如今的“教育”,实是“教”而不“育”,可谓本末倒置——当然,这正是现代教育模式的通病。

古人云:“教子宜幼,教妇初来。”童年及青少年,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若此时,为了应付考试而埋头苦学,甚至“两耳不闻人间事,一心只顾死读书”,实是莫大的悲哀。

曹雪芹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有许多学问,远比课本上的知识,重要且有用——譬如,实用的生活常识,防险保命的技能,为人处世的智慧。

无处不雨,安能不湿?我们能左右的事太少,而能左右我们的事太多:若事事圆满,人生便不会有种种无奈;与其在抗拒中绝望,不如在顺从中改变。而改变自己,总比改变社会,要来得容易。

如今,我以过来人的身份,正告莘莘学子:

古典文籍之中,不乏金玉良言。譬如《论语》,其中有不少处世的基本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初学者而言,好书不必多读,良言不必多记;食而不化,愈多愈伤身——在学习课本的同时,能够牢记上述4条准则,并随时随事,注意省过修善,便已足够。

读书当循序渐进,宜先少后多,先低后高。从《论语》中获益匪浅之后,再广泛品阅其它儒家经典,并不为迟。

若“修己”到了“以敬”(受人尊敬)的地步,再去感悟道家经典(《菜根谭》《庄子》《道德经》),最为合宜。

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而道德的提升,比知识的积累,远为艰难;若定力和恒心不足,便终究难成大器。

此外,需特别注意的是:主动学习,更为受益。自然成熟的瓜果,远比人为催熟的,来得香甜。同理,主动成熟的人,远比被岁月和旁人催熟的,来得优秀。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须知韶华容易逝,莫教人生悔误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