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递延所得税?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全网最简单的大白话解释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六节 递延所得税(上) 为了便于理解,我这一节的框架的逻辑顺序,完全没有按照教材顺序。本节中说的“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什么是递延所得税?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暂时性差异,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是导致未来期间多缴税的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是导致未来期间少缴税的差异。
因为存在这两种暂时性差异,就会导致以后多缴税或少缴税,也就是递延到以后的所得税,以后可能多交,也可能少交。站在现在时点来看,以后要多缴税就是一项负债,称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以后可以少缴税就是一项资产,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递延所得税如何影响当期损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科目和负债类科目。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事项时,对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有影响,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就会影响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科目。
那递延所得税究竟如何影响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这个公式是所得税这章学习的最终归宿,在下一节会详细学习,但是我在第二节所得税必备基础中就说过这个公式,原因就是我们在这里会用上。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递延所得税影响当期损益的科目是所得税费用。我们首先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所得税费用属于会计利润表中的一个科目,只是会计上核算用的,与税法无关,与去税务局交多少税无关。
去税务局交多少税在会计上的核算科目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一般简写成“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就是上面公式中的当期所得税,即应交税费=当期所得税。
还记得怎么计算当期所得税吗?
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 所得税税率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就拿“纳税调整增加额”来举个例子吧:比如固定资产计提100元减值准备。
会计上,因为计提了减值准备,导致利润总额减少10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1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税法以实际发生为原则,不认可会计上的100元减值,所以会产生纳税调整增加额100元,,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增加100元,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会增加100 * 25%=25元。
确认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实际缴纳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贷:银行存款 25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会比计税基础少100元,即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就是说,未来期间可以少缴税25元。
由此可见,税法对会计利润的调整,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当期多交所得税25元,未来期间少缴所得税25元。其中,使当期多缴税25元,是通过纳税调整增加额,使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使“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增加,最终使所得税费用增加。
也就是说,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是通过公式中的“当期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增加,而不是通过公式中的“递延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增加,反而,递延所得税资产是通过公式中的“递延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带着问题继续往下看。
刚才说了,所得税费用是会计科目,一直在利润表中躺着,不会因为税法的处理而改变,但税法在这里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使得所得税费用增加了25元,这不是和不会改变矛盾了吗?
并没有矛盾。税法在调增当期所得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元,同时还会导致未来期间少缴税25元,即还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应的会计分录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所得税费用 25
这样会计上的所得税费用又减少了25元,所得税费用一多一少抵消,最终所得税费用没有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形成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25元,资产多了25元,又因税法调整导致实际多向税务局缴纳25元,这导致当期银行存款少了25元,资产也一多一少抵消,最终资产也没有变化。
折腾了这么大一圈,所得税费用科目只受会计准则影响,与税法无关,即会计和税法互不影响,那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就是税法的规定与会计的规定不一样,税法以实际发生为原则,该当期缴纳的税,就得当期缴纳,哪怕当期多交以后期间少交都可以。只是税法在计算需要缴纳多少税时,使用了会计上的数据,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进行调整计算的。
还有个原因就是暂时性差异对当期所得税的影响和递延所得税的影响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特殊情况不确认递延所得税,有些不影响所得税费用,后面会学。
综上,虽然在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 贷:所得税费用25]中,借方表示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贷方表示所得税费用减少,从分录表面上看,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所得税费用减少。但实际上这个分录的前提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通过“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增加。
所以,不能仅从 [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 贷:所得税费用25 ] 这个分录得出结论,认为递延所得资产导致所得税费用减少,反而正确的理解是递延所得资产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即递延所得税资产使“未来少交税,现在多交税”。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废话了这么多,不少人即使通过了考试,也没有明白这个问题。如果弄清楚这个逻辑,后面学起来会很不顺,迟早会绕晕,进而出现学习危机,如果恰好考试时大脑中出现了这个念头,就会陷入做题危机。
以上是以纳税调整增加额为例,对于纳税调整减少额,也是同样的道理。对应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通过“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减少(现在少交),使以后期间所得税费用增加。
递延所得税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的分录合起来就是: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以上都是针对企业有盈利、需要缴纳所得税的情况,如果企业都亏损的,肯定就不存在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这一部分估计被绕晕了,再总结一下: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其中:
“所得税费用”属于会计利润表中的科目,与税法无关。
“当期所得税”对应的是会计上的“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是当期实际需要向税务局缴纳的所得税的金额,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现在多交,以后少交”。现在多交会使公式中的当期所得税增加,从而所得税费用增加,即递延所得税资产通过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使会计中的所得税费用增加;以后少交形成现在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根据分录 [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 ,资产在借方表示增加,费用在贷方表示减少,即,递延所得税资产通过递延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减少。
递延所得税负债会使“现在少交,以后多交”,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反。
所得税费用一增一减相抵消,最终所得税费用没有变化。但是存在一些特殊事项,即使形成暂时性差异,但不影响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或不确认递延所得税,或即使确认递延所得税,但不影响所得税费用。这样暂时性对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就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当然也就无法一增一减相抵消了。
一、什么是递延所得税?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暂时性差异,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是导致未来期间多缴税的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是导致未来期间少缴税的差异。
因为存在这两种暂时性差异,就会导致以后多缴税或少缴税,也就是递延到以后的所得税,以后可能多交,也可能少交。站在现在时点来看,以后要多缴税就是一项负债,称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以后可以少缴税就是一项资产,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递延所得税如何影响当期损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科目和负债类科目。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事项时,对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有影响,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就会影响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科目。
那递延所得税究竟如何影响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这个公式是所得税这章学习的最终归宿,在下一节会详细学习,但是我在第二节所得税必备基础中就说过这个公式,原因就是我们在这里会用上。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递延所得税影响当期损益的科目是所得税费用。我们首先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所得税费用属于会计利润表中的一个科目,只是会计上核算用的,与税法无关,与去税务局交多少税无关。
去税务局交多少税在会计上的核算科目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一般简写成“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就是上面公式中的当期所得税,即应交税费=当期所得税。
还记得怎么计算当期所得税吗?
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 所得税税率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就拿“纳税调整增加额”来举个例子吧:比如固定资产计提100元减值准备。
会计上,因为计提了减值准备,导致利润总额减少10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1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税法以实际发生为原则,不认可会计上的100元减值,所以会产生纳税调整增加额100元,,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增加100元,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会增加100 * 25%=25元。
确认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实际缴纳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贷:银行存款 25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会比计税基础少100元,即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就是说,未来期间可以少缴税25元。
由此可见,税法对会计利润的调整,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当期多交所得税25元,未来期间少缴所得税25元。其中,使当期多缴税25元,是通过纳税调整增加额,使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使“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增加,最终使所得税费用增加。
也就是说,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是通过公式中的“当期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增加,而不是通过公式中的“递延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增加,反而,递延所得税资产是通过公式中的“递延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带着问题继续往下看。
刚才说了,所得税费用是会计科目,一直在利润表中躺着,不会因为税法的处理而改变,但税法在这里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使得所得税费用增加了25元,这不是和不会改变矛盾了吗?
并没有矛盾。税法在调增当期所得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元,同时还会导致未来期间少缴税25元,即还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应的会计分录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所得税费用 25
这样会计上的所得税费用又减少了25元,所得税费用一多一少抵消,最终所得税费用没有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形成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25元,资产多了25元,又因税法调整导致实际多向税务局缴纳25元,这导致当期银行存款少了25元,资产也一多一少抵消,最终资产也没有变化。
折腾了这么大一圈,所得税费用科目只受会计准则影响,与税法无关,即会计和税法互不影响,那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就是税法的规定与会计的规定不一样,税法以实际发生为原则,该当期缴纳的税,就得当期缴纳,哪怕当期多交以后期间少交都可以。只是税法在计算需要缴纳多少税时,使用了会计上的数据,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进行调整计算的。
还有个原因就是暂时性差异对当期所得税的影响和递延所得税的影响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特殊情况不确认递延所得税,有些不影响所得税费用,后面会学。
综上,虽然在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 贷:所得税费用25]中,借方表示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贷方表示所得税费用减少,从分录表面上看,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所得税费用减少。但实际上这个分录的前提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通过“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增加。
所以,不能仅从 [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 贷:所得税费用25 ] 这个分录得出结论,认为递延所得资产导致所得税费用减少,反而正确的理解是递延所得资产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即递延所得税资产使“未来少交税,现在多交税”。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废话了这么多,不少人即使通过了考试,也没有明白这个问题。如果弄清楚这个逻辑,后面学起来会很不顺,迟早会绕晕,进而出现学习危机,如果恰好考试时大脑中出现了这个念头,就会陷入做题危机。
以上是以纳税调整增加额为例,对于纳税调整减少额,也是同样的道理。对应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通过“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减少(现在少交),使以后期间所得税费用增加。
递延所得税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的分录合起来就是: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以上都是针对企业有盈利、需要缴纳所得税的情况,如果企业都亏损的,肯定就不存在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这一部分估计被绕晕了,再总结一下: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其中:
“所得税费用”属于会计利润表中的科目,与税法无关。
“当期所得税”对应的是会计上的“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是当期实际需要向税务局缴纳的所得税的金额,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现在多交,以后少交”。现在多交会使公式中的当期所得税增加,从而所得税费用增加,即递延所得税资产通过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使会计中的所得税费用增加;以后少交形成现在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根据分录 [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 ,资产在借方表示增加,费用在贷方表示减少,即,递延所得税资产通过递延所得税使所得税费用减少。
递延所得税负债会使“现在少交,以后多交”,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反。
所得税费用一增一减相抵消,最终所得税费用没有变化。但是存在一些特殊事项,即使形成暂时性差异,但不影响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或不确认递延所得税,或即使确认递延所得税,但不影响所得税费用。这样暂时性对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就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当然也就无法一增一减相抵消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4635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天津金色童年5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厦门蝴蝶飞舞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福州梦中仙子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