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展开全部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闻一多先生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见《端午考》一文),龙是当时吴越民族的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而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
展开全部
端午节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 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名称最多,由来也最多。从“名称”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吴越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有不少学者认同。 端午节的习俗远不止20多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吃粽子和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是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其实还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和孝女曹娥之说,只是屈原说的影响最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