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教养如何体现?
这样能体现:
1. 照顾他人的自尊心。当别人身处困境时,帮助对方,能够顾及到他的面子,不让对方感到难堪,感觉受到了他人的“施舍”。
不过于刻意地表示同情,怜悯,而是润物细无声地给予对方支持。比如,和暂时穷困潦倒,自尊心很强的朋友出去吃饭,趁着上厕所的间隙,偷偷地把钱给付了。然后找个理由先行一步,避免对方身处尴尬。
2. 尽力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看到别人没带伞,淋着雨,就主动过去送人家一段路,朋友聚会结束,很晚了,如果开了车,就顺路带人家一程。
懂得照顾别人。看到长辈,朋友提着重物,会上去搭把手。坐电梯时,别人双手拿着东西,顺便就帮对方按好电梯,下车的时候,让别人先走,自己随手关门。
3. 平等和尊重。对待比自己差,或者不如自己的人,能够保持真心实意的礼貌,尊重身边不一样的人和弱势群体。
不会因为他人的穷困,富有而区别对待,不会因为对方的高矮胖瘦而产生偏见,不会因为对方的某些缺陷而歧视对方。
4. 给他人留有空间,保持距离,不打听对方的隐私。朋友之间,隔得太远容易生疏,靠得太近容易生隙。所以,再好的朋友,也请保留对方自由的空间。
不八卦,不指手画脚地干扰别人的生活,有时候,对方不需要你的帮助,就不要非要保持一种“热心肠”的姿态。
5. 当大家都不遵守规矩,都在做一些没有教养的事情时,能够保持有教养的初心。
看到身边所有人都在乱扔垃圾,能够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做好自己。
6. 做事情周到,细致。点菜的时候,能够照顾到每一个人的细节,明白某人忌讳什么,某人不吃什么,某人喜欢什么,提前做好工作。
7. 不在他人不方便的时候,打扰对方。想去某个店里做服务,知道别人这个时间不方便,或者是人家的吃饭时间,就尽量晚一点过去,避免打扰到他。
《诗经》有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养育,是我们最亲的人。
和父母相处时,我们无所顾忌,不用伪装,流露出的最是本性。
所以,对待父母的态度,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品性。
周国平曾说: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对父母的态度便知道,一个连父母都容不下的人,也终究经不起人性的考验。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善良有教养,要看他如何对待父母。
对待弱者的态度
有人说,只有一个人身处高位、春风得意时,才能看出他最真实的人品。
春风得意时的低调,最难得
左宗棠曾说:“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就是告诫我们在成功时也要保持低调,做事要留有余地。
虚怀若谷,对万事万物保持敬畏,才能最终获得圆满。
身居高位时的谦逊,最可敬
有人说,一个人站得越高,就越考验他的教养和品性。
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应该修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
功成名就时的厚德,最珍贵
《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何为厚德?
“厚”,是一种质朴的智慧,更是一种高尚的品格。
而“德”则包含了“低调、仁义、努力、感恩、自省……”等世间所有美好的品质。
我们所有的财富和名望,老祖宗都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
唯有厚德之人,才能承载万物。
对待利益的态度
《论语》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其意思是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正如曾国藩所言: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意思是说,和那些过分贪图利益的人共事,那到头来一定会连累到我们自己。
眼界足够宽的人,不会贪图蝇头小利;
为人厚道的人,不会因利把人算计。
想要看清一个人的人品,
就去观察他面对利益时的态度和做法。
底线现本真
有人说:一个人的底线就是一个人的底色。
所以,你想看清一个人的本质,就看他的底线在哪里。
卡尔维诺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放弃了某种他原以为是根本的东西,他还可以放弃其他东西,以后又有许多其他东西可以放弃。
也就是说,没有底线的人,为了一己之私,可能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总有一天,会反受其害。
而有底线的人,一定会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含糊。
所以,鉴别一个人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看他是否有原则和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