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风格迥异的苏轼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豪放的,突出一个狂,通篇气势不凡...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豪放的,突出一个狂,通篇气势不凡 展开
 我来答
空山无影
2006-08-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这年苏轼刚好四十岁,在密州任知州。这词记作者梦见了亡妻,并表示对她深深的哀悼。苏轼亡妻王弗,秀外慧中,聪颖贤惠,夫妻间感情挚爱笃厚。可是年仅二十七岁,她便在汴京谢世了,后归葬于故乡四川眉山可龙里(见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此时,死别已十载,积思成梦,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词。

上片以“十年生死两茫茫”发端,顿入伤悼之意。十年来,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两无消息,彼此都寂寞惆怅。“两茫茫”,语及双方,实则写自己。爱妻永别而去,作者非常悲伤。年年月月萦思于心。但若说时时刻刻都在思念,或许反而失实;常常为故旧景物所触或在夜深入静之际,深切地思念。淡而弥永,贵在醇厚,这是多年生活在一起的共历患难的中年夫妻之间的正常感情。“不思量”是反跌之笔,“自难忘”才倍见可贵可珍。二句语极淡而情极浓。这种深藏于心的、经久不变的感情,比之初恋热恋时期的燃烧般的热情者有过之无不及。诗词中常写恋人间如电光石火迸发的热烈恋情,却很少进入这种夫妻间表面平静但与岁月俱深、蕴积甚厚的感情状态。这是苏轼此词令人心醉之处。作者时在密州,妻子葬在眉山,“千里”两句,说两处相隔千里之遥,连到坟上诉说自己凄凉的心境也是不可能呀!假设生死可以沟通,夫妻重逢,那将会怎样呢?“尘满面,鬓如霜”,这些年来,仕途失意仆仆风尘,头发白了,人也老了,怕她见了也不认识了。在对亡妻的深沉怀念中又渗透着自己身世之慨;妻子不幸早逝,独处远荒,自己命途多舛,遭遇坎坷,这种凄凉,彼此应有同感。

换头“夜来幽梦忽还乡”,一个“忽”字,转入了恍恍惚惚的梦境。“小轩窗,正梳妆”,自己回到了故乡,见妻子仍如十年前,正凭窗对镜理红妆。久别重逢,该有多少话语要倾诉呀,可是两人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真是悲痛欲绝!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的情形,这里说的,“相顾无言”是梦中的情景,人在梦中往往有话说不出的现象。这“无言”、“有泪”两句写梦境很真实,既清楚,又朦胧,既是梦,又是现实的反映。生离死别的千情万绪一时化作“泪千行”,千言万语俱在不言中。这梦境充分表达了作者凄苦、悲痛的感情,在艺术上也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歇拍三句,又由梦境回到现实,写梦醒之后的悲哀。想象妻子远在千里之外,短松岗上,月明之夜,孤孤单单。“明月”、“松岗”,既与上片“千里孤坟”相呼应,且以景作结,哀思之情,绵绵不绝。

此词紧扣“记梦”,梦前、梦中、梦后,都以悼亡之情为主线而贯穿,结构甚密,浑然一体,整篇体现了感伤、凄凉的基调,充分表达出对亡妻缠绵学切的怀念之情。

参考资料: http://pinger2008.blogchina.com/3841967.html

百度网友132f162
2006-08-28 · TA获得超过42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是豪放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婉约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常夜春iA
2006-08-29 · TA获得超过155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蝶恋花 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以轻松欢乐为主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yt_36
2006-08-29 · TA获得超过96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3万
展开全部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