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从哪几个角度望的

具体点的原题是这样的:《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你能具体说出来吗?... 具体点的

原题是这样的: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你能具体说出来吗?
展开
 我来答
娱乐我知晓哟

2019-07-07 · 专注各种娱乐,欢迎一起探讨
娱乐我知晓哟
采纳数:1346 获赞数:100023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两句来看,是远望。泰山究竟是何等的景象,齐鲁大地都是看不尽的青翠。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远望,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大。

颈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近望,而且通过时间从朝至暮的变化,写出了泰山的瑰丽神奇的美景。

颔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则是仔细地观望。云气迭起令人心胸激荡,极目遥望归林的鸟儿,恨不得把眼眶裂开来盛装这美丽的景色。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作者是“望岳”,并未“登岳”。也表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引起读者共鸣,成为千古名句。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扩展资料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

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杜甫有三首《望岳》,其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

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

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徨,动极思静的人生,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

咏衡山的《望岳》即或是有所讽喻,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岳

天气晴或雨不停
推荐于2017-10-11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69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60万
展开全部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两句来看,是远望。泰山究竟是何等的景象,齐鲁大地都是看不尽的青翠。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远望,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大。

颈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近望,而且通过时间从朝至暮的变化,写出了泰山的瑰丽神奇的美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尤其是一个“割”字,传神地写出了泰山高大秀美的形象。

颔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则是仔细地观望。云气迭起令人心胸激荡,极目遥望归林的鸟儿,恨不得把眼眶裂开来盛装这美丽的景色。作者对泰山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看到翻卷的云朵,心胸也开阔起来。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作者是“望岳”,并未“登岳”。也表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引起读者共鸣,成为千古名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吾书桥君雅
2019-06-13 · TA获得超过380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21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211万
展开全部
答:诗人从远望,近望,细望,神望,几个角度来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神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bsni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14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万
采纳率:65%
帮助的人:4228万
展开全部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而诗人或许也钟情于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泰山的深远,巍峨。而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 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也写出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2)此诗描述眺望泰山的景色。前四句写它横跨古齐、鲁两国之地和两地山色光暗不同,表现了它的绵延广大。第五、六句,写眺望时的主观感受:层云荡胸,激荡着浩然正气;归鸟入目,顿觉眼界开阔。末两句,表现他望之不足,还要登上绝顶,俯望群山。这个结语,进一层从反面表现了泰山的雄伟高耸,也表现了作者的雄豪抱负。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此诗系作者早期作品,当时他考进士不中,漫游山东,心中还充满着雄心壮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