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的故事分别发生在什么地方?
最好能详细些我的意思是说发生在中国现在什么省、市、县、区。例如白蛇传是发生在浙江杭州,梁祝发生在浙江宁波。。。还有两个我不知道了。。。所以才来问的,同志们呀。还中国咧,是...
最好能详细些
我的意思是说发生在中国现在什么省、市、县、区。
例如白蛇传是发生在浙江杭州,梁祝发生在浙江宁波。。。还有两个我不知道了。。。所以才来问的,同志们呀。还中国咧,是英国吧。我晕。
还有呀。我不是要听故事呀。别这么详细。拜托。 展开
我的意思是说发生在中国现在什么省、市、县、区。
例如白蛇传是发生在浙江杭州,梁祝发生在浙江宁波。。。还有两个我不知道了。。。所以才来问的,同志们呀。还中国咧,是英国吧。我晕。
还有呀。我不是要听故事呀。别这么详细。拜托。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都是传说,所以只能从流传时间和时代背景看.
牛郎织女故事应是始于先秦,在汉朝的兴起,一般认为是西周.
梁山伯与祝英台应是在西晋.
孟姜女哭倒长城,显然秦朝.
白蛇传发生在钱塘,金陵为都,应是南宋.
牛郎织女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 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首(中国的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歌颂男女真诚的爱情的)。牛郎与织女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中国有不少神的传说都是源于此,如二十八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魁星、南极老人星等。
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牵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织女星又叫天孙,在银河西,和银河东的牵牛星相对。
《诗经·小雅·大东》中已有对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歌咏,但还没有形成故事情节。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一诗已经描绘出大致的情节。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开始在民间流传。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有了比较完整的记述。虽然有不同的版本存在,但大意是相同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京剧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推出:如建国初期沈阳京剧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大师程砚秋整理的《英台抗婚》、叶少兰和杜近芳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近年来迟小秋和朱强创排的新版《梁祝》等。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孟姜女
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
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札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们所传颂,人们为纪念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给她修了坟、建了庙,取名为"姜女庙"。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白蛇传
根据今天能见的资料,《白蛇传》故事的雏形,似成于南宋;明嘉靖时
,已以“陶真”(弹词)的形式,在民间演唱。明末出版的《警世通言》所收
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留传于世的最早一篇完整的《白蛇传》。
根据有些资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相信,最早传说中的白蛇精,可能是一
个凶狠的妖怪,那时故事的主题,该是强调人妖不可共居。不过,在男女关
系上,女的会像((西湖三塔记》。中的白衣妇一般,玩厌了男人还要食其心
肝的,毕竟世间少有;另一方面,评话是民间的文艺形式,说话的又是民间
艺人,因此,在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写男女关系的白蛇故事的时候,人民就不
可能不把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东西逐渐去丰富它。在《警世通言》中
,有时虽把白娘子写得怪里怪气,(例如,她警告许仙:“若生外心,教你
满城皆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脚踏浑波!”)使人还隐约感到有人妖不可共
居的气氛,但实际上,作者已经把白蛇人格化,令人同情。她追求自由,在
西湖边和许仙“一见倾心”,“你有心,我有意”,结为夫妇。她东奔西走
,始终追求着许仙。她对爱情坚贞不二,有人想诱奸她,她就显形吓他个半
死。她敢恨也敢爱,终南山道士想陷害她,她就将道士吊在半空中……人民
赋予了白蛇以妇女们普遍具有的追求自由幸福的善良愿望和坚强性格。评话
的作者,显然是有意识地把许仙爱听别人闲话,以至怀疑妻子来作为悲剧的
原因的。试听白蛇对许仙说的:“小乙官,我也只是为好,谁想到成怨本!
我与你平生夫妇,同枕共衾,许多恩爱,如今却信别人闲言语,教我夫妻不
睦……”作者把许仙写得耳朵很软,性格懦弱,甚至还安排他叫捉蛇的先生
来捉白蛇,最后还由他亲手合钵。总之,作者所强调的是许仙与白蛇的矛盾
(白蛇原无害人之意,而许仙听了闲言语却生害白蛇之心),所以小说中虽也
出现法海禅师,但看起来,他并不是镇压白蛇的主凶。这是封建社会中的一
个悲剧:女人要追求自由幸福,助夫成家立业;而男的却负心,首鼠两端。
这种悲剧,和秦香莲、焦桂英、赵贞女等故事的悲剧,多少有类似之处
牛郎织女故事应是始于先秦,在汉朝的兴起,一般认为是西周.
梁山伯与祝英台应是在西晋.
孟姜女哭倒长城,显然秦朝.
白蛇传发生在钱塘,金陵为都,应是南宋.
牛郎织女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 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首(中国的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歌颂男女真诚的爱情的)。牛郎与织女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中国有不少神的传说都是源于此,如二十八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魁星、南极老人星等。
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牵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织女星又叫天孙,在银河西,和银河东的牵牛星相对。
《诗经·小雅·大东》中已有对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歌咏,但还没有形成故事情节。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一诗已经描绘出大致的情节。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开始在民间流传。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有了比较完整的记述。虽然有不同的版本存在,但大意是相同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京剧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推出:如建国初期沈阳京剧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大师程砚秋整理的《英台抗婚》、叶少兰和杜近芳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近年来迟小秋和朱强创排的新版《梁祝》等。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孟姜女
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
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札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们所传颂,人们为纪念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给她修了坟、建了庙,取名为"姜女庙"。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白蛇传
根据今天能见的资料,《白蛇传》故事的雏形,似成于南宋;明嘉靖时
,已以“陶真”(弹词)的形式,在民间演唱。明末出版的《警世通言》所收
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留传于世的最早一篇完整的《白蛇传》。
根据有些资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相信,最早传说中的白蛇精,可能是一
个凶狠的妖怪,那时故事的主题,该是强调人妖不可共居。不过,在男女关
系上,女的会像((西湖三塔记》。中的白衣妇一般,玩厌了男人还要食其心
肝的,毕竟世间少有;另一方面,评话是民间的文艺形式,说话的又是民间
艺人,因此,在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写男女关系的白蛇故事的时候,人民就不
可能不把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东西逐渐去丰富它。在《警世通言》中
,有时虽把白娘子写得怪里怪气,(例如,她警告许仙:“若生外心,教你
满城皆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脚踏浑波!”)使人还隐约感到有人妖不可共
居的气氛,但实际上,作者已经把白蛇人格化,令人同情。她追求自由,在
西湖边和许仙“一见倾心”,“你有心,我有意”,结为夫妇。她东奔西走
,始终追求着许仙。她对爱情坚贞不二,有人想诱奸她,她就显形吓他个半
死。她敢恨也敢爱,终南山道士想陷害她,她就将道士吊在半空中……人民
赋予了白蛇以妇女们普遍具有的追求自由幸福的善良愿望和坚强性格。评话
的作者,显然是有意识地把许仙爱听别人闲话,以至怀疑妻子来作为悲剧的
原因的。试听白蛇对许仙说的:“小乙官,我也只是为好,谁想到成怨本!
我与你平生夫妇,同枕共衾,许多恩爱,如今却信别人闲言语,教我夫妻不
睦……”作者把许仙写得耳朵很软,性格懦弱,甚至还安排他叫捉蛇的先生
来捉白蛇,最后还由他亲手合钵。总之,作者所强调的是许仙与白蛇的矛盾
(白蛇原无害人之意,而许仙听了闲言语却生害白蛇之心),所以小说中虽也
出现法海禅师,但看起来,他并不是镇压白蛇的主凶。这是封建社会中的一
个悲剧:女人要追求自由幸福,助夫成家立业;而男的却负心,首鼠两端。
这种悲剧,和秦香莲、焦桂英、赵贞女等故事的悲剧,多少有类似之处
参考资料: 很多地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