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谁制定的

 我来答
IMFIND12345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5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txlaok
2009-10-04 · TA获得超过103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7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1万
展开全部
天文历法知识萌芽于新石器时代中期,为了农业的需要,人们观测天象,并用以定方位,时间和节气。传说,神农氏制定了最初的历法。黄帝时羲和和与常仪分别负责观测太阳和月亮,臾区观测行星。颛顼时设有火正一职,专门观测大火星的出没,以制定历法,指导农事。《大戴礼》中的《夏小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人的天文历法知识。夏人将一定的天象和物候糅合在一起,制定了夏历,开始用于干支记日,有了旬的概念,以月亮圆缺周期为一月。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月食,日食和新星的记录。周代用圭表测影的方法确定季节,并能提出朔日,用于支计时。春秋时已经确立了二十八宿的概念,将天球黄赤道带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组,建立了便于描述天象变化情况的参考系统。有世界上关于天琴星座流星雨和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产生了古四分历,取回归年长度为三百六十五有四分之一日,并采用十九年七闰为闰期的历法,闰年为三百八十三日,比欧洲同类历法早五百年。当时各诸侯国使用的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历法,都是年首不同的四分历,战国时,杰出的天文学家齐人甘德著有《天文星占》,魏人石申著有《天文》,他们发现五大行星中的荧惑和金星有逆行现象,测定金星和木星的回合周期长度,并定火星的恒星周期为一点九年,木星为十二年,与现代科学测定极为相近。石申对二十八宿距离和其它一些恒星人宿度的测量。是早期恒星定量观测的重大成果。战国时,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安排大致齐备,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秦朝实行颛顼历,一夏正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岁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