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求助!紧急求助!紧急求助!紧急求助!紧急求助!紧急求助! 50

班里举办课前三分钟演讲,每个人要说成语的来历,要有创新。马上就到我了,谁帮我想一想,帮我想几个成语,在成语来历不变的情况下加些好笑的词语,要类似于单口相声,紧急求助!!!... 班里举办课前三分钟演讲,每个人要说成语的来历,要有创新。马上就到我了,谁帮我想一想,帮我想几个成语,在成语来历不变的情况下加些好笑的词语,要类似于单口相声,紧急求助!!!
越搞笑越好,但意思不能变
展开
 我来答
359437475
2009-10-05 · TA获得超过93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2万
展开全部
蓝田生玉

——出自《三国志·魏志·诸葛恪传》

诸葛亮有个哥哥叫诸葛瑾,诸葛亮保西蜀刘备,诸葛瑾则保东吴孙权,这个典故就出在东吴。

东吴当时的主公是孙权,他对诸葛瑾非常熟悉。有天孙权大宴群臣,诸葛瑾也在场。诸葛瑾长的是张大长脸,形象不太好,孙权就想拿他开个玩笑。在大家兴致非常高的时候,孙权就传下命令说:“牵上堂来!”下边就有人牵上一头驴来。牵一头驴倒还没什么,关键是在驴的前脸上写了三个字:“诸葛瑾。”大家马上就想到诸葛瑾的长脸,于是全乐了。诸葛瑾一看主公拿他开玩笑,也不好说什么。恰巧那天诸葛瑾带着他儿子来了,他儿子刚刚六岁,名字叫诸葛恪。诸葛恪走到孙权面前说:“主公,您能不能把笔给我用一下,我再添两个字。”孙权命人将笔拿来给他,诸葛恪拿过笔,在驴脸上添了“之驴”两个字,这样就成了“诸葛谨之驴”。大臣们都笑着说:“哎哟,这孩子真聪明。”孙权也很高兴地说:“你这两个字添得很好,这头驴就归你了。”

过了一段时间,孙权又见到了诸葛恪,问他:“你爸爸在东吴,你叔叔诸葛亮却在蜀国保刘备。我问你,你叔叔跟你爸爸相比,谁更有才华,谁最聪明?”孙权的问话,等于给孩子出了难题。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诸葛瑾不如诸葛亮。可是诸葛恪不假思索,立即回答说:“主公,我觉得我爸爸最聪明,我爸爸更有才华。”孙权一听,来了兴趣,接着问:“你爸爸怎么有才华?你能说清楚吗?”诸葛恪说:“我爸爸知道保明主,您是真明主,而我叔叔不知道保明主,所以他保刘备去了。”孙权听了,连连点头。后来孙权跟诸葛瑾说:“蓝田出美玉,将门生虎子啊。”蓝田是陕西的一个地方,以出美玉而著名。孙权的话是对诸葛瑾的肯定,更是对诸葛恪的褒奖。

“蓝田生玉”比喻贤父生贤子,也比喻名门出贤子弟。

三人成虎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关系友好,签订了同盟条约。那个时候国与国之间有一个习惯,为了表示两国之间的友好,国君常常把自己的太子派到另一个国家去,相当于去当人质。魏王就想把自己的太子派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同时还选中了一位叫庞恭的大臣陪同太子一起去。

临走之前,魏王把庞恭召到宫内,告诉他陪着太子到邯郸后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公事都谈完了,最后魏王就问庞恭:“你对我派你到邯郸去,感觉如何?”

庞恭说:“这次大王的派遣,是大王对我的信任,我自然要尽心竭力,不过,我有句话想问大王?”

魏王点点头让他接着说。庞恭说:“请问大王,如果现在有人说国都的大街闹市之中有只老虎在晃荡,您信不信?”

魏王说:“那怎么可能,老虎怎么会跑到闹市来,我不信。”

庞恭接着说:“但没用多久又来了一个人,还跟您这么说,说闹市上有一个老虎在那晃荡,您信不信?”魏王说还是不信。

庞恭又说:“大王,又有一个人,也就是第三个人到您的跟前,跟您绘声绘色地说那老虎真来了,说就在那闹市上晃荡呢,您信吗?”

“要是这样的话,弄不好我可能就要信了。”

“大王,我说这话什么意思呢,大概您还不知道。我将陪着太子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即将远离您,我们之间的距离要比闹市与您这王宫的距离要远得多。我担心我走了之后,朝中大臣中那些和我素来不合的人,会在大王跟前说我的坏话,您可千万别信。”魏王答应了。

庞恭就陪着太子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了,在那待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期间,还真有不少人,在魏王面前说庞恭的坏话。当庞恭回到朝中想见魏王时,魏王却说什么也不见他了。庞恭心想,三人成虎,果然最后真有了虎了。

“三人成虎”这条成语就来自上面的故事,意思是说: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故剑情深

——出自《汉书·外戚传上》

西汉的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汉武帝有个毛病,迷信,整天信神信鬼,所以他在位的末期,出了一个“巫蛊之狱”。“巫蛊之狱”是什么呢?汉武帝有个大臣,叫江充,江充跟太子不和。有一回汉武帝生病,江充不安好心地说:“您这个病是有原因的,肯定有人在背地里诅咒您,按您的样子做成一个木偶,埋到地下,成天诅咒您,您就得病了。”汉武帝听了,便让江充去细查这件事。结果江充在太子府里边挖出一个木俑来,太子知道江充是在栽赃陷害他,想要杀江充,却没有得手,最后汉武帝派兵剿灭了太子。太子死了,和太子相关联的人,他的儿子,他的后代,以及所有的亲属,该杀的杀,坐监的坐监。其中汉武帝的一个曾皇孙尚在襁褓中,汉武帝还算不错,把这孩子饶了,只是贬为平民。太子被废了以后,汉武帝最小的儿子继承了帝位,就是汉昭帝。没过几年,汉昭帝死了,没有人继承帝位。大将军霍光当时掌握朝廷大权,就把那个贬到民间的曾皇孙找回来当皇帝,这就是汉宣帝。

这时候汉武帝曾皇孙已经长大了,而且娶了妻子,妻子叫许平君。当时霍光的妻子,想让自己最小的女儿当皇后,就让霍光做大臣们的工作。当朝廷议论立皇后的时候,众位大臣纷纷向汉宣帝推荐霍光的幼女,可汉宣帝并不愿意这样做,汉宣帝知道,霍光的小女儿如果当了皇后,就等于霍光在自己身旁安插了一个特务,所以汉宣帝当时没有答应,也没有正面回应众大臣的建议,但他跟大臣们说:“我是当过一段时间平民的,我很想把我做平民时使用过那把旧剑找着,现在你们都给我找那把旧剑去吧。”这句话一说,大臣们便开始揣度皇帝的心理,觉得皇帝是旧情难忘,最后大臣们一议论,还是投皇帝所好,就都支持许平君做皇后。转过年来,许平君就怀孕了。

霍光的妻子想让自己女儿当皇后的心却没死,她知道皇宫里边有一个专门伺候皇后的女侍人叫淳于衍,淳于衍的男人曾经受过霍光的恩情,后来能当上掖庭护卫,也是霍光帮的忙。可她男人还想升官,想当安池监,就让他媳妇去走霍光夫人的后门,霍光夫人答应了,但交换的条件是让淳于衍给许皇后下毒。果然,在许皇后生完孩子后,淳于衍进补药,药里边加了一味附子,附子本身无毒的,但和补药一中和就有毒了,皇后喝了加附子的补药后,中毒而死。后来,霍光的妻子到底把自己小女儿替补到了皇后的位置上。“故剑情深”的故事留下了一个悲伤的结局。

“故剑情深”指不喜新厌旧,比喻结发夫妻情意深厚。

邹缨齐紫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左上》

春秋时期,有一位邹君,对穿戴衣服非常讲究,每换一件衣服都要自己先审视一番。为使自己的衣服与众不同,他在服饰上坠了一些装饰品,有的时候是流苏,有的时候是穗头;有的时候在衣服边上镶着,有的时候在帽檐上镶着,有的时候在脑后垂着。这就是所谓的“邹缨”。他穿上这样的衣服出去,大家都觉得有派头。于是邹君的手下人就都模仿邹君,也在衣服上镶上这些装饰品,镶缨的习惯就扩延开去了。街上的老百姓,尤其是青年人,也都模仿邹君。后来邹君发现了,问手下人:“人们现在怎么都穿这样的衣服啊?”一位门客对他说:“这都是跟您学的。您是有影响的人物,所以大家就向您看齐。您爱穿什么衣服,大家就穿什么样的衣服。您要觉得不好,那就得从您做起。”后来邹君把衣服上的装饰品都给剪掉了,他的属下,还有街上的很多老百姓,也相继把自己衣裳上装饰品都剪掉了,这就是“邹缨”的出处。

“齐紫”说的则是齐桓公的故事。齐桓公不喜欢穿别的颜色的衣服,只爱穿紫的,齐国为他特制了紫色的缎子和绫罗。因为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王公大臣们也都跟着穿紫衣,进而全国的老百姓也都穿紫色的衣服了。这么一来,紫色的布料、绸缎全部脱销,连齐桓公自己也买不着了。齐桓公问丞相管仲:“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我们国家最近刮起了一股紫色流行风?”管仲回答:“大王您是有所不知啊,这正是您带头引起的。要想制止的话,还得从您做起。只要您不再穿紫色衣服,甚至对紫色表示厌恶,穿紫色衣服这个事马上就会消失了。”于是齐桓公从此再也不穿紫色衣服了。周围的人,谁要穿紫色的衣服,齐桓公马上把脸一沉,让他立刻回去换其他衣服。结果没用多长时间,齐桓公就把紫色衣服泛滥的情况解决了。

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就是“邹缨齐紫”的来历,比喻上行下效。

博士买驴 三纸无驴

——出自《颜氏家训》

“博士买驴”和“三纸无驴”两则成语出自同一个古代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念的书太多,特别喜欢掉书袋。比方说走在大街上,别人见到这个读书人,问候他:“吃饭了吗?”他回答道:“夫吃者乃饭也,饭者乃米也。夫米者乃农夫所种也,农夫种者乃耕田所取也。春种而夏锄,秋收而冬藏,一年四季粮粟归仓也。”这谁受得了?!由于他老是这个样子,有的人见了他的面,干脆什么也不说,一点头就过去了。怕一说话引出个头来,他不定要说多少呢。大家背地里还给他送了个外号——“博士”,这书生可就扬了名了。

这天,“博士”要买一头驴,就上集市去了,碰见一位卖驴的,双方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博士准备出钱买这驴了。卖驴的让“博士”写一个卖驴的契约,卖驴的只要画押就行了。两人来到旁边的一个小铺里头,跟掌柜的借了纸笔,“博士”提起笔来就写,他先从龙写起:“夫喷云吐雾,兴风作雨者乃龙也,看守夜者乃狗也,应司晨者乃鸡也……”他把这动物世界挨个数了一遍,纸都写了三张,满张都是字,卖驴的这位牵着驴缰绳在这儿站着,看着他写个没完,就问:“老弟,写完了吗?快点写完了,我好摁一个手印,完事了我好走啊。”博士一听,还不乐意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写完了呢,我这还没写到驴呢!”

这就是“博士买驴”的故事,“博士”写了三张纸还没提到驴,所以这条成语也可以写作“三纸无驴”,都是一个意思,都是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旷彤03S
2009-10-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2.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3.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4.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5.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邢许迮泽洋
2019-05-09 · TA获得超过399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19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211万
展开全部
用RE浏览器,进到/data/local/tmp,里面就是安装而没安装成的程序,然后解决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扈锋戏凡波
2013-06-19 · TA获得超过379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07
采纳率:27%
帮助的人:205万
展开全部
proe.跟ug有什么区别??????请尽快回答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回花田巧风
2013-04-05 · TA获得超过379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64
采纳率:24%
帮助的人:415万
展开全部
发了一小时终于发出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