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说神通不抵业力,因果报应,不能违背,但是。。。。。
据《目连救母经》记载,目犍连尊者曾以神通力量,得知其生母因生前造大恶业堕入地狱,受大苦难,而求助佛陀。佛陀告诉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以百味饮食置盂兰盆中,供养出家僧众。...
据《目连救母经》记载,目犍连尊者曾以神通力量,得知其生母因生前造大恶业堕入地狱,受大苦难,而求助佛陀。佛陀告诉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以百味饮食置盂兰盆中,供养出家僧众。目犍连依此而作,终使其母得救。后世依此方法为亡灵超度,并形成“盂兰盆会”节日。千百年来这一节日在佛教及世俗社会里盛行不衰,目犍连也因此驰名古今。
目犍连尊者的生母在地狱受苦,应该是因果报应,神通是不抵业力的,否则佛陀也不会对祖国的亡国无能为力了。
但是,目犍连尊者却运使神通,解救生母,让其免去地狱苦难,这不是用神通打破因果了吗???/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大家也不用行善了,尽情作恶吧,让后代子孙在七月十五搞个盂兰盆会,就可以解救出来嘛,不用怕受地狱之苦! 展开
目犍连尊者的生母在地狱受苦,应该是因果报应,神通是不抵业力的,否则佛陀也不会对祖国的亡国无能为力了。
但是,目犍连尊者却运使神通,解救生母,让其免去地狱苦难,这不是用神通打破因果了吗???/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大家也不用行善了,尽情作恶吧,让后代子孙在七月十五搞个盂兰盆会,就可以解救出来嘛,不用怕受地狱之苦! 展开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目连救拔母亲,并非依赖神通,而是承目连供养三宝以此功德救拔其母,或问:果如是则人人生前造恶,期待死后子孙为其供养三宝岂不免受地狱之苦?
答:要知道,目连之母乃和目连生生世世结下善缘,今虽堕入地狱,然承其过去世之善业感得孝顺之子为其供养三宝救拔地狱之苦并非侥幸之事。若人人效仿,则当先问汝,汝之子女,是否于目连一样孝顺?是否会在死后尊重你的遗愿?是否会为你供养三宝?要知道现代社会人心堕落,你要子孙在你死后花大量金钱为你供养三宝他们肯吗?你有绝对之把握否?若无!岂非拿自己之法身慧命来作赌博,这样做,岂不是更加危险?可怕?当老老实实,遵循因果之法则,认真修行,不因投机取巧,自己掌握自己之法身慧命,可谓胜券在握,何劳子孙为我作功德?
今之诸多学人弊病,乃在误把方便当究竟。方便法门已将佛教正法带往可怕、危险之边缘地带。求感应多过求真理。讲经弘法往往门可罗雀;邪说异端,神通感应则每每门庭若市。若做一切佛事,以闻香、见光、见佛、治病等感应为诉求,只为消灾解厄、现世福报,则佛教与神道有何差别?神通感应作为增强信念之增上缘原是无可厚非,然并非万能之利器,若以此度众,绝非长久之计,盖个人宿业有别,佛力固有不可思议之处,仍须视个人是否能虔诚求忏,及罪障轻重而定。
八正道中未列「正神通」,《阿含经》亦告以:「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吾人所应依者,乃是自心、真理,而非神通。盖神通非究竟解脱之道,由身口意造作之业力,因缘果报之法则,并非神通所能抵制。神通第一之目犍连尊者亦难免释迦族灭亡之定业,即可见一斑。
末法时期,学道者难以成就即在「求」、「着」二病。灌顶求消灭、持咒求解难、拜佛求见光、静坐求开悟、喝符水求病愈,凡有神奇灵异每每趋之若鹜。殊不知,佛法乃是心法,修习密宗而欲成就佛道,亦当断烦恼,方可证果位。身染疾患,不就医求诊,而坚信持咒即可治百病。诸如此类,着相而求,比比皆是。却不知病有二种,一为生理疾病,如头痛、感冒等。一为业障病,即群医束手,药石罔效之病。色身乃四大假合,本有生灭,难免不调,自当求医服药。至于四处求医仍无起色者,或恐为业力所感之病,此种病情则当求助于佛法,一心忏悔往昔过愆,真诚改过,礼拜诵经,多做功德,以期能解怨释结。众生着相,尤好光怪陆离之异象,举凡放光、分身、飞天、遁地……往往穷追不舍。以此求着之心,极易为谈玄说怪者误导,或为神棍所骗,终至倾家荡产,身败名裂。实则,纵有通天之能,若烦恼不断,贪嗔痴不除,轮回之苦,在所难免,于生死有何益哉?切不可求见瑞相,当以降伏自我为修行本分。若由心性下手,把烦恼弄通,方可名为真神通。
答:要知道,目连之母乃和目连生生世世结下善缘,今虽堕入地狱,然承其过去世之善业感得孝顺之子为其供养三宝救拔地狱之苦并非侥幸之事。若人人效仿,则当先问汝,汝之子女,是否于目连一样孝顺?是否会在死后尊重你的遗愿?是否会为你供养三宝?要知道现代社会人心堕落,你要子孙在你死后花大量金钱为你供养三宝他们肯吗?你有绝对之把握否?若无!岂非拿自己之法身慧命来作赌博,这样做,岂不是更加危险?可怕?当老老实实,遵循因果之法则,认真修行,不因投机取巧,自己掌握自己之法身慧命,可谓胜券在握,何劳子孙为我作功德?
今之诸多学人弊病,乃在误把方便当究竟。方便法门已将佛教正法带往可怕、危险之边缘地带。求感应多过求真理。讲经弘法往往门可罗雀;邪说异端,神通感应则每每门庭若市。若做一切佛事,以闻香、见光、见佛、治病等感应为诉求,只为消灾解厄、现世福报,则佛教与神道有何差别?神通感应作为增强信念之增上缘原是无可厚非,然并非万能之利器,若以此度众,绝非长久之计,盖个人宿业有别,佛力固有不可思议之处,仍须视个人是否能虔诚求忏,及罪障轻重而定。
八正道中未列「正神通」,《阿含经》亦告以:「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吾人所应依者,乃是自心、真理,而非神通。盖神通非究竟解脱之道,由身口意造作之业力,因缘果报之法则,并非神通所能抵制。神通第一之目犍连尊者亦难免释迦族灭亡之定业,即可见一斑。
末法时期,学道者难以成就即在「求」、「着」二病。灌顶求消灭、持咒求解难、拜佛求见光、静坐求开悟、喝符水求病愈,凡有神奇灵异每每趋之若鹜。殊不知,佛法乃是心法,修习密宗而欲成就佛道,亦当断烦恼,方可证果位。身染疾患,不就医求诊,而坚信持咒即可治百病。诸如此类,着相而求,比比皆是。却不知病有二种,一为生理疾病,如头痛、感冒等。一为业障病,即群医束手,药石罔效之病。色身乃四大假合,本有生灭,难免不调,自当求医服药。至于四处求医仍无起色者,或恐为业力所感之病,此种病情则当求助于佛法,一心忏悔往昔过愆,真诚改过,礼拜诵经,多做功德,以期能解怨释结。众生着相,尤好光怪陆离之异象,举凡放光、分身、飞天、遁地……往往穷追不舍。以此求着之心,极易为谈玄说怪者误导,或为神棍所骗,终至倾家荡产,身败名裂。实则,纵有通天之能,若烦恼不断,贪嗔痴不除,轮回之苦,在所难免,于生死有何益哉?切不可求见瑞相,当以降伏自我为修行本分。若由心性下手,把烦恼弄通,方可名为真神通。
展开全部
你的逻辑出错了。
目连只是用神通看出其母的去处,至于如何超其母,他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才去求佛帮忙。他的神通破不了因果。
至于为逝者做佛事超拔,佛菩萨只说亡者可以获益,没说会解脱。据《地藏经》利益存亡品 :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至于目连之母的解脱,是因为因缘实在殊胜,几乎是集佛及以下整个僧团的力量完成的(目连做了斋供,所有僧人随喜)。现在谁有这个福德与条件?
要想深入了解超拔的原理,就要多读书,深入经论,多与法师讨教。居士以为如何?
目连只是用神通看出其母的去处,至于如何超其母,他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才去求佛帮忙。他的神通破不了因果。
至于为逝者做佛事超拔,佛菩萨只说亡者可以获益,没说会解脱。据《地藏经》利益存亡品 :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至于目连之母的解脱,是因为因缘实在殊胜,几乎是集佛及以下整个僧团的力量完成的(目连做了斋供,所有僧人随喜)。现在谁有这个福德与条件?
要想深入了解超拔的原理,就要多读书,深入经论,多与法师讨教。居士以为如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业力是无法以神通改变的,如果神通可以改变恶报,解救地狱的众生,以佛陀的慈悲以及神力,肯定会将所有众生都解救到人间或者天上,然后对他们讲述佛法,使他们全部解脱。
但为什么没有呢?-------请思考一下。因为神通是无法改变业力的。
只能通过自己的持戒、修善等,改变自己的命运。
佛陀说过:佛陀唯导师。
佛陀只是引导我们解脱的老师,不是万能的神。
但为什么没有呢?-------请思考一下。因为神通是无法改变业力的。
只能通过自己的持戒、修善等,改变自己的命运。
佛陀说过:佛陀唯导师。
佛陀只是引导我们解脱的老师,不是万能的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时间你看看<<盂兰盆经 >>就明白了
并不是他自己供养出家僧人.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只、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
并不是他自己供养出家僧人.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只、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大目键莲尊者是四果阿拉汉,已经解除了一切烦恼,不可能再悲啼泣声。因此,这个经里面的目连,肯定不是佛陀的大弟子大目键莲尊者。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大目键莲尊者是四果阿拉汉,已经解除了一切烦恼,不可能再悲啼泣声。因此,这个经里面的目连,肯定不是佛陀的大弟子大目键莲尊者。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