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学习好语文?? 20

 我来答
芮凝
2006-09-13 · TA获得超过8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3万
展开全部
怎么去学习语文?

"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我对学习方法的理解。高中的课程比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点,学习方法决不可能千篇一律。最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找出这门学科的规律,获得入门的途径,再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不同学科不同的学习方式。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们必须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改进,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有的人说考语文要凭运气,也有的人说要看感觉。运气好或者感觉对的话,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甚至有可能爆个冷门。刚开始我也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每到考语文之前就要"酝酿"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谓的"感觉"。后来,通过与几个同学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师兄师姐们介绍学习经验的书,我渐渐觉得,学语文,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的。�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我比较喜欢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看《散文》,是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教我语文的陈武老师是一位文学功底很深的人。他的课真正花在课本上的时间并不多,他更愿意教我们一些从课本里引出来的知识。三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文学修养方面提高不少。记得当初他向我们推荐《散文》时,没有说太多,只有几个字我印象特深:"腹中有书气自华。"于是我开始学着欣赏《散文》。刚开始时,也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后来,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微妙的感觉,我仿佛一下子就被文字的美攫住了。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一段很普通的经历到了作家笔下,却完全可以获得诗一般的美感。我喜欢反反复复地读那些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文字,直到把它们背下,然后不经意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笔果然有了提高。同时,通过揣摩作者的感受,不知不觉我就养成了一种爱思考的习惯,这一点在做文字表述题的时候特别有用,下手更快,思考角度也更准确。�

此外,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记得高三那年,老师让语文科代表每天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抄些成语或容易出错的词语、容易读错的字等,下课后大家都会自觉地去看一看,一些细心的同学还会把它们都整理在一个本子上。到高三下学期做模拟试卷时,我们班同学在这种题上出错的已经很少了。�

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除了个别"感觉"突然变得特别好的之外,平时是怎样的水平,高考就会考得怎样。与其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着"奇迹"出现,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功夫练到家。考前语文基本上是没什么好复习的,但也不是完全放弃,你可以在复习的间隙看看文学常识,翻翻杂志什么的,或者做一两份模拟试卷,保持对题型的熟悉程度也就足够了。最重要的还是信心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平时语文成绩不稳定就对自己失去信心,放下一切的包袱,你一定会在高考考场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语文,有人认为语文最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似乎无论他们再怎么努力,起色似乎不大,总的感觉就像是有力无处使,也就是物理中的"不受力","做功为0",事实上,这是由语文自身的转点决定的,语文知识面宽,什么学、词、句、段的分析,什么名言警名等等都包括在里面,而语文考试时不可能什么都考到,因此一些同学在往语文上下功夫时,由于坚持时间不长,过于急躁往往收效不大,甚至毫不起色,对此,我有深刻认识,曾记得高中时,我语文最差,每次考试都是100多一点,在高三第二期第一次模拟中我语文竞然才96分(班上倒数第8),后来,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我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优秀短文以增强语感,同时每隔一天做一篇作文,当时我是怎么阅读作文的呢?很简单,每天晨读时,我都会抓出一些自以为good的文章的声朗读,声音越大越好,还有写作文,开始时,我模仿人家的写,甚至干脆"抄袭",其实抄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通过抄,你就可以体会一篇好的作文它是怎样组织结构的,怎样构思的,怎样谴词造句的。就这样,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当然开始时,没多大用(表面上),但是,在最后的模拟一、二、三中,我的语文成绩分别是126、127、以至在高考中我的语文得了131分,从而保证了语文的不失败,为进入清华奠定了最好的一步,所以在最后我总结――学语文有二个字的秘诀――"坚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还有,要好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的古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时去问老师,及时地弄明白,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切记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积累,会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语文这门艺术,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样,我校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多写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懂得了这些,再来学习语文时,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我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时,不学好也难了!

=================================================================
我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的总结
初中阶段的我,不仅努力学习了课内的文化知识,还留心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渐渐地,我形成了一套有我的特色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你真正了解了我的学习方法的内涵与真谛的话,你会发现这一方法不仅仅是用于我,还适用于很多同样的同学。由于我接触的中上等的同学比较多,此方法更适用于学习上不错,但总也不能十分拔尖的同学。
其实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我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把我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方法告诉大家。这样才能真正使那些读过此文的人受益。学习别人的方法切忌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通过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收获。
还要在这里强调一点: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此句引自肖复兴肖铁的《我教儿子学作文》1996年4月第一版211页)
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经验。我的思想也许比较独特。合理的可以自己试试,偏激的干脆掠过不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 务学与求道
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 态度决定一切
5、 不强调进步
6、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 学习别人
一、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
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
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最大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许多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
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只介绍两种方法。
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
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得好一点。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兴趣。我初三的下半学期,有一个阶段政治很差,又没有什么兴趣。但我觉得必须提高政治的成绩了。于是我每天回家先写最难办的政治作业,经常主动地找政治老师探讨问题。就这两条措施,十天之内使我的成绩大有长进。
可以说: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须重视兴趣。
二、 务学与求道
还是要引用孔子的一段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它揭示了务学与求道的基本关系。
务学就是学知识学本领,掌握技能;而求道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思考得来的有关事物一般规律的普遍真理(在这里可以认为是那些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务学与求道又可以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保证二者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务学和求道结合的好处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出苏轼的《日喻》来读读,那里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
搞好务学与求道之间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思考和实干结合上,二是在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上。
思考和实干必须结合:在学习中应该善于思考,从学到的每一点经过思考能够扩展出许多知识,这样就丰富了你学习的内容。这里仅举一例。初二物理学习压强时涉及了连通器原理。书上是这样写的:“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人教版物理第一册2000年3月第一版156页)那么就可以这样思考上端不开口的是什么样子的(托利拆里管),思考下部不连通改为上部连通是什么(虹吸现象),思考连通器中不装水而装了两种不同的液体会怎样(液体压强的计算),思考连通器中的水如果流动会怎么样(液体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思考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船闸的原理),思考在一个水面施加压力,另一个水面产生向上的压力是多少(帕斯卡定律,千斤顶的原理),思考如何证明水面会相平(平衡力)。一个定义,引出了7个思考。这样你的知识就大大地丰富了。
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必须结合:通过思考得到了学习的方法,就一定要试一试,通过尝试为自己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反复的思考这些经验又能够想出新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不断的有新的学习方法。这才是确定学习方法的方法。
搞好了务学与求道的关系,是使自己永远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的必要条件,也是不断保持最新、最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要点。坚持思考与学习同步发展代表着先进的学习方法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学习理论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掌握最广大知识的能力水平。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二者要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三、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在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自信是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部分之一。
有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人们往往归结于自己的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往往忽视心理上对学习成绩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心理上的调整是要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努力与否)的。在学习中,心里安静,就能够踏下心来认真学习,做题;心理积极就能够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自己的前进;同样的,心里信任自己,总并不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能够不胡乱猜忌自己已经做出来的答案。这点看似很小,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考试的时候,你会省下时间去检查那些自己确信正确的题目,一是考试以后你心里会变的有根。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自信心不是无端地建立起来的,而是自己要有过硬的本领扎实的基础。这些会在下文中写到的。
做理科题应该能够做到:做完之后自己就知道正确与否。其实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对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将你已有的能力极大的发挥出来。他在你学习的过程中处处有所体现,所以它的作用的确是很大的可以说:我是自信造就的成功者,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自信的更加成熟。
说了那么多,还是说一点实际的东西吧。你如果要创造自信,关键的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强者的地位。如果你有强的科目,那你就可以找一个在这方面不如你的,对他说:“我决定要帮你学某某科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给他讲题,给他找题做。这是创造自信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也可以做一点别人多忽视的题,使成绩有很快的上升,也能够增强自信。
自信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你有自信,你就可以说自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者。
四、 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足球,同样适用于学习。
学习中的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动、进取和奋斗。
拥有一个主动的态度十分重要,可以说:“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遇到了每一件事绝不退缩,积极地去做,这就是一种主动的态度。主动可以使你比别人多许多做事的时间,可以比别人多做许多需要做的事情。你得到的练习就会很多,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
进取可以让你不停地向上,防止人变得堕落。向上看,至少能够不往下走。这里不再多说。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
态度是实力的前提,有良好的态度才能题得到自信、过硬等一系列的东西。态度和兴趣同等重要。
五、 不强调进步
说了那么多进步的东西,好像只要这样做就能够进步似的。其实事情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你进步别人也进步,就体现不出来。非但什么时候产生了跨越式发展了,才有可能看得出来。不进步或小幅度的退步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停滞不前,那你就已经在进步了。如果你初中三年在学校的名次都没有变,那你就已经是进步了。因为你学的知识越来越难了。何况大家都在进步。
暂时的停步不前是为你得下一次更大的进步做准备,所以要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没有效果作为平常的事情。毕竟有很多事情是不随人愿的。
六、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过硬,就是基础扎实。这是学习的核心问题。记住,无论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都必须有利于使自己的基础扎实,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及以更高水平的能力,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这是我们评判学习方法是否对自己有利的根本依据。而其中核心就是扎实的基础。
扎实的基础可以使成绩稳定,扎实的基础可以使每一次考试无所惧怕而坦然面对,扎实的基础保证做题的速度与质量兼得,扎实的基础可以使……它的好处很多很多。做到就更非易事。
据我理解做题时最好的方法,但不同的人做题会有不同的效果。做题少的人不一定学习差,做题多的人也不一定就成绩好。
做题有助于过硬,所以做题十分有必要。老师留的题不可不作,但自己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充一些练习。
选题上是有学问的。做什么样的题要根据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来决定。要是自己做题更加熟练,就需要找一些并不是很新颖的一般题来做,这种题不厌多做,几十道题如果涵盖面广的话,可以多做上几遍。初二的时候,我的整式计算很差,几十道题全是枯燥的计算,我不停地做了好几遍,一上午就使自己的纯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长进。如果要多见见各种类型的题目就一定要找新颖的题。如果要锻炼自己的解体能力,就要找大题由简入深做下去。
做题一定要做细,必须落在笔上,最好能够写过程。只有做精做细,才有条件将来做大做强。做题切不可着急,需要心平气和,像品咖啡一样,慢慢地“品味”你所做的几道题。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做题。应该记住做题是“宁缺毋滥”的。
抽空做题也不是不可能,但最好细微的时间被用到文科上,这样文科和理科就能够综合地发展了。
七、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把玩和偷懒放在一起,但他们实际上是两个问题。
玩主要指在学习之余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另外还要通过玩来放松身心,使下一次的学习更有效果。兴趣爱好可以使人有机会调整自己的身心,有办法通过更换自己的注意力所在,来调整自己的兴奋点。有了爱好,也有助于培养学习上的兴趣。爱好决不是占用学习时间没用的东西,它有利于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及其他一些事情的效率。这种爱好必须是自己真正喜欢的,而不是别人逼迫的。做消耗体力的运动也能够缓解脑力上的疲劳。
偷懒实际上是指寻找更好的方法。这里只适用于理科。当遇到一道十分复杂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往下做,不要用麻烦的方法解决。花点时间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不仅节省了你解这道题的时间,也提高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作用。女生学理科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偷懒。
硬学不会有最好的成绩。如果多出去旅游还能丰富一下自己的经验,可以培养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人经常做到以上两点,可以变得有灵气。这就是有些人不那么努力就会取得很好成绩的道理了。
八、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有一次数学考试,没带手表。考试的是很特别着急,结果十分不理想,由于着急好几道题都不会做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在考试的时候带过表。考试,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应当以平常心对待。考试不过是检测你对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这仿佛就是测肺活量,测量你到底有多大的呼吸量。没有什么区别。应该抱着“有多大劲儿,吹多大气儿”的思想来考试。这样你就能够轻松地面对考试。
考过试了,就很自然地要分析考试。分析得正确与否,关系重大。
分析之前,假定这次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这样能够使分析错了的不良后果减小到最少。
第一步,想一想,这次考试自己满意不满意,对什么满意,又对哪些方面不满意。再想想,这次考试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例如:第一次考试、没有复习的考试……如果有这种特殊情况,那么这里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1、 考得不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努力,我就不信下回我考不好的!
2、 考得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一时侥幸,还得努力,看下次才是印证我的实力的时候!
如果一切正常就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自己是不是偏科了。这时应对弱项多加练习
第三步,自己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丢分。智力因素就要调整自己的方法,非智力因素就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第四步,作下一步学习的计划。
第五步,认真修改自己的分析。
最后,看看自己在年级里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要太在意,不过大幅度的下降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了。
在学习的始终,贯穿的就是计划的制定。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要不停地制定,例如:晚上先写什么作业,最近几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做哪的课外题、攻克哪方面的难关……)这都很好制定。
长期计划制定以后必须坚持谨记,卧薪尝胆就是长期计划成功的最好的例子。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是十分成功的长期计划。
计划的制定切忌过高过大,尤其是短期计划,制定时必须考虑到它的可行性。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计划实行。
制定计划还要重视它的指导性。计划一定要有计划的价值。用它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必须要看出计划是你的效率提高了,你的生活不再是那么没条理了才好。
说了这么多,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去。这就需要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以后,对自己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你现在是这样,不调整你会永远是这样,不会发生变化。那么渐渐地你就失去了主动,再要想自主的调整就很难了。
调整也分步骤
1、 没有好的办法,或拿不定哪一种好时,就不要调整,因为调整会浪费你的时间精力,到头来没有多大的成效反而得不偿失。必须考虑到前面我的道的学习中的“三个有利于”
2、 小的调整直接进行,大的调整需要有一个试用期,实行大的调整前,必须考虑慎重,我们不能输掉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3、 在考试中印证自己,如果和自己的预想一样,就进行下去。不一样,就进一步调整
4、 很久以后,回想自己的调整。看看这个调整是不是有效,能不能得出什么结论来。为以后的生活积累经验
调整是取得进步,不断向上前进的必由之路。
九、 学习别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总会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别人做了什么自己不做的事,就应该想想,我这样做对我有没有益处,这是他成功的秘诀吗?这是我学习别人的主要方法。
不要避免与比自己成绩好的人说话,他们有很多地方是你所没有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必要的时候厚脸皮一点,向比自己强的人多请教一些东西,探讨一些学习的方法。这些人往往是能够给你最大帮助的人,他们的无意的一句话,也许会使你茅塞顿开。这都说不准的。
比你成绩差的人未必处处比你差,他们之中也有你学习的地方,你必须分清什么样的是造成他们不如你的原因,就不要学。而提炼出来他们身上的精华。
王羲之曾经集合众家之长,才能尽变古体,被世人尊为书圣。《吕氏春秋》曾经集合诸子百家思想成为一字千金的难得好书。韩非子也曾集合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学到的知识尽为其所用,成为世代传诵的圣人。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的集大成者。发明者、创造者,都没有留下姓名,只有集合了那些发明创造创造出巨大的价值的,才是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学习所有的学习方法,尽为我们所用,才能够有成绩上质的
若涟
2006-09-01 · TA获得超过10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中学阶段所学的各门学科都是基础学科,语文则是中学阶段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工具。语文学习好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学习如此重要,但实际的情况怎样呢?早在一九七八年,吕叔湘先生就在《人民日报》上发出呼吁:“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大家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在,语文教学比那时已前进了一大步,但吕先生提出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思。要提高效率,涉及的问题很多,教育体制的改革,教材的改革,教师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等。这些问题人们谈论已经很多,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仍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事实上,采取不同的方法,学习效果是不同的。培根说得好:“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任何人要想酿出知识的蜜来,绝对不可不研究学习的方法。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交给学生兔子,不如交给学生猎枪。如果我们同学不会猎取兔子,得到几只兔子很快便会吃完;如果学会了猎取,那么兔子就会取之不竭。在中学阶段,如果能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将来进一步深造或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实际上,在相当一部分同学中,学习方法是相当落后、相当陈旧的。笔者调查了一部分同学,发现这几种情况:

l.拼消耗型。这种同学不惜工本,对语文投人大量时间,课文、注释、知识短文,全都了如指掌。可是,他们根本没有考虑效益问题,那一点成绩全是靠大量时间换来的。这种类型的同学,所占比重较小,因为不少同学觉得语文成绩提高速度太慢,不愿在语文上多花时间。

2.突击型。平时对语文从不问津,到了期中终未考试,抽出一点时间应付一番,反正不求高分,只要混得过就行。采用这种方法的同学很多,他们的卷面成绩并不太差,但由于不少知识是考前突击强记的,所掌握的内容并不巩固。

3.补窟窿型。这些同学只有在发现语文学习出现问题时,才投入一点精力,但往往收效甚微。因为问题的出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窟窿一大很难补,到最后补不胜补。在语文学习上,许多同学采取的方法远不是科学的,甚至不少同学连要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个问题都没有考虑过,这实在是很遗憾的事。针对目前现状,本文拟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语文学习方法问题。

一、一个谈论了二千多年的话题

学习方法是一个至少谈论了二千多年的话题。我们读《论语》就可知道,早在春秋时代,孔丘就多次谈到学习方法,墨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直到康有为、梁启超、陶行知都对学习方法发表过精辟的见解。

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是战国后期思孟学派所作,全文一千二百多字,它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它的意思是如果学生善于学习,老师教学就不那么费劲而效果又很好。这“善学”二字实际上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核心。

怎样才算善学?古人提出的见解很多,很难一一列举,主要有这些:

(一)温故知新。《论语》的第一句就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看来,孔子是把温习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的。他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人们学习的知识很容易遗忘。温故,是巩固已学得的知识的一种的好办法;同时,由于温故对原有知识有了更深人的了解,就会有新的收获、新的见解。

(二)举一反三。《论语》指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记》指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两句话强调:只会背诵、记忆一些文章,那是不能做人的老师的,学习应该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许多人读书“务广而不求精”,结果“记不得,说不出”。要根除这种毛病,一定要下功夫熟读一些文章,要熟读到这些文章仿佛是自己写出来的一样;在此基础上还要精思,在没有疑问的地方找出问题,然后,逐一地解决这些疑问,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四)循序渐进。孟子特别强调要循序渐进。他讲了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从反面指出不循序渐进的危害。朱熹非常赞同盂子的观点,他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他还打了一个比方,一个饿慌了的人见到酒席,便不顾一切地把食物塞进口里,结果是什么美味也得不到的。杂乱无章地读书毫无收获。要真正学到知识,那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逐步地向前。

(五)劳逸结合。《学记》上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它的意思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学习正课,课外休息时也要有相应的作业;上正课时要认真学习,休息时应轻松愉块地娱乐和游戏。劳和逸的结合,使学习有了节奏,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六)持之以恒。《苟子·劝学》中有几句非常有名的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功的,它要靠长期的积累,长期的努力,所以持之以恒就显得特别重要。

(七)实习实用。这是清初颜元提出的学习方法。他反对宋儒主张的静坐读书,穷谈论理。他认为,要学得真知,非躬行实践不可,要在实际中学习,在运用中学习,这种方法摈弃了那种学究式的静坐读书的方法,很有意义。

上文列举了古人谈到的有代表性的七种方法。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在考虑采取何种学习方法时.应该继承借鉴这一份遗产,应该根据今天的现实,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营养。

但是历史毕竟翻到了新的一页,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方法论巳经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语文的学习方法也随时代的进步而有了崭新的面貌。

二、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

学习语文我们应该寻求什么样的方法呢?

我们寻求的方法必须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学习上的高效率。例如在学习拼音时,en和eng很容易混淆,一个一个去记,不胜其烦。怎么办?我们可以作些分析。韵母为en的字比韵母为eng的字少得多,只要我们记住韵母为en的字,韵母为eng的字也就掌握了。韵母为en的字也不少,我们可以编出两个表:

表一 门刃分壬 本申 贞

艮辰 肯 参贲甚真

表二 人吻尘 甄婶奔

奋畚焚霸臣 针深身沉阵

森亘岑 肾稳箴

刎橙衬砧 臻朕圳

凡有表一的字充当偏旁部首的,韵母均为en;表一未涉及的韵母为en的常见宇,包括在表二中。这样记住表一和表二,en和eng就不会混淆了。这无疑是一种最优的方案。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解决in和ing,z、c、s和zh、ch、sh混淆的问题。

(二)个性化。每个同学各有具体情况,有人基础好,有人基础差;有人记忆力强,有人记忆力差……具体情况不同,所采用方法也不尽相同。别人的鞋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脚,决不能把别人采用的方法生搬硬套一番,而应该分析自己各方面的条件,认真考虑自己采用何种方法学习语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实践中,逐步淘汰那些不太有效的方法,建立起适应个人状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学习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法。从学习的过程看,可分为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作业的方法;从知识接受的过程看,可分为领会的方法、巩固的方法、应用的方法;从智力结构看,可分为感知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思维的方法等等。本文不采用以上种种分类法,主要从实用的角度,谈谈语文学习的方法。

(一)网络法。我们学习某一门知识时,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效的办法是先对整个体系有个大概的了解。例如,一个高中毕业生准备应试,他应该了解如下的体系: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修辞 现代文阅读

基础知识 阅读

文学常识 古文阅读

文化常识

文章学知识

记叙文

议论文

作 文

说明文

应用文

在这个体系里,基础知识是为阅读、写作服务的,.阅读和写作互相依存,互相促进;阅读得法可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而写作水平提高了又反过来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了解了整个的体系,就可以明白语文学习应该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学习基础知识,应该把它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加以理解,决不可离开语境孤立地去学习语法、修辞等等,那样学习的知识是僵死的、孤立的、无用的。

了解了整个体系的梗概,还应深入了解母系统下面的子系统,例如文化常识,我们还可以把它解剖如下:

职官知识

科举知识

纪年知识

乐律知识

度量衡知识

冠服知识

饮食知识

文化常识 货币知识

兵器知识

赋税知识

礼仪知识

姓名知识

避讳知识

地名知识

……

如果把所有的子系统都解剖开来,就会发现,中学语文的知识体系大约包括一百多个知识点。了解了这个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就会胸中有数,哪一个知识点已经掌握,就不必多费时间;哪一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太牢固,就要继续巩固;哪个知识点尚未接触,以后遇到这方面的知识时,就要下功夫掌握它。

掌握了这个体系,我们解决问题时,就有了居高临下的优势。遇到具体题目,也就能比较容易地确定运用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的有关知识去解决问题。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整体上掌握了知识,解决问题便会得心应手。

(二)提炼法。许多学习得法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把知识加以浓缩,容易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便于掌握和运用。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曾经说过,他初演戏时,往往戏演得不长,后来,戏越演越长,最后,加以提炼,又演短了。梅兰芳大师的这些话对语文学习有启发。短一长一短,这个过程中第二个短与第一个短有了质的变化,这是去粗存精的短,这是扬弃了杂质后的短。学习语文往往会经过薄一厚一薄的过程。起先,语文知识很少,经过刻苦学习知识越来越多,而后吹尽沙石始见金,留下的金,从量上看确实少了,从质上看却有了飞跃。在薄一厚一薄的链条上,我们特别要重视由厚变薄这个环节。换句话说,会学习的人应该会提炼知识,应该独具慧眼,把握住最本质的东西。

例如古汉语词法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如下几种情况:

1. 将军冠。 (《汉书·霍光传》)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荀子·劝学》)

3.神弗福也 (《左传》)

4.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 (《左传》)

5.名之者谁? (《醉翁事记》)

6. 吏于土者 (《送薛存义序》)

以上六例加点的名词均用作动词,例一“将军冠”在一定语境中可能是偏正短语,但在《汉书·霍光传》里,这个“冠”却用作动词,是“戴上帽子”的意思。“水”前面有了能愿动词,“福”前面有否定副词修饰,“辇”前面有了介词结构,“名”后面带了宾语“之”,“吏”后有补语“于土”,所以这些名词都用作动词。这六种情况,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一般式:

‖名

[能愿动词]名

[ ]名 [副词]名

[介宾短语]名

名~~~~

名< >

这个一般式是提炼的结果,它由繁到简,从厚到薄,揭示了名词用作动词的本质:所谓名词活为动词,只不过是名词到了动词的位置上,像动词一样发挥作用罢了。懂得了这一点,对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另外几种情况,也就更容易理解了。例如:

7 驰而前 (动十而十名)

8 墓而葬 (名十而十动)

9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十名)

10 族矣 (名+矣)

11 雉兔者 (名十者)

上五例中,加点的名词都用作动词。这五例和前六例,表现形式尽管不同,但本质都一样,都是名词发挥了动词的作用。经过提炼,抓住了本质,知识就学得很牢靠,很轻松了。

(三)类化法。学习知识决不能举一反一,而要举一反三,举一反十。举一反十井非幻想。

“一”是个别的例子,如果这个例子是典型的,那掌握了这一个,也就掌握了一类。学数理化时,不少同学注意掌握典型例题,以后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就用类似的办法解答。这是学习上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迁移能力。学习语文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例如作文,不少同学视为畏途。其实,作文的类型是有限的。如果每种类型的作文我们都熟悉,以后作文时还会有问题吗?

例如《吸收与给予——绿树的启示》这个作文题。它属于引申型的议论文。这种类型的作文原材料一般说的是自然现象,写作时应该由自然现象谈到类似的社会现象。“吸收与给予”说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呢?说的是大树之所以能给人们以一片绿阴,是因为它大量地不断地吸收水分、营养。因此,联系社会现象时,所举例子,一定要类似;某教师教学出色,给于学生很多,是因为他吸收了大量相关的知识;某作家作品感人,是因为他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作品,长期深入生活,从中吸收了大量有益的营养;某科学家作出伟大贡献,是因为他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科研成果……这则原材料的实质是强调为了更好地给予,必须大量的吸收。吸收,就是学习,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为了明天更好的给予,今天必须大量吸收。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通过这个作文题的分析,应该让学生掌握一类文章的写法。某作文杂志在叙述了一段原材料后,要求以“剪枝却为树成材”为题写一篇作文。它的写法和“吸收与给予”是类似的,应该由园丁剪枝使树木成材谈到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是为了让他成才。如果典型题掌握好了,类似的题目就会很容易解答出来。

(四)区别与联系。世界上万事万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不清事物间的区别,就会混淆事物的本质特征。不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可能孤立地看问题。语文学习中,也有区别与联系的问题。该区别清楚的问题,决不能含糊;该联系的问题,一定要从内部联系上加以探讨。

例如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同学们有时会区别不开来。我们不妨看下面两例:

1.(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盂子·尽心上》)

2. 匠人斫而小之。(《孟于·梁惠王下》)

这两个“小”字,前者为意动,后者为使动。前者这个“小”,只是意念上觉得天下小了,其实天下并没有真正变小。而后者却不同,匠人确实使本头变小了。这两例一比较就会知道使动和意动的区别.容易混淆的知识区别清楚了,才能真正掌握它。

学语文也不可不注意“联系”。例如,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几乎每一篇都要分析主题和写作特色。不少同学把这两者完全割裂开来了。其实,作品采取某种写法,完全是为主题服务的。《祝福》一文写作特色之一就是出色的肖像描写。小说的几次肖像描写,写一个活生生的年轻妇女,在封建礼教罗网里怎样变成了一个活死人!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形象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认识不到写作特色与主题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不能透彻地理解写作方法,也不能透彻地理解主题。事物本来是在联系中存在的,我们在认识事物时,怎么能不从这种联系上去考虑呢?

(五)理解与记忆。语文学习效率较低,与一些同学不能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是有关的。学习语文既要记忆,又要理解,这毫无疑问。但是,该理解的却去记忆,该记忆的却去理解,这种错位就会降低学习效率。一般说来,我们应该记注音、词解,应该记古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我们应去背诵规定背诵的课文,应该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等。关于记忆,有几点话要注意:第一,该记的一定要记准确;第二,词解及古文中的实词、虚词应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记忆;第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第四,应该知道记忆有多种方法,缩略式记忆、编造联想记忆法、故事化记忆法、谐音记忆法……记忆专家们总结了上百种记忆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挑选一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记忆中去。

理解在语文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的分层、写作特点、主题等都应该理解。重要的是学会分析的方法,决不要去背什么主题之类的内容。在做基础知识的题目,例如点标点、排顺序、改病句也决不能只是对答案,而应问个为什么,从解题中找出答题规律。

(六)归纳与演绎。中学阶段并不要求学生掌握逻辑知识.但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并非难事。

如果每个同学学会归纳法,就会自己找到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例如,同学们经常问:我们该怎么鉴赏散文?如何欣赏诗歌?其实,只要指导同学把课文中几篇散文、几首诗歌的预习提示的有关内容综合一下,就会找到方法。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它能帮助同学们把个别的经验上升为普遍的规律,这种方法对同学们总结语文学习经验很有好处。

另外,也要指导同学们正确地使用演绎法。同学们解答题目,实际上是运用普遍规律解决个别问题的过程。要提高答题的效率,首先要保证前提正确,其次要保证推理的过程正确。这种方法运用纯熟了,也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学习的方法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谈以上六种。

总之,语文学习的方法问题,应该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重视。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必须花大气力研究学习语文的方法。

参考资料: http://www.stxzx.com/jyzzy/yw/xuefazhidao.ht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决策者说
2006-09-09 · TA获得超过65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2万
展开全部
语文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短期见效的容易事,不可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

平时至少应该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甚至看似无关的知识,应该有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美妙有趣的语言素材统统存将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膨胀、壮大、丰富、充实,到时候“钱包”鼓了,自然“财大气粗”、左右逢源了,谅不至于现在这样“捉襟见肘”吧?

另外,你真得琢磨语言这玩艺儿——它太神奇美妙了。理论上讲,世上的一切都在语言的囊中;每有一种事物——无论是客观、宏观的大千世界,还是主观、微观的人类情感——都必有一种语言形式与之对应。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就是寻到那种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而且这个“形式”一定是既带有你的鲜明的个人风格,又符合客观实际和其他同种语言使用者的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

你也许又问了:“那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我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

夫子说:此言差矣。你至少每周有5节左右的语文课吧?你手里至少有语文课本还有语文读本吧?你不至于从来不看《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或其他报刊杂志以及常更常新的畅销书籍吧?每学一课,你至少首先可以新认识几个字词吧?至少可以新熟悉一两个漂亮的句子吧?如果文章字字珠玑、妙语迭出,充满哲理,则不止一两句吧?至少可以从中学到或借来一两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技巧吧?就内容而言,你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科学知识的拓展或思想感情的启发和熏陶吧?当你的思维被激活,你总会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吧?马上动笔记下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情感的碎片或火花——这便是语文学习的较高境界了。难道就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没的可学、无物可抓么?

从理论上说:天地宇宙有多大,你的语文课堂就该有多大;天下众生有多多,你的语文老师就有多多;文字读物有多少,你的语文课本就有多少。用我们语文界的行话说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向你传达有关语文的有用信息,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类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关键是我们往往缺少灵敏的接收器和聪明的翻译家(诗人、小说家都是)。

回到语文学习上来,我们无非是要在老师指导下——或干脆自学,达到这样两个目标:

一.形式上,拥有足够的词汇量(理论上当然越多越好),掌握相应的语言游戏规则——语法、修辞、章法、逻辑等等,积累比较丰富的语言使用经验。

二.内容上,因为你是中国人,你在使用自己的母语,所以你至少应该顺便的、自然而然的接受、继承并理所当然的热爱、弘扬借助汉语赖以传承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当然是这种文明中的精华),进而拥有一颗地道的中国心、纯粹的民族魂,从而使你从肤色、头发,到行为习惯,到灵魂情感都是真真正正的、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子孙和公民。你应该借助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包括还通过学习借鉴利用这种语言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和智慧,进而成为一个宽容、仁慈、文明、大度、优雅、从容的现代公民。

仅仅实现第一个目标,我还不能保证你的生命质量和灵魂质量;只有实现了第二个目标,你才可以说是完成国民教育也是自我教育的根本任务,达到了理想的教育境界也是理想的人生境界。至少你要一致保持向这个方向的努力。

这第二个目标,也许对应试没有明显的直接“疗效”,但它至少可以使你的作文在思想情感上出手不凡、高人一筹。这就是语文学习为什么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做人学习的道理。语文学习必然会使我们原本粗糙浅陋的心灵日臻细腻、丰富、深刻、美好。

第一个目标只会给你考场答题和作文的技巧和皮毛(形式),不会给你更持久、更长效的“内力”——充实的内心,高尚的灵魂,伟大的理想,博大的人文情怀等等等等。

总之,语文的学习,关乎生命的质量,关乎灵魂的质量,万万不可忽视的。而要想学好语文,是没有什么捷径和诀窍的。如果说有,那便是时刻保持同语言文字的最亲密接触,时刻保持对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和 卓越智慧的零距离接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悠远深蓝
2006-09-01 · TA获得超过108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7万
展开全部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必须首先喜欢上你语文这门课;
然后喜欢你的老师,你已没有选择老师的机会,所以不管你的老师水平如何,他毕竟是你的老师,你就要喜欢他,然后听他的课你就才有兴趣;
另外就是多看课外书籍,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光懂的书本上的那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考试课本上的只占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他的都是课外的;
再就是作文了,这个在整个语文学习中都是很重要的,要多看多记多想多写;
最后就是多研究一些试卷,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规律,当然这是从应付考试的角度来说的。
学好语文终身受益!希望你早日摆脱苦恼,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好办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Otdq5698
2021-08-06 · TA获得超过17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341
采纳率:15%
帮助的人:127万
展开全部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vCWgG-gnepPtznySWMmFg

 提取码: mrju

通过童话、寓言、儿歌等内容,力图从孩子发展领域所涉及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创造力、观察力、注意力等方面为孩子将来学好语文打基础。 

希望这份文件可以帮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