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不让苏联陷入两线作战
德国在进攻苏联的时候,为什么东方的日本不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让苏联陷入两线作战?如果日军不南下(不是指南下中国),做出一副虎视眈眈西伯利亚的样子,苏联就不会把西伯利亚的大...
德国在进攻苏联的时候,为什么东方的日本不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让苏联陷入两线作战?如果日军不南下(不是指南下中国),做出一副虎视眈眈西伯利亚的样子,苏联就不会把西伯利亚的大量苏军调往欧洲,那么德国可以战胜苏联吗?
当西伯利亚的苏军调走之后,日本应该立刻进攻苏联,帮德国一把 展开
当西伯利亚的苏军调走之后,日本应该立刻进攻苏联,帮德国一把 展开
16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德国当然想让日本两面作战,苏联也非常当心这点。因此将数十万西伯利亚远东驻守在与东北蒙古交界的大片区域。
2、而日本一方面由于太平洋战争、中国战场使用了大量军事力量,无力进攻苏联,另一方面由于1920年日本进攻苏联诺门坎地区被苏联打得满地找牙,日本发现两军无论在装备上还是战略、战术思想上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也不敢进攻苏联,反过来,到是驻军数十万东北军与苏联远东部队牵止。
3、不过小日本的心思苏联是猜不透,而且在远东国防安全上是必须万无一失,因此仍然派兵把守,防止日本进攻,但到了后来,苏联一个叫佐尔格的间谍探知日本无打苏联的准确计划后,苏联又再接合各类信息情报综合和佐证,才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将远东军调来,我们在保卫莫斯科电影中看见的着白色伪装的坦克和士兵就是远东军。
4、你后面提到的为什么日本不一开始就进攻苏联,除了我上面说的日本没有把握胜苏联,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侵略别国要想的是现存的资源和财物,去死那么多士兵,硬是从一个狮子手上搞来大片被大雪压着少有人烟的只有几个稍大城市的西伯利严,有什么用呢。要知道从东北出发到有大城市的地区需要五六千公里的路程,而德国一进攻就可以占石油,占城市,占人口,占资源。日本一想这合作我肯定不敢。你说对吗。
2、而日本一方面由于太平洋战争、中国战场使用了大量军事力量,无力进攻苏联,另一方面由于1920年日本进攻苏联诺门坎地区被苏联打得满地找牙,日本发现两军无论在装备上还是战略、战术思想上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也不敢进攻苏联,反过来,到是驻军数十万东北军与苏联远东部队牵止。
3、不过小日本的心思苏联是猜不透,而且在远东国防安全上是必须万无一失,因此仍然派兵把守,防止日本进攻,但到了后来,苏联一个叫佐尔格的间谍探知日本无打苏联的准确计划后,苏联又再接合各类信息情报综合和佐证,才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将远东军调来,我们在保卫莫斯科电影中看见的着白色伪装的坦克和士兵就是远东军。
4、你后面提到的为什么日本不一开始就进攻苏联,除了我上面说的日本没有把握胜苏联,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侵略别国要想的是现存的资源和财物,去死那么多士兵,硬是从一个狮子手上搞来大片被大雪压着少有人烟的只有几个稍大城市的西伯利严,有什么用呢。要知道从东北出发到有大城市的地区需要五六千公里的路程,而德国一进攻就可以占石油,占城市,占人口,占资源。日本一想这合作我肯定不敢。你说对吗。
2009-10-14
展开全部
二战诺门坎战役 朱可夫给日本关东军上了一课
唯有聪明的冒险,才是真正的勇敢。如果一位军人能够记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话:“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害怕,什么时候不应该害怕,这才叫勇敢。”那么,当历史将其推到那个时刻时,他往往会成为改写历史的人。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中,原来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战略,即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向北进攻西伯利亚;一个是南进战略,即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想敌,向南进攻南洋群岛。日本陆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向北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而日本海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南进攻南洋群岛。究竟采取哪一种战略,关系到把日本军事力量的重点放在什么方向的问题。日本陆海军争得非常厉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决策层决定采取“南北并进”战略。根据这个方案,陆军军备以实施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苏联作战;海军军备以实施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美国作战。
这个战略是个折衷方案。但是,北进战略仍然强势,日本并没有动摇北进的企图。然而,1939年后,日军却放弃了南北并进的战略,采取了“南进战略”。
这要从诺门坎事件说起。
一直主张“北进战略”的日本陆军,积极准备对苏联的进攻。1939年,中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陆军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集中兵力与苏联作“武力侦察”式作战,于是挑起了诺门坎事件。
诺门坎位于中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地区,隔哈拉欣河与蒙古相望。苏联把这个事件称为“哈拉欣河事件”。1939年5月12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师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率部向驻守在这一带的苏军第57特别军发起攻击。后来,日本关东军第6集团军也投入了作战。
诺门坎事件开始时,苏军第57特别军军长名叫费克连科,这个人是苏联国内大清洗后当的军长,缺乏作战经验,而且怕死。日军发起进攻后,他还在离战场120公里的地方指挥,对战场情况几乎完全不了解。所以,战役初期,苏军接连失利。
斯大林接到报告后,敏锐地觉察到日本的意图是试探苏军的实力,为其日后进攻苏联做准备。他认为,必须坚决粉碎日军的进攻,否则后患无穷。他决定派一个能征善战的人到那里指挥,这个人就是朱可夫。
当时,朱可夫正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斯大林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在中国战场考察过日军作战,对日军有所了解。
朱可夫是6月5日到达战场的。他严厉责备了费克连科,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视察部队。他根据最新情报认为,必须向这一地区增派部队,并决定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装甲作战。
斯大林满足了朱可夫的要求,连续向前线增派了57000人、542门火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和515架飞机。斯大林对朱可夫只有一句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溃入侵的日军,但行动不越过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
7月2日,日军趁苏军增援部队还没有到达战场的机会,向苏军和蒙古军队发起了猛烈进攻。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是:日军有38000人,苏蒙联军只有12541人,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然而,朱可夫沉着组织防御。苏军人少,但是坦克和装甲车却多于日军。朱可夫指挥坦克和装甲部队连续实施反击,不断疲惫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日军伤亡惨重。
小松原道太郎原来担任过驻苏武官,应该说对苏军的作战样式有所了解,特别是苏军一度取消了装甲部队,使他记忆犹新。他没有想到苏军的装甲部队竟然能如此深藏不露,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对眼下这个名叫朱可夫的对手了解得太少了。日本人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个师可以打败中国 国民党的军队十余万人,却在兵力优于苏军的情况下,被打得如此狼狈。
于是,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向诺门坎地区增兵,为此,还专门组建了第6集团军实施诺门坎作战,司令官名叫荻州立兵。这时,日军兵力已达75000多人,并准备在8月24日向苏军发起更大的进攻。然而朱可夫却悄悄做好了反攻的准备。他使用的战法是: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诸兵种联合作战!
为了迷惑敌人,朱可夫在实施反攻前成功地进行了战役欺骗。比如,为了实现坦克攻击的突然性,他将几辆坦克卸去了消音器,然后沿前沿阵地不断地来回行驶,以此让日军对苏军的坦克调动习以为常;为了隐蔽反攻企图,朱可夫把几部功率猛烈的音响装置搬到前沿,模仿打桩机的声音,逼真地造成大规模修筑防御工事的假象,让日军误以为苏军不是想反攻,而是要实施防御。
这一切战役欺骗都取得了成功。日军没有料到苏军真的发动了反攻,他们的恶梦来了8月20日5时45分,朱可夫指挥苏蒙联军向当面日军发起猛烈的反攻。150架轰炸机、几百门火炮向日军前沿阵地、纵深炮兵阵地及部队集结地域实施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睡梦中的日军非死即伤,侥幸活命者也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个名叫小谷的日军上士这样记录当时的情景:
炮弹遮天盖地般地落在我们的前前后后,真可怕!观察哨想尽一切办法找寻敌人的炮兵阵地,但都失败了。因为敌人的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
随后,朱可夫下令全线实施进攻,日军狼狈溃逃。
作战中,朱可夫展露了他严厉果断的指挥风格。他曾在半天的时间里,在一个师撤换了2个师长。
当苏军向纵深进攻时,朱可夫命令步兵第36师攻打日军的一个阵地。这个阵地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日军抵抗得十分顽强,苏军这个师伤亡很大,师长发现再次进攻有困难,于是打电话给朱可夫请求暂缓进攻。朱可夫命令他再次进攻。过了一会儿,朱可夫打电话问这个师长是否继续进攻了,那个师长说,部队伤亡大,一时还无法向前推进。
朱可夫对那位师长说:“现在,我只问你一句话,你还能不能发起攻击?”
那位师长回答:“有困难!”
朱可夫立即说:“好,我现在解除你的师长职务,让参谋长接电话!”
参谋长接过电话后,朱可夫问:“你能否继续进攻,完成任务?”
参谋长说:“没有问题,司令员同志!”
“那好,从现在起,你就是师长了!”
可是,这位新的师长还是没有组织起新的进攻。朱可夫还没有听完对方诉说困难的电话,就打断道:“从现在起,你不再是师长,等候新师长的到来!”
他转过身,在自己的司令部里找到一名上校军官,向他明确了任务,并把炮兵预备队加强给了他。
第三个师长坚决按照朱可夫的意图发起了进攻,最后终于攻占了这个要地。
美国学者奥·钱尼在谈到这个故事时说:“这件事情奠定了朱可夫在斯大林心目中的位置。在整个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朱可夫成为斯大林的困难排除人,被派遣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危急问题!”
在朱可夫卓越的指挥下,日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伤亡和被俘了61000人,损失了660架飞机,被迫向苏联求和。9月16日,苏联与日本根据达成的停战协定结束了诺门坎战役。
日军在诺门坎战役遭到失败后,才感到自己不是苏联的对手,进攻苏联无异于以卵击石。这样,北进战略发生了动摇。不久,日本放弃“南北并进战略”,开始推行南进战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就是日本南进战略的产物。朱可夫通过诺门坎战役,成为了改写历史的人。或许正因为此,当朱可夫回到莫斯科时,斯大林亲自接见,表示祝贺与感谢,并授予他苏联英雄称号
唯有聪明的冒险,才是真正的勇敢。如果一位军人能够记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话:“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害怕,什么时候不应该害怕,这才叫勇敢。”那么,当历史将其推到那个时刻时,他往往会成为改写历史的人。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中,原来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战略,即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向北进攻西伯利亚;一个是南进战略,即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想敌,向南进攻南洋群岛。日本陆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向北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而日本海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南进攻南洋群岛。究竟采取哪一种战略,关系到把日本军事力量的重点放在什么方向的问题。日本陆海军争得非常厉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决策层决定采取“南北并进”战略。根据这个方案,陆军军备以实施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苏联作战;海军军备以实施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美国作战。
这个战略是个折衷方案。但是,北进战略仍然强势,日本并没有动摇北进的企图。然而,1939年后,日军却放弃了南北并进的战略,采取了“南进战略”。
这要从诺门坎事件说起。
一直主张“北进战略”的日本陆军,积极准备对苏联的进攻。1939年,中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陆军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集中兵力与苏联作“武力侦察”式作战,于是挑起了诺门坎事件。
诺门坎位于中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地区,隔哈拉欣河与蒙古相望。苏联把这个事件称为“哈拉欣河事件”。1939年5月12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师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率部向驻守在这一带的苏军第57特别军发起攻击。后来,日本关东军第6集团军也投入了作战。
诺门坎事件开始时,苏军第57特别军军长名叫费克连科,这个人是苏联国内大清洗后当的军长,缺乏作战经验,而且怕死。日军发起进攻后,他还在离战场120公里的地方指挥,对战场情况几乎完全不了解。所以,战役初期,苏军接连失利。
斯大林接到报告后,敏锐地觉察到日本的意图是试探苏军的实力,为其日后进攻苏联做准备。他认为,必须坚决粉碎日军的进攻,否则后患无穷。他决定派一个能征善战的人到那里指挥,这个人就是朱可夫。
当时,朱可夫正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斯大林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在中国战场考察过日军作战,对日军有所了解。
朱可夫是6月5日到达战场的。他严厉责备了费克连科,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视察部队。他根据最新情报认为,必须向这一地区增派部队,并决定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装甲作战。
斯大林满足了朱可夫的要求,连续向前线增派了57000人、542门火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和515架飞机。斯大林对朱可夫只有一句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溃入侵的日军,但行动不越过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
7月2日,日军趁苏军增援部队还没有到达战场的机会,向苏军和蒙古军队发起了猛烈进攻。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是:日军有38000人,苏蒙联军只有12541人,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然而,朱可夫沉着组织防御。苏军人少,但是坦克和装甲车却多于日军。朱可夫指挥坦克和装甲部队连续实施反击,不断疲惫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日军伤亡惨重。
小松原道太郎原来担任过驻苏武官,应该说对苏军的作战样式有所了解,特别是苏军一度取消了装甲部队,使他记忆犹新。他没有想到苏军的装甲部队竟然能如此深藏不露,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对眼下这个名叫朱可夫的对手了解得太少了。日本人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个师可以打败中国 国民党的军队十余万人,却在兵力优于苏军的情况下,被打得如此狼狈。
于是,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向诺门坎地区增兵,为此,还专门组建了第6集团军实施诺门坎作战,司令官名叫荻州立兵。这时,日军兵力已达75000多人,并准备在8月24日向苏军发起更大的进攻。然而朱可夫却悄悄做好了反攻的准备。他使用的战法是: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诸兵种联合作战!
为了迷惑敌人,朱可夫在实施反攻前成功地进行了战役欺骗。比如,为了实现坦克攻击的突然性,他将几辆坦克卸去了消音器,然后沿前沿阵地不断地来回行驶,以此让日军对苏军的坦克调动习以为常;为了隐蔽反攻企图,朱可夫把几部功率猛烈的音响装置搬到前沿,模仿打桩机的声音,逼真地造成大规模修筑防御工事的假象,让日军误以为苏军不是想反攻,而是要实施防御。
这一切战役欺骗都取得了成功。日军没有料到苏军真的发动了反攻,他们的恶梦来了8月20日5时45分,朱可夫指挥苏蒙联军向当面日军发起猛烈的反攻。150架轰炸机、几百门火炮向日军前沿阵地、纵深炮兵阵地及部队集结地域实施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睡梦中的日军非死即伤,侥幸活命者也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个名叫小谷的日军上士这样记录当时的情景:
炮弹遮天盖地般地落在我们的前前后后,真可怕!观察哨想尽一切办法找寻敌人的炮兵阵地,但都失败了。因为敌人的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
随后,朱可夫下令全线实施进攻,日军狼狈溃逃。
作战中,朱可夫展露了他严厉果断的指挥风格。他曾在半天的时间里,在一个师撤换了2个师长。
当苏军向纵深进攻时,朱可夫命令步兵第36师攻打日军的一个阵地。这个阵地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日军抵抗得十分顽强,苏军这个师伤亡很大,师长发现再次进攻有困难,于是打电话给朱可夫请求暂缓进攻。朱可夫命令他再次进攻。过了一会儿,朱可夫打电话问这个师长是否继续进攻了,那个师长说,部队伤亡大,一时还无法向前推进。
朱可夫对那位师长说:“现在,我只问你一句话,你还能不能发起攻击?”
那位师长回答:“有困难!”
朱可夫立即说:“好,我现在解除你的师长职务,让参谋长接电话!”
参谋长接过电话后,朱可夫问:“你能否继续进攻,完成任务?”
参谋长说:“没有问题,司令员同志!”
“那好,从现在起,你就是师长了!”
可是,这位新的师长还是没有组织起新的进攻。朱可夫还没有听完对方诉说困难的电话,就打断道:“从现在起,你不再是师长,等候新师长的到来!”
他转过身,在自己的司令部里找到一名上校军官,向他明确了任务,并把炮兵预备队加强给了他。
第三个师长坚决按照朱可夫的意图发起了进攻,最后终于攻占了这个要地。
美国学者奥·钱尼在谈到这个故事时说:“这件事情奠定了朱可夫在斯大林心目中的位置。在整个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朱可夫成为斯大林的困难排除人,被派遣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危急问题!”
在朱可夫卓越的指挥下,日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伤亡和被俘了61000人,损失了660架飞机,被迫向苏联求和。9月16日,苏联与日本根据达成的停战协定结束了诺门坎战役。
日军在诺门坎战役遭到失败后,才感到自己不是苏联的对手,进攻苏联无异于以卵击石。这样,北进战略发生了动摇。不久,日本放弃“南北并进战略”,开始推行南进战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就是日本南进战略的产物。朱可夫通过诺门坎战役,成为了改写历史的人。或许正因为此,当朱可夫回到莫斯科时,斯大林亲自接见,表示祝贺与感谢,并授予他苏联英雄称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10-14 · 知道合伙人公共服务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1、德日两国的同盟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两国几乎没有共通的实际利益
2、远隔重洋,德国帮不上日本,实力不足的日本更无力去帮助德国,也犯不着做冒这么大的风险、做这么大的牺牲去帮一个普通朋友。
3、1941年德国与苏联恶战的时候,日本却与苏联订立了互不侵犯条约
4、东北是日军的战略基地,关东军是其总预备队,日本确保自己后院不起火是其重中之重
5、日本在整个二战的战略核心是东北与东南亚,对于苏联没有太大兴趣。加上诺门坎一战,自认没有胜利的希望。所以更不可能去攻击苏联。
2、远隔重洋,德国帮不上日本,实力不足的日本更无力去帮助德国,也犯不着做冒这么大的风险、做这么大的牺牲去帮一个普通朋友。
3、1941年德国与苏联恶战的时候,日本却与苏联订立了互不侵犯条约
4、东北是日军的战略基地,关东军是其总预备队,日本确保自己后院不起火是其重中之重
5、日本在整个二战的战略核心是东北与东南亚,对于苏联没有太大兴趣。加上诺门坎一战,自认没有胜利的希望。所以更不可能去攻击苏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在德国动武之前日本早就和苏联打过了,是在蒙古那里,日本当时动用了最为精锐的关东军以及伪满洲国军队,结果被苏联打的一败涂地,这也是日本崛起一来输掉的第一场仗,从那以后日本改变的它的进攻和侵略方向,开始把主要兵力运用在太平洋上,也因此患上了苏联恐惧症,以后德国就算在怎么催促日本进攻苏联,日本也总以各种理由推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看来朋友没有看历史啊~
德国当时的计划就是让苏联两线作战的,只是对苏宣战后,日本没动静。很多德国武官都为这个事找过元首。但是元首也只有不停的召见日本大使。
关于为什么日本没敢动手,这就要看诺门坎之战了,这是朱可夫元帅的杰作,日军5万多人见了天照大神,关东军2个师团没了,日军在也不敢去找北极熊的麻烦。
还有个插曲,就是关于日本人也有怕死的,日军第4师团,本来3天就该到诺门坎前线的,但是在接到出发命令后全师团有一半人病了,最后师团长坐镇医务所都没用。生病还在增加。最后师团长发令必须走,走了15天还没到。。。。日军的另外一个师团走了3天就到。最后诺门坎战败的消息传来,第4师团用了3天就回到驻地了,“生病”没去的,都抚枪大声的叹息,为什么帝国不给我立功的机会啊!第4师团被人看白了,大本营就派山下奉文当师团长,结果还是怕死~哈哈
德国当时的计划就是让苏联两线作战的,只是对苏宣战后,日本没动静。很多德国武官都为这个事找过元首。但是元首也只有不停的召见日本大使。
关于为什么日本没敢动手,这就要看诺门坎之战了,这是朱可夫元帅的杰作,日军5万多人见了天照大神,关东军2个师团没了,日军在也不敢去找北极熊的麻烦。
还有个插曲,就是关于日本人也有怕死的,日军第4师团,本来3天就该到诺门坎前线的,但是在接到出发命令后全师团有一半人病了,最后师团长坐镇医务所都没用。生病还在增加。最后师团长发令必须走,走了15天还没到。。。。日军的另外一个师团走了3天就到。最后诺门坎战败的消息传来,第4师团用了3天就回到驻地了,“生病”没去的,都抚枪大声的叹息,为什么帝国不给我立功的机会啊!第4师团被人看白了,大本营就派山下奉文当师团长,结果还是怕死~哈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