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洪学智为什么要两次授予上将
2.是不是所有55年授衔的军官在88年都要被重新授予军衔。 展开
因为1965年宣布取消1955年中国首次实行的军衔制。1988年中国又恢复了军衔制,所以才能够有机会两次获得同一衔位。
我国实行了两次军衔制是首要条件,另外,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行了人事轮换,1955年被授予上将,当时在军队内担任领导职务的只剩下父亲洪学智。十三大确定的军委领导人,在授衔的时候,军委主席是邓小平,他和军委副主席、秘书长都不参加授衔,而父亲担任军委副秘书长,而且他原来是上将,所以当时又授了一个上将军衔。
洪学智第一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时候是42岁,属于比较年轻的人,间隔33年再被授予军衔,1988年是75岁,相对来讲,年龄也还不算太老。另外,洪学智身体比较好,所以人事安排把他留下来了,他才有这个机会两次授予上将军衔。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攻城大捷
1945年4月,洪学智作为阜宁战役前线总指挥,负责制定战役计划,并率部攻克阜宁,全歼守敌,取得新四军在华中战场的第一次攻城大捷。
2、登陆作战
1950年,在解放万山群岛战役中,洪学智乘国民党守军立足未稳,统一指挥陆、海军各参战部队奔袭泊地,逐岛攻击,全歼守敌。此次战役人民解放军海军初创时期协同陆军进行的首次登陆作战,打破了国民党军对珠江口的海上封锁,对于巩固华南海防具有重要意义。
3、赴朝助彭
1950年10月,洪学智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把侵朝美军赶回到“三八线”以南,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迫使美国同意举行停战谈判。
4、领导后勤
1951年6月,洪学智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员,组织指挥反“绞杀战”等斗争,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在反“绞杀战”的斗争中,针对美军的封锁破坏,领导后勤部队采取“严密防护,积极打击,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斗争方针,建立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保证抗美援朝后期历次战役战斗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2 55年所授衔 军官如仍在现役,必须重新授衔。
李克农, 许世友,邓华, 彭绍辉,韩先楚,李涛,傅秋涛,肖华,甘泗淇,赖传珠,周世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诚,陈奇涵,苏振华,刘亚楼,陈伯钧,唐亮,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杨勇,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等31人均在二次授衔前病故。剩下25人因身体原因或担任其他职务已不在军内任职,所以就只有洪学智两次被授上将。
55年授过衔的现役军人也要再次授衔,洪学智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55年授衔的军人也是得到军委承认的。
第一次是开国,上面有元帅,大将,上将是第三等级的军衔;而88年时候,上将是最高军衔,国际军衔制上已经没有了元帅和大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