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2005年中国轿车市场回顾
2005年乘用车市场由2002年和2003年的井喷期到2004年巨大回落后开始反弹,需求再次回复到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截止到2005年10月份,总需求增长率达到22.7%,2005年全年乘用车需求达到320万辆(含进口车),全年增速将在21.6%;2005年市场需求实际增长速度在27%以上。2005年的宏观调控政策稳定使得企业对经济预期得到好转,商务用车B级别以上车型有大幅度回升,间接促进了2005年乘用车的需求;2004年由于市场价格的不稳定以及等待配额取消的持币待购人群在2005年得到释放,这也是推动2005年需求增长的另一个特定因素;部分大城市的出租车的批量更新在总体上拉动了2005年需求的高速增长。剔除上述因素带来的约16-17万辆的销量,2005年市场需求的趋势性增长速度约在19%左右。
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
政治要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时期,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深化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指明了方向,经济体制改革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最主要的动因,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67%,主要实现了劳动力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动和促进了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经济改革仍将会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1.贸易规则
货物贸易方面,国民待遇、取消配额、降低关税是三大主要内容;在服务贸易方面,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了零售业,取消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等方面的限制。在汽车领域,除对汽车服务企业的股权限制外,其他限制也基本取消,促进了汽车业的快速发展;经过WT0过渡期内每年关税的调整,消费者对关税影响整体价格水平的感知力不断增长,2006年关税调整将分两次,这样每次的幅度将更小,也就是说2006年关税降到我国加入WTO承诺的水平,对整体市场需求影响不明显。
2.政策与法规
加入WTO后,我国的汽车政策也进行了许多调整,2004年6月1日起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不仅取消了原《汽车产业政策》中不符合WTO原则的内容,而且做出了许多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的规定,包括鼓励技术研发和整合重组。这些政策的导向呈现出自由化、公平化、透明化、国际化、人性化。本次消费税调整,一方面是税率调整,另一方面是征税排量级别细分化;由于消费税属于价内税,税率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主要由企业内部消化,消费者对此的感受不明显;而且在市场需求的主体排量区间1.5-2.0税率没有变化,对于生产多排量产品的企业总体平均税负变化不大。燃油税改革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改革难度非常大,预计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很难协调落实。总体上,2006年国家税制改革对整体市场需求不会带来影响。
3.能源约束
相对于购买力等因素,能源、交通等外部约束将逐渐演变成汽车业的致命约束,近三年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我国进口石油成本随之上升。但由于政府对油价的管制,造成了国内油价一直低于进口成本。有关资料显示,国内油价至少上涨到5.12元/升,才能使得相关的石油、石化公司不至于亏本,2005年以后油价变动频繁,与国际油价接轨的步伐加快。由于我国油价定价机制是政府根据国际油价三个月变化情况确定的,同时也会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由此可以判断,2006年油价水平将会上涨,目前油费在家庭养车费用中平均占42%的份额,未来随着油价的上涨,油费占养车费用的比重还将上升。从对有车家庭测试来看,油价的上涨会使得部分消费者放弃购车,但放弃购车比例较小;同时消费者对油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呈阶段性上升,并且在油价上涨后一段时间内对该油价的承受力会提高。
长期的高油价也必将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据欧美国家经验,“机动车节油”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实施燃油税、燃油经济性标准等制度。这将控制汽车需求过度膨胀、引导购买低油耗汽车;同时迫使生产商改进技术、降低油耗,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水平。总体而言,2006年消费环境对市场需求负面作用比2005年略有提高。
经济因素
1.GDP/人均GDP增长率
由于中国经济带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色彩,汽车消费基本用于满足内需,外销比例低,受本国经济影响大。导致中国汽车产销量与GDP总量间的高相关性。在GDP环比上升时,汽车产量成倍增长;而在GDP环比下降时,汽车产量成倍下降。由于投资、消费、进出口的三驾马车仍能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预计2006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比2005年略有回落,但仍能保持在高位上的平稳增长,其增长率预计在9.0%左右。2005年二类地区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与保有量最高的北京相比仍然很低,但这些省份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2000美元,开始进入汽车快速发展时期;这些省份总人口接近3亿人口,远远高于北京,其快速发展期应该长于一类地区。三类地区也将是乘用车市场持续发展的后续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对乘用车市场发展的贡献度也将逐渐显现。
2.汽车金融
由于我国的个人诚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央行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对消费信贷开展的促进作用还有限,2005年,个人信用数据库已实现全部商业银行之间联网,数据库已纳入3474万自然人的信息,基本覆盖了商业银行发放个人贷款的范围。但与全国人口相比,系统覆盖的自然人仅占全国人口的2%;央行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信用数据库服务对象为商业银行”当前的个人信用系统只包含个人的存贷信息,没有能够把个人涉案记录、纳税记录、工商记录等完整的个人信用数据纳入本数据库管理。随着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逐步完善,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相关机构业务将步入正轨。2006年消费信贷基本上保持2005年的态势,得到明显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社会因素
1.社会要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人口和地理位置因素左右着人们生活、工作和消费的方式,对几乎所有的企业产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日益增长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对此,减轻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大力发展环保型轿车便成为汽车厂商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是如此。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可再循环再造的材料,这一举措将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有助于汽车的长期发展。
2.消费结构和水平
消费结构和水平是影响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引导我国汽车行业持续健捣⒄埂O�颜咴诰龆ü郝蛑�埃�匀灰�ê飧鞣矫娴囊蛩亍U��绦�哟罅Χ韧菩泄睦�谛璧恼�撸�ü�岣吖�裨钡墓ぷ仕�剑�欣�谠黾又械仁杖虢撞闶杖耄桓鏊捌鹫鞯阃骋簧系鳎�欣�诩跚峁ば浇撞愀旱#惶岣咦畹蜕�畋U媳曜迹�欣�谠黾拥褪杖肴巳菏杖耄徊扇∫幌盗写胧┨岣呷嗣袷杖胨�健!笆�晃濉逼诩涔岢挂匀宋�镜乃枷耄�哟蟛普�越逃�⒁搅啤⒀�系闹С至Χ龋�涫底》炕醣一�固��撸�缁岜U现贫炔欢锨饔诤侠砗透纳疲�用裣�亚阆蛱岣撸徽��耘┟袷杖氩固��∠�┮邓暗却胧┙�绦�3峙┐迨杖氲慕峡煸龀ぃ�┟袷杖肟焖僭龀そ��┐逑�言龀ぬ峁┲С帧?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际增幅高于2005年0.2个百分点。
3.进出口
2006年国家的外贸政策取向意在扩大进口,延缓出口,2006年人民币将继续小幅升值,使得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格会略有上升;纺织类产品国际贸易摩擦也会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但总体上构成我国出口产品总金额最大是机电产品(约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对我国总出口金额的影响较小;但在严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从增加就业的角度考虑,政府不会大规模削减出口。2006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外贸顺差,但与2005年相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下降。
4.投资
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头年,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开工;地方和民间投资积极性仍比较旺盛。但是,2006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不会放松,土地严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约束越来越强;产能过剩、利润降低打击了部分行业的投资积极性,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投资增速将继续下降;各种投资的资金来源收缩成为影响2006年投资快速增长的另一因素。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在20%高位,但增长速度比2005年预计将下降5个百分点,由于投资的减速,进口的动力依然不足。
5.车价
2006年新上市的产品数与2005年相当,对总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弱,从丰田推出锐志的定价策略来看,丰田佳美也会采取低价入市的策略,2006年几款非常有影响力的产品将要上市,由于它们后入市定会采取极具竞争性的定价的策略,这将打破目前车价的格局;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有能力迎战新产品的挑战;价格的传递效应使高级别车的降价压力逐级传导到低级别车,由于A级和A0级市场的车型已经相当丰富,许多企业在价格上的让步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这些车的引入可能导致两个结果:第一、有实力的企业继续靠价格竞争手段阻止新产品的份额扩大;第二、没有实力企业的产品逐渐被市场淘汰。2006年乘用车价格水平将继续下降,经过连续几年的价格下调,多数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降价潜力不足;随着2006年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一些紧缺资源、能源价格的上升,企业的盈利水平还可能下降。降幅与2005年基本相当,但作用有所下降。
6.停车费用
停车费现在在养车费中不足10%,随着保有量的增大,停车难的问题将导致停车费上涨。为缓解城市交通和停车问题的困扰,城市将逐步通过停车费用等价格杠杆来控制车辆增长速度和使用频率,部分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正在制定市中心区停车规划,利用停车费调节私车的使用;大城市停车日趋紧张将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行为,这种效应比费用标准的提高更为明显。
7.其他
从省会、直辖市万人保有量来看,出租车保有水平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未来这些城市出租车保有量再增加的可能比较小,将会呈总体下降的趋势。从现有出租车保有车龄结构和出租车平均更新周期测算,未来几年将是出租车更新高峰期。
结论
从影响需求的各个因素可以判断2006年乘用车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比2005年下降,从需求月度走势变化同样可以得到如此判断,预计2006年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增速比2005年有所下降,总需求达到355-360万辆
链接:
千奇百怪的汽车
无方向盘汽车 最近,瑞典的汽车厂家开发出一种以操纵杆来代替方向盘的样车。这种车子只要推动操纵杆,传感器、电子线路、油压机便开始工作,驱动车轮。路上,驾车者只要把手放在汽车座位的扶手上,就可以轻松地操纵汽车,即使长途行驶也不会有疲劳感。由于没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又在座位一侧,所以该车仪表之类的东西可以安装在最容易看到的位置,同时驾驶员也可坐到远离车前玻璃的地方,以免在发生撞车事故时受到伤害。
视力汽车 德国制造的这种汽车由一个计算机设备控制,并与若干台电视摄像机相连,由摄像机摄取行驶方向的情况,并转入计算机进行控制。该车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66公里。
电话汽车 丹麦研制的这种汽车,车内电话有一套语音识别系统。接电话时,司机的手可不离开方向盘,眼睛也不需要离开地面,只要叫一声“喂”,电话就可自动拨号。
五轮汽车 日本研制出一种五轮轿车,除了有四只大的轮子外,车尾下面还装有一只横向的小车轮。轿车能以前轮为中心,轻易旋转360度,在狭窄的道路上就地调头。
三轮汽车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研制的三轮汽车,从启动到时速60公里仅用8.5秒。而且最高时速可达137公里。
超稳汽车 美国推出这种超级平稳汽车,车上安装了减震的活性悬挂系统。因此,该车无论行驶在什么凹凸不平的路面上,乘客都不会感到一丝的颠簸。
跳跃式汽车 澳大利亚有一种不用车轮而用“脚”跳跃前进的汽车。前进时就像青蛙一样,前腿跪下,后腿一撑,就能跳出一步。
全玻璃汽车 西班牙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汽车,这种汽车四周全身玻璃装嵌,车顶也是用厚而不易碎的玻璃制成。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住房等10万元级商品的消费能力日趋增强,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汽车,国际汽车巨头悉数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大幅增加,但同时石油及钢材价格不断上涨,汽车消费环境的制约将影响到汽车产业的更快发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都突破500万辆。其中轿车产销量220-230万辆;摩托车产销量将突破1600万辆;全行业销售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累计进口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17.71万辆,增长2.6%。进口汽车占国内汽车市场份额为3.37%,比2003年降低了0.42个百分点。在所有进口车型中,除轿车进口保持一定的增幅外,其他车型进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04年轿车进口11.61万辆,增长12.7%;越野车进口3.53万辆,下降11%;9座以下小客车进口1.07万辆,下降2%;大、中型客车进口2489辆,下降45.8%;载货汽车进口7989辆,下降12.8%。2004年以来,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汽车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虽然增幅较2003年同期有所回落,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
2005年中国汽车行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产销量保持增长,增长率回落;轿车是增长主体;重型载货车带动载货车增长;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量显著;摩托车出口保持增势;成本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几乎所有的国产轿车都降低了售价。
2005年乘用车市场由2002年和2003年的井喷期到2004年巨大回落后开始反弹,需求再次回复到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截止到2005年10月份,总需求增长率达到22.7%,2005年全年乘用车需求达到320万辆(含进口车),全年增速将在21.6%;2005年市场需求实际增长速度在27%以上。2005年的宏观调控政策稳定使得企业对经济预期得到好转,商务用车B级别以上车型有大幅度回升,间接促进了2005年乘用车的需求;2004年由于市场价格的不稳定以及等待配额取消的持币待购人群在2005年得到释放,这也是推动2005年需求增长的另一个特定因素;部分大城市的出租车的批量更新在总体上拉动了2005年需求的高速增长。剔除上述因素带来的约16-17万辆的销量,2005年市场需求的趋势性增长速度约在19%左右。
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
政治要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时期,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深化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指明了方向,经济体制改革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最主要的动因,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67%,主要实现了劳动力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动和促进了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经济改革仍将会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1.贸易规则
货物贸易方面,国民待遇、取消配额、降低关税是三大主要内容;在服务贸易方面,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了零售业,取消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等方面的限制。在汽车领域,除对汽车服务企业的股权限制外,其他限制也基本取消,促进了汽车业的快速发展;经过WT0过渡期内每年关税的调整,消费者对关税影响整体价格水平的感知力不断增长,2006年关税调整将分两次,这样每次的幅度将更小,也就是说2006年关税降到我国加入WTO承诺的水平,对整体市场需求影响不明显。
2.政策与法规
加入WTO后,我国的汽车政策也进行了许多调整,2004年6月1日起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不仅取消了原《汽车产业政策》中不符合WTO原则的内容,而且做出了许多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的规定,包括鼓励技术研发和整合重组。这些政策的导向呈现出自由化、公平化、透明化、国际化、人性化。本次消费税调整,一方面是税率调整,另一方面是征税排量级别细分化;由于消费税属于价内税,税率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主要由企业内部消化,消费者对此的感受不明显;而且在市场需求的主体排量区间1.5-2.0税率没有变化,对于生产多排量产品的企业总体平均税负变化不大。燃油税改革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改革难度非常大,预计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很难协调落实。总体上,2006年国家税制改革对整体市场需求不会带来影响。
3.能源约束
相对于购买力等因素,能源、交通等外部约束将逐渐演变成汽车业的致命约束,近三年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我国进口石油成本随之上升。但由于政府对油价的管制,造成了国内油价一直低于进口成本。有关资料显示,国内油价至少上涨到5.12元/升,才能使得相关的石油、石化公司不至于亏本,2005年以后油价变动频繁,与国际油价接轨的步伐加快。由于我国油价定价机制是政府根据国际油价三个月变化情况确定的,同时也会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由此可以判断,2006年油价水平将会上涨,目前油费在家庭养车费用中平均占42%的份额,未来随着油价的上涨,油费占养车费用的比重还将上升。从对有车家庭测试来看,油价的上涨会使得部分消费者放弃购车,但放弃购车比例较小;同时消费者对油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呈阶段性上升,并且在油价上涨后一段时间内对该油价的承受力会提高。
长期的高油价也必将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据欧美国家经验,“机动车节油”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实施燃油税、燃油经济性标准等制度。这将控制汽车需求过度膨胀、引导购买低油耗汽车;同时迫使生产商改进技术、降低油耗,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水平。总体而言,2006年消费环境对市场需求负面作用比2005年略有提高。
经济因素
1.GDP/人均GDP增长率
由于中国经济带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色彩,汽车消费基本用于满足内需,外销比例低,受本国经济影响大。导致中国汽车产销量与GDP总量间的高相关性。在GDP环比上升时,汽车产量成倍增长;而在GDP环比下降时,汽车产量成倍下降。由于投资、消费、进出口的三驾马车仍能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预计2006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比2005年略有回落,但仍能保持在高位上的平稳增长,其增长率预计在9.0%左右。2005年二类地区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与保有量最高的北京相比仍然很低,但这些省份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2000美元,开始进入汽车快速发展时期;这些省份总人口接近3亿人口,远远高于北京,其快速发展期应该长于一类地区。三类地区也将是乘用车市场持续发展的后续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对乘用车市场发展的贡献度也将逐渐显现。
2.汽车金融
由于我国的个人诚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央行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对消费信贷开展的促进作用还有限,2005年,个人信用数据库已实现全部商业银行之间联网,数据库已纳入3474万自然人的信息,基本覆盖了商业银行发放个人贷款的范围。但与全国人口相比,系统覆盖的自然人仅占全国人口的2%;央行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信用数据库服务对象为商业银行”当前的个人信用系统只包含个人的存贷信息,没有能够把个人涉案记录、纳税记录、工商记录等完整的个人信用数据纳入本数据库管理。随着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逐步完善,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相关机构业务将步入正轨。2006年消费信贷基本上保持2005年的态势,得到明显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社会因素
1.社会要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人口和地理位置因素左右着人们生活、工作和消费的方式,对几乎所有的企业产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日益增长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对此,减轻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大力发展环保型轿车便成为汽车厂商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是如此。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可再循环再造的材料,这一举措将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有助于汽车的长期发展。
2.消费结构和水平
消费结构和水平是影响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引导我国汽车行业持续健捣⒄埂O�颜咴诰龆ü郝蛑�埃�匀灰�ê飧鞣矫娴囊蛩亍U��绦�哟罅Χ韧菩泄睦�谛璧恼�撸�ü�岣吖�裨钡墓ぷ仕�剑�欣�谠黾又械仁杖虢撞闶杖耄桓鏊捌鹫鞯阃骋簧系鳎�欣�诩跚峁ば浇撞愀旱#惶岣咦畹蜕�畋U媳曜迹�欣�谠黾拥褪杖肴巳菏杖耄徊扇∫幌盗写胧┨岣呷嗣袷杖胨�健!笆�晃濉逼诩涔岢挂匀宋�镜乃枷耄�哟蟛普�越逃�⒁搅啤⒀�系闹С至Χ龋�涫底》炕醣一�固��撸�缁岜U现贫炔欢锨饔诤侠砗透纳疲�用裣�亚阆蛱岣撸徽��耘┟袷杖氩固��∠�┮邓暗却胧┙�绦�3峙┐迨杖氲慕峡煸龀ぃ�┟袷杖肟焖僭龀そ��┐逑�言龀ぬ峁┲С帧?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际增幅高于2005年0.2个百分点。
3.进出口
2006年国家的外贸政策取向意在扩大进口,延缓出口,2006年人民币将继续小幅升值,使得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格会略有上升;纺织类产品国际贸易摩擦也会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但总体上构成我国出口产品总金额最大是机电产品(约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对我国总出口金额的影响较小;但在严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从增加就业的角度考虑,政府不会大规模削减出口。2006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外贸顺差,但与2005年相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下降。
4.投资
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头年,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开工;地方和民间投资积极性仍比较旺盛。但是,2006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不会放松,土地严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约束越来越强;产能过剩、利润降低打击了部分行业的投资积极性,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投资增速将继续下降;各种投资的资金来源收缩成为影响2006年投资快速增长的另一因素。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在20%高位,但增长速度比2005年预计将下降5个百分点,由于投资的减速,进口的动力依然不足。
5.车价
2006年新上市的产品数与2005年相当,对总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弱,从丰田推出锐志的定价策略来看,丰田佳美也会采取低价入市的策略,2006年几款非常有影响力的产品将要上市,由于它们后入市定会采取极具竞争性的定价的策略,这将打破目前车价的格局;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有能力迎战新产品的挑战;价格的传递效应使高级别车的降价压力逐级传导到低级别车,由于A级和A0级市场的车型已经相当丰富,许多企业在价格上的让步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这些车的引入可能导致两个结果:第一、有实力的企业继续靠价格竞争手段阻止新产品的份额扩大;第二、没有实力企业的产品逐渐被市场淘汰。2006年乘用车价格水平将继续下降,经过连续几年的价格下调,多数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降价潜力不足;随着2006年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一些紧缺资源、能源价格的上升,企业的盈利水平还可能下降。降幅与2005年基本相当,但作用有所下降。
6.停车费用
停车费现在在养车费中不足10%,随着保有量的增大,停车难的问题将导致停车费上涨。为缓解城市交通和停车问题的困扰,城市将逐步通过停车费用等价格杠杆来控制车辆增长速度和使用频率,部分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正在制定市中心区停车规划,利用停车费调节私车的使用;大城市停车日趋紧张将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行为,这种效应比费用标准的提高更为明显。
7.其他
从省会、直辖市万人保有量来看,出租车保有水平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未来这些城市出租车保有量再增加的可能比较小,将会呈总体下降的趋势。从现有出租车保有车龄结构和出租车平均更新周期测算,未来几年将是出租车更新高峰期。
结论
从影响需求的各个因素可以判断2006年乘用车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比2005年下降,从需求月度走势变化同样可以得到如此判断,预计2006年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增速比2005年有所下降,总需求达到355-360万辆
链接:
千奇百怪的汽车
无方向盘汽车 最近,瑞典的汽车厂家开发出一种以操纵杆来代替方向盘的样车。这种车子只要推动操纵杆,传感器、电子线路、油压机便开始工作,驱动车轮。路上,驾车者只要把手放在汽车座位的扶手上,就可以轻松地操纵汽车,即使长途行驶也不会有疲劳感。由于没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又在座位一侧,所以该车仪表之类的东西可以安装在最容易看到的位置,同时驾驶员也可坐到远离车前玻璃的地方,以免在发生撞车事故时受到伤害。
视力汽车 德国制造的这种汽车由一个计算机设备控制,并与若干台电视摄像机相连,由摄像机摄取行驶方向的情况,并转入计算机进行控制。该车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66公里。
电话汽车 丹麦研制的这种汽车,车内电话有一套语音识别系统。接电话时,司机的手可不离开方向盘,眼睛也不需要离开地面,只要叫一声“喂”,电话就可自动拨号。
五轮汽车 日本研制出一种五轮轿车,除了有四只大的轮子外,车尾下面还装有一只横向的小车轮。轿车能以前轮为中心,轻易旋转360度,在狭窄的道路上就地调头。
三轮汽车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研制的三轮汽车,从启动到时速60公里仅用8.5秒。而且最高时速可达137公里。
超稳汽车 美国推出这种超级平稳汽车,车上安装了减震的活性悬挂系统。因此,该车无论行驶在什么凹凸不平的路面上,乘客都不会感到一丝的颠簸。
跳跃式汽车 澳大利亚有一种不用车轮而用“脚”跳跃前进的汽车。前进时就像青蛙一样,前腿跪下,后腿一撑,就能跳出一步。
全玻璃汽车 西班牙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汽车,这种汽车四周全身玻璃装嵌,车顶也是用厚而不易碎的玻璃制成。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住房等10万元级商品的消费能力日趋增强,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汽车,国际汽车巨头悉数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大幅增加,但同时石油及钢材价格不断上涨,汽车消费环境的制约将影响到汽车产业的更快发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都突破500万辆。其中轿车产销量220-230万辆;摩托车产销量将突破1600万辆;全行业销售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累计进口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17.71万辆,增长2.6%。进口汽车占国内汽车市场份额为3.37%,比2003年降低了0.42个百分点。在所有进口车型中,除轿车进口保持一定的增幅外,其他车型进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04年轿车进口11.61万辆,增长12.7%;越野车进口3.53万辆,下降11%;9座以下小客车进口1.07万辆,下降2%;大、中型客车进口2489辆,下降45.8%;载货汽车进口7989辆,下降12.8%。2004年以来,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汽车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虽然增幅较2003年同期有所回落,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
2005年中国汽车行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产销量保持增长,增长率回落;轿车是增长主体;重型载货车带动载货车增长;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量显著;摩托车出口保持增势;成本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几乎所有的国产轿车都降低了售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