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有多少年历史

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1955年1月起... 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1955年1月起,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城墙的通告,1988年1月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年来,南京市政府与民间机构一直致力于南京城墙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巴黎城长29.5公里)。

明城墙的建造思想
据《明史》记载,公元1356年,朱元璋召见隐居老儒朱升,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朱元璋欣而采纳并实施。

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军在采石矶被朱元璋歼灭,集庆城里元军投降,朱元璋胜利进入集庆。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
但是,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尽管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太平,仅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在金陵,仅仅称吴国公而已。
在徽州,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非常地高兴。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的。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重为10至20公斤。由于城砖来自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有粘土、沙土、高岭土等等)。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明城墙所用如此巨量的城墙,究竟依靠哪些区域烧制单位提供?由于史料记载的匮乏不详,近几十年来文物工作者或有心人对城砖铭文孜孜不倦的考证、补定,才有了一份目前尚未完全统计精确的资料:南京明城墙所用城砖,分别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区,其中包括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5省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200个单位承担组织人力制坯、烧造。

为确保建造南京京师城墙的城砖烧造质量,朝廷要求各地生产的城墙砖上烧制出府、州、县、总甲、甲首、小甲、制砖人夫、窑匠等5至6级责任人的名字,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甚至杀头。这种严酷的“责任制”,却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建造过程中的高质量。

南京城砖铭文的书写,大体可分“书斋式”与“民间式”两类。前者属官府内的官吏文人、乡间秀才,其字体流畅工整,点、撇、勾、捺极具文人气息;后者属于粗通文墨、甚至没用笔写过字的工匠,当砖坯出模后,只是拣了身边的一根小树枝,在砖的一侧小心翼翼留下所在县、甲以及自己的名字,稚拙的字体上透出几许村野之气。城砖铭文的字体,篆、隶、魏、楷、行各体皆备,蕴含着淡淡的金石味。其中有一种书体最具神韵,在中国书法字典上也难找到它的归属,却一笔一划不扭不颤,那是来自民间的书法艺术。从铭文技法上,又可分为模印、刻划、书写三种形式。其中,铭文的双线模印由于字体的笔划较细,故对制砖泥土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明城墙的墙砖上还发现了当时明代字典上查不到的简化字,如“邓”、“刘”等等。
wo
展开
 我来答
民生无小事hY
高粉答主

2019-07-13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0万
展开全部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历时达28年。

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现完整保存25.1公里。

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扩展资料

南京明城墙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着许多的传说故事。

1、明初建造南京城,所需巨额费用大部分摊派到江南富户的头上,其中浙江吴兴的大富翁沈万山单独认捐了洪武门至水西门的造城费用。

传说聚宝门建筑之初,城墙屡建屡坍。有人献计要朱元璋使用沈万山祖传的聚宝盆,朱元璋用计强行征用,并把它埋在第一道瓮城东面的墙下,城门果然修成。于是人们将这座城门称为聚宝门。

2、在南京水西门到中华门之间有段城墙,高度比别处城墙矮得多。传说原来这段城墙是安徽太平县人负责修建的。太平县土地贫瘠,民工缺吃少穿,大家敢怒不敢言,消极怠工。眼看期限已到,城墙还未完工,民工对负责检查工程的官吏谎称说:“不知是破了什么风水,我们这儿的人个个得了黄病,能吃能睡,就是不能做。”

那官吏看到他们脸色蜡黄,就连忙回宫向皇上禀报。实际上民工们是拿荷叶将脸擦黄的。皇上随后下了一道圣旨:为体恤太平民工,城墙没完成的就不罚了。不过,既得了黄病就要忌盐,从此太平县再也没有官盐供应了。对这段城墙,人们称之为矮城。

3、在金川门和兴中门之间,有一段百余丈长的城墙,传说这是朱元璋的一位宠臣负责督造的,这位大臣不把造城墙的事放在心上,眼看到最后期限只剩十来天,要备料、派工、挖土、砌墙等等,时间根本来不及了。

这位大臣急坏了,想出一个主意,用大毛竹把这百余丈地方搭成一个大栅栏,筑在城外一道宽阔的河边上。完工的期限到了,朱元璋带着文武大臣从聚宝门一路巡查,查到这里,由于河道太宽,他们远远观看,谁都没有发现问题。

大臣刘基还夸赞道:“皇上,城外挖一道护城河,这个办法太好了!应该命令城外都挖,与这里连接,出入城门要过桥,岂不更加安全!”朱元璋一时高兴,赏赐了那个宠臣。可事隔不久,事情败露,朱元璋大发雷霆,以欺君之罪杀了那宠臣等一帮人,拆掉了竹栅栏,补筑了那段城墙。不过,这栅栏门的地名却一直传下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明城墙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6-12-01
展开全部
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1955年1月起,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城墙的通告,1988年1月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年来,南京市政府与民间机构一直致力于南京城墙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巴黎城长29.5公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丶筱东bWa89
2009-10-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鹤发小才子
2009-10-22 · 贡献了超过185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5万
展开全部
600多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偏不涨价
2009-10-19 · TA获得超过706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0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2万
展开全部
600多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