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岛以轻工业为主,特别是家电制造业,出现了如海尔,海信,澳柯玛等规模较大的家电品牌。
2017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5%,集体企业增长20.5%,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1%,私营企业增长10.7%。
2017年,青岛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2%,金属制品业增长7.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8.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7%。
汽车制造业增长2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8%。
2017年,青岛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02.2亿元,增长7.5%。实现利税总额98.7亿元,增长9.1%。
扩展资料:
"十二五"期间,青岛重点规划的轨道交通、家电电子、石化、汽车等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加速壮大。截至2014年底,青岛工业产值达到1.67万亿,是"十一五"末的1.5倍,工业产业集聚度与"十一五"末相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产业体系更趋完善。
此外,产业链龙头项目引进也成为"十二五"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数据中心等,"十二五"期间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青岛。一汽大众青岛工厂项目总协调耿茹滨表示,到2017年华东基地项目投产时,青岛家用轿车制造将实现"零突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岛
2023-10-12 广告
2019-10-28
青岛这些年一直在吃老本,没有什么创新。在互联网时代,青岛没有参与bat的竞争,错过了这趟高速列车。工业四点零时代,青岛也是基于自身现有的条件在努力追赶。但是效率方面依然落后很多。青岛客观的说,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并不是一个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城市。
青岛的港口经济我觉得是青岛的主要因素。要致富先修路,青岛的海路很发达,这是青岛的根本。次要因素,应该是资本,一个城市要发展,有钱是必须的。青岛在获得外部投资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在昨天举行的全市实施定向招商促进产业调整振兴大会上,旨在推动青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青岛市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展现在人们面前。
该方案根据国家和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结合青岛实际制定,时间跨度为2009年至2011年。根据该方案,对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物流业八大产业,青岛将按照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强力推进。
青岛重点推进的八大产业,除物流业外,均是全市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
没有人能够忽视重点产业对青岛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近年来,青岛通过重点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集群的打造,建立了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对全市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今年一季度,石化化工、汽车机车等七大重点产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占到全市的80%以上。
然而,作为产业发展规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青岛重点产业的发展目前尚存在"三低"。其一是产业层次较低。青岛虽然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5个千亿级产业,但大都属劳动或资金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其二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例如机车车辆国产化率已达85%,但本地配套率不足30%。其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全市56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仅占3%。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的惟一途径,就是运用科学发展模式进行调整振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全市实施定向招商促进产业调整振兴大会提出,将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定向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和产业关键技术项目,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强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同时,青岛还将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替代产业。种种决策,预示着青岛新一轮产业调整振兴热潮全面兴起,青岛新一轮经济发展实力正在强力酝酿。
在此背景下,青岛提出的"到2012年,全市重点产业产值争取达到12000亿元以上,实现经济总量的新跨越"这一令人内心澎湃的发展目标,将随着八大产业的昂扬推进而变成美丽现实。
家电电子
突破关键技术
青岛家电电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产业集群优势突出,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核心技术落后于产业发展需要等问题。
推进思路:今后三年内,青岛将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为节能环保、4C融合(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为方向,按照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和骨干带动的原则,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关键器件,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实现工艺装备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同时,突出发展现有的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等核心区域,完善重点产业链,培植关键器件、专用材料的本地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发展目标:今后三年,家电电子产业力争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将青岛建设成为整机产业竞争力国内领先、关键器件实力突出、主要产业链基本配套的家电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石化化工
打造国家重点综合化工基地
青岛石化化工产业包括石油加工、化学制品及原料和橡胶加工领域。该产业既是青岛的优势传统产业,也是近几年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拥有资产总额已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六分之一强。该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布局散、链条短、升级慢。
推进思路:青岛将以技术创新和重点项目建设为主线,认真落实国家石化产业振兴规划,突出抓好五大门类、三个集聚区的建设,推进石化化工产业向集约化、大型化、高端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实现高端产业集聚和产业链高端延伸,打造国家重点综合化工基地。
发展目标:石化化工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左右,产品技术工艺水平、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实物消耗明显降低。同时加快三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到2011年,黄岛石化、城阳综合化工两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平度新河化工集聚区承接一批项目,老城区化工企业开始搬迁。
汽车机车
抢占行业制高点
青岛汽车机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去年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3%。近年来,该产业的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产业链配套日益完善,制造能力、产品档次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存在对本地经济拉动效应不够、配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推进思路:青岛将抓住国家推进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机遇,突破关键零部件,抢占行业制高点,重点发展中高档轿车、中重型卡车、改装车、交叉型乘用车、高速动车组、地铁列车、城轨,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能力创造高附加值,实现汽车机车产业全面持续快速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市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到50万辆,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70%以上,机车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50%以上,汽车机车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积极打造即墨、胶州、胶南等重点区域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和北部高新区高速列车制造基地及高端配套产业区。
船舶海洋工程
建设三大集聚区
青岛拥有规模以上船舶及配套、海洋工程装备和集装箱制造企业60余户,目前船舶工业主体框架已基本成型,配套产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崭露头角,集装箱制造基础良好。该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船舶制造"近稳远忧",海工装备竞争加剧,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集装箱制造形势严峻。
推进思路:青岛将以船舶集聚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建设和研发机构引进为主线,以大型船舶、海工、集装箱企业为龙头,引进央企、民资、外资企业,发展船舶配套、特种船舶、游艇和特种集装箱,努力打造船舶海工装备制造强市。
发展目标:加快黄岛、即墨、胶南三大船舶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争取三年内完成投资150亿元,形成年造船260万载重吨、海工装备40万标吨、游艇5000艘、集装箱40万标箱的生产能力。到2011年,船舶海工装备产业争取完成工业总产值比2008年翻一番。
纺织服装
产值年均增长15%
纺织服装产业是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去年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2%。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大多数企业仍以贴牌加工为主,品牌意识不强。二是产业链不够完整,设计创意产业层次较低,高档面辅料缺乏,服饰配套能力不足,纺织机械缺乏核心技术。三是营销网络建设滞后。
推进思路:青岛将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挖掘投资、消费、服务三个潜力,打造特色化、科技化、健康化三个特点,突出纺织、服装、纺机、市场、展会五个重点,抓好市场开拓、品牌培育、技术进步、项目建设和服务体系五个关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新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至2个;品牌服装产量占服装总产量的比重由17%提高到30%。同时,以时尚创意为核心,进一步打造完善集设计、加工、制造、销售、会展等为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提高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能力,促进青岛纺织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棉纺企业整体装备水平。
食品饮料
提高技术含量和质量安全
青岛食品饮料产业目前已形成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三大类、23个中类、61个小类的产业体系,近年来通过资产重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骨干企业和产品带动力增强,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提高。青岛食品饮料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食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原料基地-食品饮料产业-食品市场"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等。
推进思路:青岛将以提高食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质量安全为目标,着重发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和啤酒饮料五大行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实施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提高精深加工能力。
发展目标:到2011年,在优化结构、产业升级和基础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销售收入1640亿元、出口交货值35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20%和8%。
机械钢铁
高端项目引领提升
青岛机械钢铁产业包括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等七大类,去年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目前,该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特色不明显、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缓慢。
推进思路:青岛将以提升产业层次为方向,发挥高端项目的引领提升作用,积极机械钢铁产业重点行业投资计划,通过大项目投资拉动、自主创新项目驱动、大企业领衔带动,努力打造胶东半岛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发展目标:到2011年,形成以五市为重点,产业集聚继续加强,优势行业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镇比重不断提高,上下游产品相互衔接的产业格局。
物流业
构建三大物流系统
青岛现代物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去年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9.8%,物流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0.4%。青岛物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比重偏低、物流业统计核算体系尚未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状态。
推进思路:青岛物流业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构建海港、空港和陆路三大物流系统为主线,优化物流产业发展布局,突出物流集聚区建设,着力物流品牌主体培育,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7%;基本完成4个综合物流园区、13个物流中心和9个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物流操作总量达到5235万吨。□本报记者 林 刚
《青岛日报》 2009年10月22日
现在青岛最有优势的工业是轻工业,特别是家电制造业,出现了如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家电品牌。
青岛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青岛有着全国最好的港口,依托港口,出口的发展带动了青岛经济的发展。
而且青岛能否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通过人才,技术,文化的不断交流促使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素:
1.良好的工业基础,青岛从一开始的德国殖民地开始就使用的世界最好的机器。
2.优异的地理位置,青岛是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军事战略更为重要。陆路的话从青岛向外有辐射性的公路网。
2.院校、人才优势,这个就靠驻青院校,还有慕名而来的大学毕业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