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几部经典的好莱坞电影
展开全部
【电影《海上钢琴师》】
原片名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意大利文)
系列简介
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电影院》(又译星光伴我心),《海上钢琴师》(又译声光伴我飞),《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译真爱伴我行),我们可以将它们定义为“时空三部曲”或者是“寻找三部曲”。导演运用了一种相同的叙事结构——“回到”,让我们不断穿梭于“现在”与“过去”之间。
[编辑本段]2.剧情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邮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Danny Boodman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小1900,教他读书,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会被别人抢走,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
在1900八岁时,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几日后,1900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专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直到音乐停下来,船长才过去对他说,“1900,这一切都违背常规。”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说:“该死的常规。” (Fuck the regulations)
几年后,成人的1900成了维珍尼亚号乐队的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已经名声远扬。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的Max,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但也同时对他固执的不肯下船登上陆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世人的承认,名利双收,过上好的生活。但对1900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对他而言太过遥远,无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备诱惑力。
即使弹琴胜过爵士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n,让1900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顺着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对,尽管女孩仅仅是在用窗户的反射照镜子,他却立刻爱上了她。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为爱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那个女子就是手风琴匠的女儿,老人走出了自己的天地,来到了美国。开立了一家鱼店。建立了属于自己新的世界。而1900却始终不能释怀。直到最后一刻。)
在女孩下船的几周后,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他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但当他即将踏上土地时,他茫然的看着偌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拿起礼帽抛向远方,然后回头,返回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许多年后,大战结束,早已离开维珍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他。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这个船对他就是一切。Max最终悲伤的离去,在远处目送维珍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
那天他告诉那个他曾对之提起过1900的传奇故事的乐器行老板:1900死了,老板也感到惋惜,于是把Max因为窘迫卖掉的小号还给了他并对他说,一个好的故事比一个旧小号值钱。带着仅值旧小号的1900的故事,Max离开了,从此,很少再有人会记起那一生不会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
[编辑本段]3.影片解析
关于电影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
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Max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Max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Max这个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节,几个精彩的桥段更是令人吟咏不已,包括Max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兹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Jelly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如何展现出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曾与1900用手风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儿。),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黄色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海上钢琴师】:感伤的海上传奇
生于船,
长于船,
死于船,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尼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乐者,自从在丹尼的海葬听到音乐时就注定与音乐的一生纠缠,
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传奇,
他有个好长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无根的,终生都在飘泊的维珍尼亚号上,至死也没有踏足陆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与音符所组成。与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乐,他用率性而为的灵感,谱出最有情的音乐去解读人生。
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是一种超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歌之王雷·查尔斯不同,雷·查尔斯是用音乐来完成对生命的依托,而他却是用音乐去解读生活,感悟人生,虽然他们对音乐都有异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执着,雷·查尔斯将一生都放在了音乐这个精神生活上,而对于1900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他用心灵演绎融入了世间百态的乐曲。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孤独的寂寞与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轮就是他的家,他的执着就是对海的依恋,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复始的人来人往、悲欢离合、人间万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尽了人间的繁华、冷漠、凄凉与虚伪,也看尽了人生。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在陆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也无法操纵那幺多的选择,他的能力仅限于用88个键子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所以他选择了不变。船就是他保护自己,囚禁自己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与红尘隔离的地方。没有身份证,没有出生证明,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陆地的牢笼,真正是牢宠却是他的心,是一个在他的心中永远的家。对于外界的不可知与不确定,他只有幻想、好奇与极大的恐惧。而维珍尼亚号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这里,他有时像个顽皮自在的孩子,有时却又孤独的叫人心酸,孤独的艺术人生与无尽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后醒悟,性格岂非宿命,决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对于1900,他宿命的一生岂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纯粹的天才,他的个性是天才与幻想交融,他没有下船,他选择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议,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码,他选择了自己的路,为自己而活,而我们是不是还在为了一些遥不可及的所谓理想而奋斗,是不是还在为了压力、为了别人而活,对一些唾手可得的却没有珍惜,对这些身边的美好都没有触摸过。这岂非也同样不正常。
友情是世间赐予他的唯一的温暖
自从出现了光影的留念后,影片里就从来就不缺爱情,但偏偏这个海上钢琴师却没有这样的好运,对海的依恋,对选择的恐惧,使他错过唯一一次去爱的机会,他掰碎了那张记录了初恋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没有结果的回忆。
还好,宿命在剥夺了他爱情的权力后,又给了他一段难得的友情。
这也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影片就是随着胖子麦克斯的旁白开始,麦克斯也成了他主动与社会相关联的唯一钮带,而与胖子麦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与音乐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这个老友的存在,我们才会觉得他这孤独的一生有了些许的温暖。
当胖子抱着唱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他时,随着影片的剪辑,胖子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你为什么晕船浪?这是两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友情最开始的记忆。
胖子最终没有劝阻1900的最后决定,理解的面对他不归之路的选择,这是一种什么深度的感情,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还是放手让他达到灵魂的升化。当麦克斯默默地含泪离开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时,1900叫住了他,给他讲了一个不好笑、但动人的笑话,我也发觉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倾诉竟也感性、如此动人,也如此伤感,这时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悲伤,是一种孤独的伤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灵魂
整部影片的气氛都是由这个男人来营造的,从来没有看过蒂姆·罗思这样的儒雅,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的朴实,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着痕迹,洗尽铅华、浑若天成,骄而不躁。
他赋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并不年轻帅气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将与红尘疏远的海上钢琴师的无世俗、轻松、自然、雍容的性格进行了最有力的诠释。他的眼神,亲密而疏远,清辙且忧伤。他将人物进行细节的刻画,用点托起了人物,“隐”而不发的霸气,悠然自得的优雅气质,却又略带童稚纯真。
在他的演绎下,这个海之子,就像是一个惹人怜爱、顽皮反叛、随性而为的孩童,却又有着叫人伤感的孤独宿命。这会是一个不朽的角色,这会是一个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静的欧洲风格,非现在一些狂轰烂炸的好莱坞影片可比,虽然有几段因要带出剧情的而设置的回忆也稍嫌突兀与冗长,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我对影片的喜爱。它虽有看似稍有荒诞的剧情,但演员出色的表演赋予了影片太多,将你带入了故事,让人完全忘了这是一出戏,只是一个关于奇迹的传说。 当他平静的抬头望向天空,那清辙直透入人心灵的眼神至今叫我难忘,看着他随着爆炸的像涅盘一样的维珍尼亚号号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与感叹。
从来没有一部片子能带给我这样的感伤,我想把文字写的伤感,细腻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笔无法达到。这部影片的原声音乐应该是最有价值,因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乐都记录着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却不矫情,平淡却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这部片子的直译名《1900的传奇》一样,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海上传奇,伤感的。
此曲只应天上有——观《海上钢琴师》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维吉尼亚号蒸气船上的孤儿,一位善良的黑人烧炉工收养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于是烧炉工给孩子取名为1900。然而烧炉工在一次海上意外事件中丧生,只有8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了孤儿。
1900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从此,维吉尼亚号载着他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在欧美大陆间往返航行。
从未上过陆地的1900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说,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他看不到陆地的尽头。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仍然不能迈下舷梯。直到最后,唯一的好友迈克斯告诉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最后,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看过《海上钢琴师》后,我有一种想要理解1900的冲动,那怕只是一点点。虽然隔着电视屏幕,隔着遥远的年代,隔着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清晰的看到1900纯净得如同婴儿般的蓝眼睛。演员蒂姆·罗斯的精湛演绎使我确信,真的有那样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和国籍的天才钢琴师曾在海上飘泊过。人世间的诱惑,功名利碌,他都视若无睹。即使是爱情,或可曾让他魂牵梦萦,但就算那样,他也只让毕生之爱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动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梦幻般轻柔舒缓的乐曲,三等舱里胆怯忐忑的一个轻吻。此外,便是钢琴、游船和大海,还有浪涛中的平稳与宁静。八十八个琴键上创造的无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乐,充实了他有限而单纯的生命。
1900是优雅的男人。丝纹不乱的深金头发,纤尘不染的衣帽领结,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才华出众的自信风采,纯净脱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钢琴前曾有多少美女为他倾情?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乐而无暇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单纯但不乏人性之美。与养父间短暂的亲情,与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爱情,以及陪伴他最长时间的迈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润过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细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倾注在钢琴的八十八个琴键上。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谁能读懂他忧郁而温柔的眼神,谁是他不离不弃的爱人?惟有流淌于他指间的动人乐符。
若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
最后,当天上的一缕光线投射下来。1900仰起平静的脸,似乎在问上帝,天堂里有钢琴吗?
1900举起双手在空中虔诚的弹奏,轻盈悠扬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静的空气里回旋。顷刻间,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1900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
灵魂的深处
是的,我想影片的成功所在就是把我们心中的另一个唯美的自我艺术化,他放大了纯洁灵魂以及我们心灵深处的自由。至今无法忘记1900那孤独却不颓废的眼神,无辜,彷徨,令人同情。说同情1900,我们真没有资格,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凡
-----------------------------------------------------------
中文片名
死亡诗社
外文片名
Dead Poets Society
死亡诗社经典剧照剧情介绍版本一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John Keating 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渐渐地,一些人接受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把握他们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这时发生了……
版本二
一群受传统教育的学生,和一位反传统教育的老师,在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学生们在无助的情况下所做的决定又是什么呢?
版本三
罗宾·威廉斯收起他一贯的逗笑伎俩,饰演一名热爱文学和人生、鼓舞年轻人发挥个性的50年代英文老师。他在进入新英格兰的一家重视传统和观念保守的贵族学院任教之后,跟校方逐渐产生严重矛盾。但学生们却在他的独特教学法启发之下找到自我,对他敬爱有加,可惜在学生家长和学校高层的非议下,老师最终被迫离开。结局时学生纷纷站上桌子声援老师的一幕足以令人感动掉泪。
心灵应当释放——《死亡诗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辉煌时刻,谁来带给我们青春的激情,谁来带领我们开始辉煌的起点?是伯乐。
影片开场的蜡烛犹如证明了罗宾.威廉斯的行动:燃烧着自己为了青年得其生命精髓。在老师面前他还带了几分客套,但在学生面前他是如此的实在与亲近。一切只因为真理。
片中的学生们虽然众多,但个个都是个性鲜明,印象深刻。有的软弱,有的顽皮有的叛逆——这些面孔就是年轻时的我们。一所历史悠久、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对于大人来说,称得上是孩子的天堂。但再听听孩子的看法:对于他们来说私下里称之为地狱罢了。
大人想把孩子们打造成自己,适应于这残酷的社会,可谁来为我们的激情负责?谁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如果青春只有所谓的成绩好那是和年龄不吻合的。只有激情、叛逆、个性、奋发,都存在的生命才成其为生命,校园才成其为校园!
这个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让社会来打造自己,一种人是自己打造社会。基廷老师的出现就是倡导后面一种方法,他打破了所有的教学模式,Carpe Diem (【拉】抓住今天,及时行乐(=seize the day))。这个词说通俗一点就是抓住时间做最好的自己。他将这条道理一直贯彻给他的学生。当学生问起他什么是DeadPoetsSociety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青春经历传给了他的学生,他不再年轻。可他希望真理可以传承。学生们找到了哪个地方,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山洞,是精神的家园。一个山洞可能简陋,但他们的心确实比这潮湿的山洞温暖、丰富。这其实就是俱乐部的前身吧。
你们可以封闭我们的白天,但你们不能封闭我们的黑夜!在那里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不对的,错误的,可这不就是文艺复兴吗?13世纪打破传统就是这幅情景呀!革命应该是美丽的。
但革命也是流血的,当学校发现孩子们的事情时,青春的弊端也暴露无疑:有告密的,有胆小的。我不想去对这些学生有任何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在那种年龄阶段。你还无法去对他们的人格做分析。我只记得那句:Captain!MyCaptain!。你可以打倒我们的身体,但你永远无法打倒我们的灵魂。影片最后的哪个高潮让我得到了强烈的共鸣。那时,孩子们的青春已不在平凡。理想的种子已根生地固。
人生最难是选择。每个人经历过片中尼尔的处境。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无情相碰撞。是向现实妥协,还是放飞自己的理想?当然他的方法让我们应该慎重,生命如此灿烂,确实那容得为别人而活。尼尔之死是对梦想追逐的最高形式。那么这到底是对还是错,我无法去正确的判断,我只知道船长告诉我们:要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生命的奴隶。为了融入社会我们是必须丢失一些浪漫,但还是希望有些东西能够在我的骨子里苟延残存。如果一个人在该冲动的年代冲动不起来,那么到头来也许只剩下“可怜白发生”。是,现实和理想永远有差距。但又如何?医药,法律,商业,工程是维生的必须条件。但是诗,爱,浪漫,美这些才是我们生存之原因。
现代生活的节奏,让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为何活着?为何我们一直在做和自己年龄不相符的事?大人们的世界如此复杂,以为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对我们最好的保护,但却一直缺乏着人文色彩。生命的精髓没人教给我们。就像哪个古板的校长所说:按学校的传统教学,其他方面任其发展。传统,传统!我们存在不是为了传统,而是为了创新,为了革命。
生命是什么?在电影里,生命是诗,生命是音符,生命是戏剧,生命是一场演出里最为充满华彩的那个篇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我们应该从电影中借点激情面对生活,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很少遇到一个让我尊重的老师,现实没有,那么死亡诗社,我借你来面对现实,我的船长。
正是有了基廷老师的教诲,尼尔才会放开自己展现表演天赋,诺克斯终于大胆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查理才完全放开了自我,胆小的托德也通过基廷找回了勇气。我们就是剧中人,我们也应该打开自己的心结。
当你的目光炯炯地射向舞台的正前方,当音符渐止,当刹那静寂之后掌声雷动,当鲜花与喝彩涌向前台,当你的面孔重又写满一个人所应具有的自信,那一瞬间,你仿佛看见了你的理想,是这种理想鼓舞着你,引导着你,哪怕你将会走向死亡--
这就是生命,桀骜不逊的生命。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人的一生,其实只需要一课。
--------------------------------------------------------------------
还有很多啊 那那那 暮色 放牛班的春天 夜访吸血鬼 肖申克的救赎
原片名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意大利文)
系列简介
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电影院》(又译星光伴我心),《海上钢琴师》(又译声光伴我飞),《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译真爱伴我行),我们可以将它们定义为“时空三部曲”或者是“寻找三部曲”。导演运用了一种相同的叙事结构——“回到”,让我们不断穿梭于“现在”与“过去”之间。
[编辑本段]2.剧情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邮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Danny Boodman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小1900,教他读书,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会被别人抢走,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
在1900八岁时,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几日后,1900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专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直到音乐停下来,船长才过去对他说,“1900,这一切都违背常规。”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说:“该死的常规。” (Fuck the regulations)
几年后,成人的1900成了维珍尼亚号乐队的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已经名声远扬。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的Max,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但也同时对他固执的不肯下船登上陆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世人的承认,名利双收,过上好的生活。但对1900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对他而言太过遥远,无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备诱惑力。
即使弹琴胜过爵士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n,让1900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顺着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对,尽管女孩仅仅是在用窗户的反射照镜子,他却立刻爱上了她。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为爱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那个女子就是手风琴匠的女儿,老人走出了自己的天地,来到了美国。开立了一家鱼店。建立了属于自己新的世界。而1900却始终不能释怀。直到最后一刻。)
在女孩下船的几周后,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他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但当他即将踏上土地时,他茫然的看着偌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拿起礼帽抛向远方,然后回头,返回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许多年后,大战结束,早已离开维珍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他。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这个船对他就是一切。Max最终悲伤的离去,在远处目送维珍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
那天他告诉那个他曾对之提起过1900的传奇故事的乐器行老板:1900死了,老板也感到惋惜,于是把Max因为窘迫卖掉的小号还给了他并对他说,一个好的故事比一个旧小号值钱。带着仅值旧小号的1900的故事,Max离开了,从此,很少再有人会记起那一生不会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
[编辑本段]3.影片解析
关于电影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
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Max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Max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Max这个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节,几个精彩的桥段更是令人吟咏不已,包括Max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兹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Jelly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如何展现出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曾与1900用手风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儿。),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黄色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海上钢琴师】:感伤的海上传奇
生于船,
长于船,
死于船,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尼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乐者,自从在丹尼的海葬听到音乐时就注定与音乐的一生纠缠,
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传奇,
他有个好长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无根的,终生都在飘泊的维珍尼亚号上,至死也没有踏足陆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与音符所组成。与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乐,他用率性而为的灵感,谱出最有情的音乐去解读人生。
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是一种超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歌之王雷·查尔斯不同,雷·查尔斯是用音乐来完成对生命的依托,而他却是用音乐去解读生活,感悟人生,虽然他们对音乐都有异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执着,雷·查尔斯将一生都放在了音乐这个精神生活上,而对于1900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他用心灵演绎融入了世间百态的乐曲。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孤独的寂寞与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轮就是他的家,他的执着就是对海的依恋,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复始的人来人往、悲欢离合、人间万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尽了人间的繁华、冷漠、凄凉与虚伪,也看尽了人生。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在陆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也无法操纵那幺多的选择,他的能力仅限于用88个键子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所以他选择了不变。船就是他保护自己,囚禁自己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与红尘隔离的地方。没有身份证,没有出生证明,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陆地的牢笼,真正是牢宠却是他的心,是一个在他的心中永远的家。对于外界的不可知与不确定,他只有幻想、好奇与极大的恐惧。而维珍尼亚号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这里,他有时像个顽皮自在的孩子,有时却又孤独的叫人心酸,孤独的艺术人生与无尽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后醒悟,性格岂非宿命,决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对于1900,他宿命的一生岂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纯粹的天才,他的个性是天才与幻想交融,他没有下船,他选择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议,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码,他选择了自己的路,为自己而活,而我们是不是还在为了一些遥不可及的所谓理想而奋斗,是不是还在为了压力、为了别人而活,对一些唾手可得的却没有珍惜,对这些身边的美好都没有触摸过。这岂非也同样不正常。
友情是世间赐予他的唯一的温暖
自从出现了光影的留念后,影片里就从来就不缺爱情,但偏偏这个海上钢琴师却没有这样的好运,对海的依恋,对选择的恐惧,使他错过唯一一次去爱的机会,他掰碎了那张记录了初恋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没有结果的回忆。
还好,宿命在剥夺了他爱情的权力后,又给了他一段难得的友情。
这也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影片就是随着胖子麦克斯的旁白开始,麦克斯也成了他主动与社会相关联的唯一钮带,而与胖子麦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与音乐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这个老友的存在,我们才会觉得他这孤独的一生有了些许的温暖。
当胖子抱着唱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他时,随着影片的剪辑,胖子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你为什么晕船浪?这是两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友情最开始的记忆。
胖子最终没有劝阻1900的最后决定,理解的面对他不归之路的选择,这是一种什么深度的感情,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还是放手让他达到灵魂的升化。当麦克斯默默地含泪离开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时,1900叫住了他,给他讲了一个不好笑、但动人的笑话,我也发觉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倾诉竟也感性、如此动人,也如此伤感,这时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悲伤,是一种孤独的伤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灵魂
整部影片的气氛都是由这个男人来营造的,从来没有看过蒂姆·罗思这样的儒雅,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的朴实,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着痕迹,洗尽铅华、浑若天成,骄而不躁。
他赋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并不年轻帅气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将与红尘疏远的海上钢琴师的无世俗、轻松、自然、雍容的性格进行了最有力的诠释。他的眼神,亲密而疏远,清辙且忧伤。他将人物进行细节的刻画,用点托起了人物,“隐”而不发的霸气,悠然自得的优雅气质,却又略带童稚纯真。
在他的演绎下,这个海之子,就像是一个惹人怜爱、顽皮反叛、随性而为的孩童,却又有着叫人伤感的孤独宿命。这会是一个不朽的角色,这会是一个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静的欧洲风格,非现在一些狂轰烂炸的好莱坞影片可比,虽然有几段因要带出剧情的而设置的回忆也稍嫌突兀与冗长,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我对影片的喜爱。它虽有看似稍有荒诞的剧情,但演员出色的表演赋予了影片太多,将你带入了故事,让人完全忘了这是一出戏,只是一个关于奇迹的传说。 当他平静的抬头望向天空,那清辙直透入人心灵的眼神至今叫我难忘,看着他随着爆炸的像涅盘一样的维珍尼亚号号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与感叹。
从来没有一部片子能带给我这样的感伤,我想把文字写的伤感,细腻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笔无法达到。这部影片的原声音乐应该是最有价值,因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乐都记录着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却不矫情,平淡却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这部片子的直译名《1900的传奇》一样,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海上传奇,伤感的。
此曲只应天上有——观《海上钢琴师》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维吉尼亚号蒸气船上的孤儿,一位善良的黑人烧炉工收养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于是烧炉工给孩子取名为1900。然而烧炉工在一次海上意外事件中丧生,只有8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了孤儿。
1900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从此,维吉尼亚号载着他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在欧美大陆间往返航行。
从未上过陆地的1900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说,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他看不到陆地的尽头。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仍然不能迈下舷梯。直到最后,唯一的好友迈克斯告诉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最后,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看过《海上钢琴师》后,我有一种想要理解1900的冲动,那怕只是一点点。虽然隔着电视屏幕,隔着遥远的年代,隔着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清晰的看到1900纯净得如同婴儿般的蓝眼睛。演员蒂姆·罗斯的精湛演绎使我确信,真的有那样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和国籍的天才钢琴师曾在海上飘泊过。人世间的诱惑,功名利碌,他都视若无睹。即使是爱情,或可曾让他魂牵梦萦,但就算那样,他也只让毕生之爱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动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梦幻般轻柔舒缓的乐曲,三等舱里胆怯忐忑的一个轻吻。此外,便是钢琴、游船和大海,还有浪涛中的平稳与宁静。八十八个琴键上创造的无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乐,充实了他有限而单纯的生命。
1900是优雅的男人。丝纹不乱的深金头发,纤尘不染的衣帽领结,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才华出众的自信风采,纯净脱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钢琴前曾有多少美女为他倾情?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乐而无暇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单纯但不乏人性之美。与养父间短暂的亲情,与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爱情,以及陪伴他最长时间的迈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润过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细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倾注在钢琴的八十八个琴键上。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谁能读懂他忧郁而温柔的眼神,谁是他不离不弃的爱人?惟有流淌于他指间的动人乐符。
若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
最后,当天上的一缕光线投射下来。1900仰起平静的脸,似乎在问上帝,天堂里有钢琴吗?
1900举起双手在空中虔诚的弹奏,轻盈悠扬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静的空气里回旋。顷刻间,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1900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
灵魂的深处
是的,我想影片的成功所在就是把我们心中的另一个唯美的自我艺术化,他放大了纯洁灵魂以及我们心灵深处的自由。至今无法忘记1900那孤独却不颓废的眼神,无辜,彷徨,令人同情。说同情1900,我们真没有资格,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凡
-----------------------------------------------------------
中文片名
死亡诗社
外文片名
Dead Poets Society
死亡诗社经典剧照剧情介绍版本一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John Keating 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渐渐地,一些人接受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把握他们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这时发生了……
版本二
一群受传统教育的学生,和一位反传统教育的老师,在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学生们在无助的情况下所做的决定又是什么呢?
版本三
罗宾·威廉斯收起他一贯的逗笑伎俩,饰演一名热爱文学和人生、鼓舞年轻人发挥个性的50年代英文老师。他在进入新英格兰的一家重视传统和观念保守的贵族学院任教之后,跟校方逐渐产生严重矛盾。但学生们却在他的独特教学法启发之下找到自我,对他敬爱有加,可惜在学生家长和学校高层的非议下,老师最终被迫离开。结局时学生纷纷站上桌子声援老师的一幕足以令人感动掉泪。
心灵应当释放——《死亡诗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辉煌时刻,谁来带给我们青春的激情,谁来带领我们开始辉煌的起点?是伯乐。
影片开场的蜡烛犹如证明了罗宾.威廉斯的行动:燃烧着自己为了青年得其生命精髓。在老师面前他还带了几分客套,但在学生面前他是如此的实在与亲近。一切只因为真理。
片中的学生们虽然众多,但个个都是个性鲜明,印象深刻。有的软弱,有的顽皮有的叛逆——这些面孔就是年轻时的我们。一所历史悠久、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对于大人来说,称得上是孩子的天堂。但再听听孩子的看法:对于他们来说私下里称之为地狱罢了。
大人想把孩子们打造成自己,适应于这残酷的社会,可谁来为我们的激情负责?谁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如果青春只有所谓的成绩好那是和年龄不吻合的。只有激情、叛逆、个性、奋发,都存在的生命才成其为生命,校园才成其为校园!
这个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让社会来打造自己,一种人是自己打造社会。基廷老师的出现就是倡导后面一种方法,他打破了所有的教学模式,Carpe Diem (【拉】抓住今天,及时行乐(=seize the day))。这个词说通俗一点就是抓住时间做最好的自己。他将这条道理一直贯彻给他的学生。当学生问起他什么是DeadPoetsSociety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青春经历传给了他的学生,他不再年轻。可他希望真理可以传承。学生们找到了哪个地方,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山洞,是精神的家园。一个山洞可能简陋,但他们的心确实比这潮湿的山洞温暖、丰富。这其实就是俱乐部的前身吧。
你们可以封闭我们的白天,但你们不能封闭我们的黑夜!在那里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不对的,错误的,可这不就是文艺复兴吗?13世纪打破传统就是这幅情景呀!革命应该是美丽的。
但革命也是流血的,当学校发现孩子们的事情时,青春的弊端也暴露无疑:有告密的,有胆小的。我不想去对这些学生有任何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在那种年龄阶段。你还无法去对他们的人格做分析。我只记得那句:Captain!MyCaptain!。你可以打倒我们的身体,但你永远无法打倒我们的灵魂。影片最后的哪个高潮让我得到了强烈的共鸣。那时,孩子们的青春已不在平凡。理想的种子已根生地固。
人生最难是选择。每个人经历过片中尼尔的处境。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无情相碰撞。是向现实妥协,还是放飞自己的理想?当然他的方法让我们应该慎重,生命如此灿烂,确实那容得为别人而活。尼尔之死是对梦想追逐的最高形式。那么这到底是对还是错,我无法去正确的判断,我只知道船长告诉我们:要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生命的奴隶。为了融入社会我们是必须丢失一些浪漫,但还是希望有些东西能够在我的骨子里苟延残存。如果一个人在该冲动的年代冲动不起来,那么到头来也许只剩下“可怜白发生”。是,现实和理想永远有差距。但又如何?医药,法律,商业,工程是维生的必须条件。但是诗,爱,浪漫,美这些才是我们生存之原因。
现代生活的节奏,让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为何活着?为何我们一直在做和自己年龄不相符的事?大人们的世界如此复杂,以为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对我们最好的保护,但却一直缺乏着人文色彩。生命的精髓没人教给我们。就像哪个古板的校长所说:按学校的传统教学,其他方面任其发展。传统,传统!我们存在不是为了传统,而是为了创新,为了革命。
生命是什么?在电影里,生命是诗,生命是音符,生命是戏剧,生命是一场演出里最为充满华彩的那个篇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我们应该从电影中借点激情面对生活,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很少遇到一个让我尊重的老师,现实没有,那么死亡诗社,我借你来面对现实,我的船长。
正是有了基廷老师的教诲,尼尔才会放开自己展现表演天赋,诺克斯终于大胆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查理才完全放开了自我,胆小的托德也通过基廷找回了勇气。我们就是剧中人,我们也应该打开自己的心结。
当你的目光炯炯地射向舞台的正前方,当音符渐止,当刹那静寂之后掌声雷动,当鲜花与喝彩涌向前台,当你的面孔重又写满一个人所应具有的自信,那一瞬间,你仿佛看见了你的理想,是这种理想鼓舞着你,引导着你,哪怕你将会走向死亡--
这就是生命,桀骜不逊的生命。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人的一生,其实只需要一课。
--------------------------------------------------------------------
还有很多啊 那那那 暮色 放牛班的春天 夜访吸血鬼 肖申克的救赎
展开全部
要有多经典呢?比较老的片行吗?
灾难片:后天、活火熔城、山崩地裂、世界末日
冒险、动作片:夺宝奇兵、木乃伊、空军一号、真实的谎言、国家宝藏、空中监狱、虎胆龙威系列、金刚、启示、六天七夜、荒岛惊魂、深入敌后、地心游记、极限特工、蒸发密令
科幻片:第九区、黑超特警组、独立日、铁血战士系列、异形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异形大战铁血战士1、世界大战、雷霆万钧
恐怖片:死神来了、迷雾、黑暗侵袭、红眼航班、惊变28周、僵尸的黎明
灾难片:后天、活火熔城、山崩地裂、世界末日
冒险、动作片:夺宝奇兵、木乃伊、空军一号、真实的谎言、国家宝藏、空中监狱、虎胆龙威系列、金刚、启示、六天七夜、荒岛惊魂、深入敌后、地心游记、极限特工、蒸发密令
科幻片:第九区、黑超特警组、独立日、铁血战士系列、异形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异形大战铁血战士1、世界大战、雷霆万钧
恐怖片:死神来了、迷雾、黑暗侵袭、红眼航班、惊变28周、僵尸的黎明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夜访吸血鬼
泰坦尼克号
肖申克的救赎
阿甘正传
西点揭秘
七宗罪
人鬼情未了
楚门的世界
幸福终点站
西雅图夜未眠
碟中谍
魂断蓝桥
卡萨布兰卡
乱世佳人
罗马假日
义海雄风
闻香识女人
乱世忠魂
费城故事
教父
勇敢的心
雨人
拯救大兵瑞恩
辛德勒的名单
红磨坊
十一罗汉 十二罗汉 十三罗汉
达芬奇密码 天使与魔鬼
珍珠港
泰坦尼克号
肖申克的救赎
阿甘正传
西点揭秘
七宗罪
人鬼情未了
楚门的世界
幸福终点站
西雅图夜未眠
碟中谍
魂断蓝桥
卡萨布兰卡
乱世佳人
罗马假日
义海雄风
闻香识女人
乱世忠魂
费城故事
教父
勇敢的心
雨人
拯救大兵瑞恩
辛德勒的名单
红磨坊
十一罗汉 十二罗汉 十三罗汉
达芬奇密码 天使与魔鬼
珍珠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加勒比海盗、剪刀手爱德华、大鱼、惊声尖笑、致命ID、美国往事、生化危机、第五元素、暴力街区13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变脸>!超级好看,我正在下720P版本的,非常值得一看,很经典,吴宇森导演,尼古拉斯凯奇和约翰特来沃尔塔主演的,楼主看了绝对不会后悔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