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题目用的修辞手法,请写出几种。

如:比喻式《手术台上的工作室》,丰碑... 如:比喻式 《手术台上的工作室》 ,丰碑 展开
百度网友3ffd03be0
2006-09-08 · TA获得超过905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打比方对于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比喻,必须有三个成分关联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成分是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另一个成分是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喻体);再一个成分是两者关联起来的字眼儿,即比喻词。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中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不能随便把两种不相干的事物硬放在一起拼凑成比喻。有时并不是三个成分都要同时搬出来,用的比喻词也有种种不同,于是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一)明喻,就是非常明显的比喻。打这种比喻,比喻词也都是些能够明显表示比喻的字眼。例如: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拉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明喻一般用“正像”、“好像”、“像……一样”、“像……一般”、“仿佛……似的”、“好比”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关联起来。因为这些字眼表示比喻很明显,所以,一看就知道是打了比喻,这就是明喻。

(二)暗喻,就是不明显的比喻。打这种比喻通常也要出现三个成分,但是用来关联本体和喻体的字眼儿,初一看不宜认出来,只有深入地研究一下,才能认出它是喻体的字眼儿。例如:

(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杨朔:《荔枝蜜》

(3)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

暗喻是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关联起来,表面来看很难马上认出它是比喻,可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例(3)事实上“生活”并不是“海洋”,这不过是打比方而已。由于这种比喻不明显,所以才称它是暗喻。

(三)借喻,打这种比喻时,本体和比喻词全不出现,直接把喻体借过来代替本体。例如:

(4)只剩下直的雨道……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瀑布。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这里本体没有出现,也没有用比喻词,是直接借接喻体代替的,所以叫做借喻。

比喻的三种类型,其基本特点:

明喻: 本体 、喻体出现 , 常用的比喻词 像、像……一般、像……一样、像……似的、仿佛、仿佛……似的、仿佛、好比、如同、如、犹如等

暗喻 : 本体、喻体出现 ,常用的比喻词是、成、成了、变成等

借喻 : 本体、常用的比喻词不出现 ,喻体 出现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必须注意:

一、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你说话的对象所熟悉的。

二、与被比喻的事物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用来做比。

三、比喻必须爱憎分明,富有感情色彩。

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拟人是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如:

(5)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

(6)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杨朔:《荔枝蜜》

实例证明,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说话作文,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死板的事物活跃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如果运用得恰当,无疑是会增强表现效果的。但是,也应注意几点;

(一)同样的一个事物,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可能有几种拟人。

(二)拟人一般都是根据事物的本体的特征给以人格化的。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

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如:

(7)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8)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杨沫:《青春之歌》

以上的例子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大,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小,用的都是夸张法。

运用夸张得当,必须注意:

(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必须和说话的目的相符合,不能让人费解。

(二)运用夸张手法,必须和说话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运用夸张手法,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开事实的基础去一味地追求感人力量。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

(9)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这样说话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够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

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不管思想内容与否,一味追求排比的形式的美,势必造成形式主义,不但不能增强表现力,反而会削弱表现力。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

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法能够使得要强调的主要意思表达得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10)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运用设问修辞法应该注意:第一,设问法对强调意思的确有帮助,但不可用得过多。第二,设问法不应几句话就问一个“为什么”,而不能把一种要不得的“口头禅”当作设问句。

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是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句之中。

(11)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例句运用反问是用确凿的历史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反人民的势力终将被人民毁灭,增强了演讲的战斗性和说服力,语气更强烈。

引用,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引用原话要用引号,概述大意不用引号。如:

(1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1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引用修辞法,把名人锤炼成功了语言和确凿的史实,资料引用来说明问题,现成、省事,能使我们的说话或作文言简意赅,增强情意的表现和说服能力,受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要注意:

(一)引用的话必须和说话人所要说的意思是一回事。对于要引用的话一定要做到仔细研究,准确无误地领会了它的意思才能引用。

(二)应用别人的话时,必须全面领会它的基本思想,千万不能断章取义。

(三)原文不动的引用,一定要仔细校对,不可抄错或抄漏,要用引号,必要时还要注明出处。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1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运用对偶写出来的语句形式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悦耳。我们可以借助它的形式、节奏和音调,突出地表现思想,自然地抒发情感,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